汉明(校对)第1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9/1807

  其实朱存釜被两个锦衣卫用绵帛勒死时,已经死了。
  不管是被吓死的,还是绝望而死,总算没遭太大的罪,勒紧时,他甚至没有丝毫挣扎。
  张同敞弯腰检视了一番,依旧面无表情地离开。
  然而,这一场“谋杀”,引发的一系列变故,这才刚刚开始。
  ……
  从常州至镇江,一路上风平浪静。
  显然和李颙之前的担心和猜度不相符。
  李颙甚至也疑惑起来,难道,当今皇帝真会因为是女子,而逃脱了帝王之术的范畴?
  但不管怎样,吴争这一路都很坦然,坦然得行真的只是进个京,代全军将士领个赏一般。
  吴争只是有些“烦”宋应星那老头,这老头太执拗,大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譬如对于吴争“启蒙”他关于直流电的问题,再譬如蒸汽机力转动的问题,最让吴争恼火的是,宋应星对连发装置,后座力带动卡簧回弹,带动子弹入膛的细节。
  这不开玩笑吗?
  吴争哪知道这些,这要是知道,还要你宋应星做什么?
  好在这路上时间总能熬过去,一转眼,吴争一行到达了淳化镇。
  这是应天府的外围,到了淳化镇,就离京城不远了。
  淳化镇,已经非常出名。
  那是因为朝廷从平岗山寨北迁至应天府时,在此发生了一场政变。
  此时的皇帝朱媺娖,当时是监国长公主,被陈子龙等人废黜,拥立朱以海登基。
  当然,最后被赶来的吴争,生生将朱以海从龙椅上拽了下来,美其名曰,别闹了,这不是玩儿。
  天晓得,究竟是谁在玩儿,恐怕举世之间,也只有象吴争这么心大的,将人从龙椅上拽下,而不自己登基的主了。
  淳化镇出的是“恶名”,为文人士子所忌讳。
  所以,官驿由此改址,迁往别处,这也是吴争这一路,唯一不经官驿的地方。
  大明朝官驿已经十分发达,有陆路、水驿,甚至还有海驿。
  相对于后世叟幼皆知的快递,其实理论上是不逊色半分的。
  简单地说,发达的驿站,可以让一封从杭州府发出的公文,三天左右送达顺天府,这种速度与后世相比,也毫不逊让,要知道,这时并无什么高速公路和飞机,工具只有快马和渡船。
  这一路行来,每隔三十里左右,官驿皆人专人接迎送往,并迅速向朝廷禀报吴王一行的行程。
  这对于一个王爷、大将军而言,实乃题中之意。
  本来淳化镇也有驿站,但此时,没有。
  ……
  “少爷,有急报。”
  宋安悄悄走近正在翻阅此次各卫请功将领名单、进行最后核实的吴争身后,轻轻说道。
  吴争霍地转身,愠声埋怨道:“小安子,再这么走路没声息,少爷让你入宫当公公。”
  宋安并无所动地继续道:“卫国公被堵在大胜关外,廖大人率部已经进入太平门……方大人所部已渡江至龙湾,二憨所部已到达镇江……”
  吴争不断地点头,“紧张吗?”
  宋安无语,天晓得谁在紧张。
  吴争突然叹了口气,“都是这世道害的,其实相安无事多好,这事……倒让少爷觉得心里有些内疚了。”
  宋安平视着吴争,一声不吭。
  吴争恼道:“你啊,就是天生一公公的主,什么不好学,学沉默是金……得,让夏完淳耐着点性子,反正咱又不是想造反……”
  宋安突然道:“还不如反了呢!”
  吴争一愣,抬头拍了记宋安的脖拐,“小子,你懂个屁……知道什么叫瓜熟蒂落、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吗?该来的总会来的……别急,学学李颙,他的龟忍功夫可是炉火纯青了,到这时,居然还捺得住不问。”
  吴争的这声“小子”,让一直板着脸的宋安笑了,笑开了花。
  对,开了花。
  人总要长大,长大了就须懂规矩,懂了规矩,人与人之间,就远了。
  也只有在吴争拍他脖拐,踹他屁股的时候,二人之间就象回到了五年前,生死相依的时候,这是一种铭刻于心、不可抹灭的记忆和……亲情。
  
第1451章
为何不能是陛下?
