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807

  ……
  如今的江西,实际上成了整个华夏大地的缩影。
  清廷占据江西西北部的南昌、南康、九江半壁,大将军府控制饶州、广信、抚州、临江、袁州等地,而江西南部各府,基本上被大西军占领。
  一省之地,三大势力,可谓盘根错节,无数达官显贵、豪门富户整日忙着东扯西拉,期望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只是苦了普通百姓,他们扎根于乡,无处躲藏,只能期盼乱世早些结束,可以平安地活下去。
  吴争这几年到过江西两次,第一次是整编忠贞营,也就是如今的广信卫,第二次是到上饶城,安抚、训诫李过、刘体仁、高一功等,这次是第三次。
  吴争此次确实是为了“出巡”而出巡,但目的地选了江西,也不是无的放矢。
  广信卫借江北之战,自己困于淮安突然壮大,有其偶然,却也是必然。
  李过、刘体仁以忠贞营旧部迅猛扩编,短短几个月内,原本二万员额的广信卫,瞬间膨胀至五万人马,这确实引发了吴争心中不安。
  谁都明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虽说广信卫还没有表露出不寻常的异动,但从军事上说,与浙江接壤的江西,已经成了自己身边的一根刺,谁能保证,这根刺不会突然在自己最不设防的时候刺向自己?
  这不是吴争“小肚鸡肠”,辖地原本只有饶州、广信二府的二万广信卫,不管从军械、军饷还是粮食,都需要大将军府调拨,加上忠义夫人高桂英滞留在杭州府,那么,大将军府对广信卫的控制力是极大的。
  可现在,数月之间,广信卫借江北之战,向西出兵,迅速占领了抚州、临江、袁州等地,同时借大将军府征兵令,将兵员提升至五万人,这就造成了广信卫实际上已经满足了一方诸侯的条件,无论从人口、赋税、兵力,都有脱离大将军府的实力了。
  
第1550章
微服私访(一)
  可以将政务和盘托付给熊汝霖、张煌言等人,这是因为吴争自认在处理政务上,不及他们,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嘛。
  但吴争始终明白,军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不是说吴争的指挥能力已经超过张国维、方国安等沙场宿将,而是吴争坚定地认为,此时只有自己可以引导华夏走向光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军权是最有效的保障。
  一直以来,为了安抚高桂英、李过、刘体仁,除了安排一些军校生员进入广信卫中下层,基本上对广信卫不加过问,这就形成了广信卫高层领导班子,实际上还是原有的一批人。
  众所周知,人的野心并非与生俱来的,到了一定的高度,野心自然出现,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道是在其位方谋其政,约束野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监督,有效的监督。
  吴争原本可以不来江西,因为有高一功在。
  高一功打吴争第一次入江西整编忠贞营时起,就站在了吴争这一边,准确地说,高一功是吴争在广信卫内部安插的最有力的棋子。
  但高一功被吴争派向闽地作战,吴争不得不派出高一功。
  在无法分辨广信卫忠诚度的情况下,吴争绝不能放李过、刘体仁乔装大西军出兵闽地,稍有差池,战败是小,万一……影响到了与李定国之间的盟约,那后果不堪设想。
  譬如,两军在分配战果时,对某一州县占领权的争执。
  再譬如,乔装成大西军的广信卫在与厉如海金华卫的配合中,稍有一些差池,就会引发自己人的火拼。
  第二次入江西,由于军情紧迫,吴争没有时间去细细梳理广信卫内部事宜,局势也不允许吴争对李过、刘体仁忠诚进行考察和甄别。
  但这次,吴争已经有了底了,因为厉如海奉令撤回浙江境内的金华卫,“正巧”就在江山一带,与广信府治所上饶城,仅咫尺之遥。
  ……
  在弘光朝灭亡之后的两年间,抗清的主要战场在江西和湖广两地。
  隆武二年,兵部尚书(隆武遥授)杨廷麟与右军都督府同知刘天驷分别固守吉安,一番激战之后,吉安告破,杨廷麟、刘天驷随之率残部六千余人撤往赣州。
  然而,援军不至,只能发动城内百姓,将居民编成甲社组成义军,联合军民抗敌守城。
  这时候的清军,攻克了城外所有的明军据点,兵临城下,将城围得铁木桶一般,杨廷麟等只好坚守不出,等待援兵,也做好了与赣城共存亡的准备。
  清军围而不攻,城中的粮草紧缺,饥荒越来越严重,人心开始动荡,但是依旧坚固顽强,无人言降。
  隆武二年冬,十月三日午夜,箭雨如蝗,一千清军前锋由小南门窬城攻入,城中军民仓促之中与敌展开激烈巷战。
  战至黎明时,城外清兵大举攻入,城中军民个个英勇,死伤无数,以致城中凡水井、沟池都被尸体填满。
  杨廷麟见大势已去,投藕池而死,其妻妾及婢仆亦投水死,同赴国难的还有同为兵部尚书的万元吉。
  刘天驷得知杨廷麟的死讯,亦欲赴清水塘同殉,被其部下拦阻。
  后,刘天驷被清兵逮捕,押解至南昌。
  清军欲劝刘天驷投降,为满清效力,刘天驷大义凛然,誓死不降,遂遭杀害,后被永历帝追谥“忠烈”。
  天亮之后,清军开始七日屠城,可谓是满目尸首,血水横流,自此赣城人口仅存十中二、三。
  玉山是个小县,位于江西与浙江接壤处。
  它原属浙江,洪武年间,因隶属浙江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后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玉山县随府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
  玉山县原本在籍已有二万多户。
  可此时不足万户,人口仅剩一半不到,但凡清军到过的地方,人口锐减已成常态。
  而这两年间,虽说广信卫收复了广信、饶州等地,但城壁、民舍被战火熏染的印迹,比比皆是,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们,以一种麻木的神态,有一日没一日的进行着耕作,赖以维持一家生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令人不省唏嘘。
  玉山县城的夯土墙和城门,因战火坍塌过半,至今日尚无修缮。
  入城之后的主街道上,破败之象更是触目惊心。
  面色饥黄的百姓们,皆低着头匆匆而过,遇上外来人,甚至连眼皮子都不抬抬。
  街道上唯一一家看起来象样的店铺,是一家酒肆,横跨不下三丈的店面,挑至二丈高的酒旗上,书写着三个大字“醉香居”,与门楣上的镏金大字相呼应。
  好名字。
  门前看似人不多,也就几个衣冠楚楚、锦衣华服,脸带笑容之人在进出。
  也对,这世道,活下去都不易,谁还有心思聚众饮宴啊。
  似乎也只有这家经过修缮、装璜过的酒肆,还在彰显着玉山城中往日繁荣。
  吴争跃下马,将缰绳扔给鲁进财,背负双手,昂首而入。
  这一进去,让吴争开了眼了。
  刚一入内,就是迎面一股温香之气伴随着莺声燕语扑面而来。
  这哪是寻常酒肆,说、拉、弹、唱,无一不全,简直就是一条街中之街啊。
  吴争是奇怪了,难道这小小玉山县,竟还胜过杭州府不成?
  如此规模的酒肆,有几人能消费得起啊?
  或许是吴争穿着体面,一个象是管事的带着两小厮迎上前来。
  笑容可掬地问道:“敢问这位公子也是来竞买的吧?”
  吴争心中一愣,却平静地问道:“在下只是途经此地,不知贵店在竞买些什么?”
  那管事顿时收敛起脸上笑意,换了张脸,淡漠地回答道:“公子既然不是来竞买的,那就劳烦换一家店吧。”
  吴争被这话引起了好奇心,是竞买什么玩意,竟让酒肆拒人以千里之外?
  这时鲁进财过来了,这厮牛眼一瞪,喝斥道:“狗眼看人底的东西,也不问问我家少爷的身份,就敢撵人……信不信咱砸了你家的大门?”
  
