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807

  ……
  郑亲王府中。
  在钱谦益、陈名夏、沈文奎退去之后。
  洪承畴正色道:“这三年中,江南商会在江北大肆扩张,股本金从最初五千万两,急增至二万万两之巨,说其富可敌国,也不夸张……至今日此时,朝中多少王公贵胄、达官显贵皆与江南商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爷、宪斗兄应该清楚,咱们须保大清,只有大清在,咱们才能活着!”
  活着。
  从字面上来说,很简单,通俗易懂,就是不饿死能呼吸。
  可济尔哈朗、范文程都听得懂,洪承畴话中的活着的意思,他说的活着,自然是有尊严地活着。
  怎么样才算有尊严?
  三、五人之下,千万人之上!
  这种尊严太难得,数遍天下,廖廖数人而已。
  很显然,如果北伐成功,大清亡了,这在座的三人,没有一人可以有尊严地活着。
  就算此时立下大功,洪、范二人也无法继续立于朝堂之上,那么,失去权力、地位之后,何来尊严?
  恐怕连乡野泼妇都能随意地啐他们一脸口水,甚至性命难保。
  与其这样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地活着,不如背靠大清,有尊严地活着。
  济尔哈朗与洪、范二人不同,他的人生和阅历,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济尔哈朗不明白,但凡生老病死,总有个过程,可为何大清正是风华正茂之际,却被一个无名小卒生生掐断了已经成型的龙脉。
  人不能胜天,这就是已过半百、经历爱兴觉罗三代权争的济尔哈朗,敢于效仿多尔衮,将庶孙女嫁于一个汉人钱翘恭的真正原因。
  聪明人善于给自己留条后路。
  济尔哈朗打小就是个聪明人,如果自己不能登上那个位置,那就让自己得到善终。
  所以,在座三人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选择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向南方示好,但绝不叛清。
  说简单点,在允许的范围内,大开方便之门,可真要到了赤膊相见之时,不好意思,该怎样还得怎样!
  正是这个共识,让这清廷满汉三大巨头聚在一起,攻防共守、同进退。
  弃太后布木布泰、站到福临这边,也是这个意思,一个半老徐娘与一个旭日东升的福临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还需要选吗?
  