  “少爷为朝廷收复失地,朝廷却见死不救,竟欲借敌人之手,除之而后快,这样的朝廷不扶也罢!”
  吴争慢慢吸了口气,悠悠道:“胡说,你家少爷扶的从来不是朝廷,而是天下汉人,准确地说,是认为自己还是汉人的汉人……都道不作死就不会死,取死之道,往往是自己寻的,但……现在还未到时候。”
  “卫国公无法入京,就只能依仗廖将军了……少爷真能信得过他吗?”宋安突然问道,“万一他突然反悔,少爷处境就会十分危险……少爷对进京路上作了部署,可京城之内……要不,调二憨所部前来护驾吧?”
  吴争笑着摇摇头道:“真要陷在京城,莫说调二憨前来,就算调入二卫也无用,百人与万人并无区别,少爷光明磊落,岂能让宵小落了口实?人心向背,阴谋诡计或可得逞一时,但绝不能得逞一世,只有正确的开头,方才有正确的结果,这一点,你须牢记……况且,你的长林卫在京城不有了二千人的规模吗,对付区区朱存釜、张同敞之流,想来够用了。”
  宋安严肃的纠正道:“长林卫不是我的,是少爷的。”
  吴争注视着宋安,微笑道:“不,是咱们的,包括二憨。”
  宋安突然也笑了,因为他懂了,懂了自家少爷的心思。
  ……
  丑时一刻。
  已废弃的淳化驿站,方圆数里之内,已无烛光、人声。
  唯一在动的,也就是左右前后四队巡逻值守的哨兵们。
  吴争所带百人,听起来不多,但很精锐,可谓百中挑一,说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是夸张了点,因为北伐军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注重的是团体配合作战。
  但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着高矮、胖瘦、力气大小、动作敏捷与否等等不同。
  这百人,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宋安的话说,以一当十,就算有数百贼寇来攻,阻挡、击溃也如探囊取物。
  杭州府至应天府,光复已有时日,些许贼寇免不了,但要说有成千上万的贼寇出现,那就是打朝廷和大将军府的脸了。
  所以,这百人队防的是小股贼寇,而非军队。
  正如此时巡逻值守,应对得是贼寇潜入,对军队突袭根本无用,至多是起个预警作用。
  会有军队来袭吗?
  要知道,在此驻跸的可是当朝吴王、大将军,手掌千万人生死,寻常贼寇,怕是唯恐避犹不及,哪来的贼寇找死?
  可世间事,就这么不可理喻。
  没有军队,是一群贼寇,判断是军队和贼寇,首先总是以服装去判断。
  所以,这真是一郡贼寇,只是这数量……多了些,不下千人之数。
  贼寇并不避讳,他们堂堂正正地从淳化西、北两个方向,朝淳化镇合围。没有骑兵。
  他们的每一步跨出,都异常坚决,这,显然不是一支寻常贼寇,倒象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至少,该是一群死士。这是宋安得出的结论。
  没错,宋安之前提醒过吴争,已经在路上有了部署,没有部署的只是京城之内。
  吴争在皱眉思忖,倒不是踌躇能不能挡住这支贼寇,而是在困惑,哪个不识趣的二货,有这么大的胆。
  贼寇推进的不快,他们几乎根本不理会驿站中人听到预警有准备,也不担心人从东、南两个方向逃脱,他们有序地两面推进,如同战场上的合围夹击。
  或许他们是自信超过十倍的兵力可以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亦或者只是想……迫退,而非屠戮?
  在宋安再一次促请吴争,下令阻击时,吴争笑了,“管他是谁,拿几个活口,审审就是……去吧。”
  去吧,这不是一句令百人随扈出击的命令,而是召兵前来的命令。
  百人随扈手中的火枪开始倾吐烈焰的同时,一道碗口大、打着滚的绚丽的烟花带着缤纷和刺耳的啸叫,冲向数十丈高空。
  枪响,就是战斗的开始,贼寇开始加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