第1551章
微服私访(二)
  还别说,被鲁进财这么一吼,那管事又上下打量了吴争,再打量了鲁进财二人,脸上又换成了笑脸,但身形纹丝不动,他道:“公子恕罪,不是敝店慢待公子,实是今日正好是每月一度的竞买日……如果公子还能在玉山逗留,不妨明日再来……得罪了。”
  吴争兴趣渐浓,他不理会那管事束手侧身送客,反而上前半步,问道:“不知店中竞买的是何物……你放心,本少爷虽是外地人,可唯独银子不缺,或许还能给你店里捧捧场呢。”
  那管事伸长了脖子往吴争三人身后打量了几眼,脸上带着一丝隐隐的讥讽,笑道:“公子或许出身豪富之家,可敝店所竞买的……皆须现银交割,一概不赊欠,公子怕是……还请公子下次再来。”
  吴争是真有了兴趣,回头朝鲁进财施了个眼色。
  鲁进财随即从胸口掏出一叠纸来,随手抽了一张,往管事眼前一晃,道:“看清楚了,这是汉明银行五百两承兑票据……还不让我家少爷进去?”
  那管事脸色一变,这下笑意更浓,连语气都亲热起来,但身子却依旧不让,他道:“这位公子见谅,汉明银行的票据确实极具信用,小的早有所闻……可那是在东边,我县隶属江西,汉明银行在此并无钱庄分号,一时无法查验真假……还请见谅。”
  鲁进财听了大怒,“狗眼看人底的奴胚子……你是在质疑咱的票据?”
  说着,上前两步,冲那管事晃了晃他钵大的拳头。
  鲁进财的个子和体格,那就象堵墙似的,这一挟怒上前,气势之甚,立马吓得那管事不由自主地倒退两步。
  他脸色一白,颤声道:“大个子,这可是玉山县,你可知道,敝店身后是何人?”
  鲁进财大喝道:“你开店迎客,咱花钱吃酒,又不强买强卖……我管你身后何人?”
  那管事身子有些哆嗦,可依旧犟着道:“你们既来广信府,当知三位国公大名……我劝你啊,快快退去,莫替你家少爷惹了官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