第1507章
谁是那只儆猴的小鸡
  范文程悠悠道:“诚如彦演所言,江南商会已经到了非整治的地步,否则,朝廷财政势必皆落入江南商会之手……范某听闻,八大皇商入股商会股本之巨,竟高达二、三千万两,商人逐利,我等……不可不防啊!”
  济尔哈朗沉吟道:“可江南商会中,有名有姓的股东就有千人之众,无名、借名者不计其数,本王也不在二位面前忌讳,本王也有不少身家入股商会……朝廷如果整治,那会得罪多少人?二位,谁能保证中其中没有你我都忌惮之人呢?谁又能保证,南方那小子不会借此剥夺你我在商会中的利益呢,要知道,商会最大的话语权,还是在江南啊。”
  范文程悠悠道:“本来想着,李定国送女至杭州府,吴争定不会从我朝出兵闽地,那样咱们就可以借机限制、中断向南输送原料,掐断南面军工坊的命脉,从而以谈判胁迫其作出让步……不想,这小子还真如有顺风耳、千里眼一般,说起来他也够狠,真与大西军在长汀激战一场……哎,这样一来,想明里对商会动手已是不能了。”
  洪承畴思忖了一会,抬头道:“既然对商会有所忌惮,又不能明里动手,不如这样……来一着项庄舞剑!”
  “何意?”
  “杀鸡儆猴。”洪承畴嘴角一扬,微笑道,“惩治我朝官员,南面自然说不出话来。”
  济尔哈朗眼睛一亮,“妙计!”
  范文程皱眉道:“可要是惹恼了吴争,谁能保证他不来阴的?”
  洪承畴成竹在胸道:“钱谦益,无耻小人也,显然不会在意他的死活,不过,既是小人,便无足轻重,杀与不杀并无吓阻、威慑之意。沈文奎,为官清廉、言行磊落,算是君子,又是吴争同乡,杀他徒惹物议、授人以柄。”
  范文程问道:“那彦演兄意思是……陈名夏?”
  洪承畴呵呵一笑,没有回答,看向济尔哈朗,问道:“王爷意下如何?”
  济尔哈朗犹豫了一会,道:“陈名夏在汉臣中声望颇高,且与刚林、祁充格关系甚密,本王原本想着让陈名夏私下联络刚林、祁充格……也好一劳永逸,一举解决睿亲王藩之困。”
  洪承畴哂然道:“陈名夏崇祯十六年以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顺天府城破前十天,陈名夏极力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城破之日,扬言上吊殉国,后不了了之。之后,有王姓山西秀才力荐陈名夏投效大顺,陈名夏从之,后入弘文馆。半年之后,再投应天府,不想被人弹劾从李贼,无奈之下才投了我朝,得保定巡抚王文奎推荐,复原官,超擢为吏部侍郎,后因出使江南有功,被皇上擢为吏部汉尚书……此人学有所长、性锐肮脏、好为名高,小人也。”
  济尔哈朗听完,略一沉吟,点头道:“也罢,既然是杀鸡儆猴,自然得有些份量……那就如洪大学士所言……就他了!”
  就他了?
  三个字,决定了一个朝廷尚书的生死。
  就算汉尚书没有实权,可终究是朝廷正经一品大员,就这么一言而决。
  看来,还真是一只鸡,用来儆猴的一只小鸡仔。
  ……
  从杭州府至吴淞口,募集劳役三万之巨,纵贯三府,历时二年零三个月,总长七百三十六里的铁路,完成了。
  一架形如老爷车的车头,挂着四个仅单节载重百石的平板车,以时速绝对不超过五十里的速度,冒着浑浊的浓烟行驶于轨道上。
  吴争没有坐上去,哪怕那些想要奉承的官员一再“怂恿”,吴争都微笑着婉拒。
  因为吴争知道,这要是坐上去,没半个时辰,从头到角,但凡露在外面的每一寸、每一分肌肤,都会被染黑。
  吴争不想变成一个昆仑奴,黑脸白齿地惹人笑话,自然是不肯坐车厢亲历亲为的,吴争也没有将这事让给钱肃乐、张国维等人,因为这些人的性格……确实开不起玩笑,于是,吴争将这份荣耀赏赐给了马士英和李颙。
  这使得当天傍晚,混身上下一片黑灰的马士英和李颙回来,哭丧着脸、腿脚打摆,以一种怨愤的语气说道:“王爷,您这不是运人运货,是变戏法哪?!”
  没有全程,只是从杭州府至嘉兴,已经让还是坐着软榻的马士英和李颙狼狈如厮,确实不如预期啊,吴争一本正经地赞叹着,哪怕心里怕已经笑得已经前俯后仰了。
  这是个奇迹!
  确实是个奇迹。
  不用吴争解说,大将军府诸主官已经诚恳地确认了这是个奇迹。
  虽然载重还远没有达到一列千石的程度,虽然速度也不比马车快,虽然环境的恶劣和耗费巨大不成正比。
  但只要看到试运行的诸公们,都领悟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可复制性,当然,他们的说法是,可仿制。
  南方缺马,更缺牛,对于生产而言,这二者是不可取代的。
  北方一匹只值七、八两的驭马,到了江南,至少值五、六十两,就不用说战马了。
  问题是,南方就算想花钱都无法大量得到,因为在这个时代,马,就是战略资源。
  火车,解决了这个最大的矛盾,虽然需要铺设轨道,无法象马车那么便利地穿行,但,这确实彻底化解了江南对畜力的饥渴,这一点,很重要,太重要了!
  随着大将军府极力推行地“货运”改革,南方对畜力地需求,已经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一匹驭马,价格已经被哄抬上百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杭州府一亩(小亩)宅院的价格仅三百两,也就是说,二匹半的驭马,就是一座宅院。
  这么比方可能还不清晰,那么简单地说,如果北方草原的牧人们,将他们的马运来江南,那么个个就是地主、土豪。
  而火车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矛盾,存量的牛马可以做为农业用途,从而变相助力了农业,随着深耕、精耕地推行,亩产的增加已经不言而喻。
  
第1508章
小家子气吗
  所以,无论这辆试运行的火车,给了马士英、李颙如何“惨痛”的教训和难忘的记忆,大将军府从上至下,已经心照不宣地认定了火车的巨大作用,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只需要不断地去改良和完善,而不是从根本上去否定。
  老成但不老实的熊汝霖,当时有一句豪言,“如果此铁牛可以耕地,熊某保证,三年时间,大将军府所辖之地产出的粮食,提高至少三成。”
  吴争当时毫不客气地转头对宋应星、戚道昆等人道:“一年,你们只有一年时间,孤要看到火车速度提升五成……”
  宋应星坚定地答道:“我愿立下军令状。”
  吴争随即道:“载重也要翻一番。”
  吴争自然不想将视其为“神器”的火车,当作大型卡车来定位。
  宋应星稍有为难地道:“想要载重翻一番,牵扯之多,恐怕不能在一年内解决。”
  吴争就象没听见,“左布政使想要的铁牛耕地,理论上是能达到的,将动力轻量化、便携化和低成本化……两年,本王至少要看到样机,如何?”
  宋应星愣了半晌,最后梗着脖子道:“如果王爷能提供足够多的银子和人手……宋某或可一试!”
  人手不缺,华夏从古至今最不缺的就是人。
  银子,银子,还是银子……吴争无语了。
  ……
  大将军府确实缺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