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9/1807

  蒋全义是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堆了些箱子。
  这其实很正常,如今守军用的都是火枪,装弹药用的普通木箱而已。
  所以,在敌人几个先登上墙后,扫了几眼确认没有问题,就传回了消息。
  后续登城的数百人“嗷嗷”叫着往城上冲,仿佛要把之前五次进攻失利的憋屈全找补回来。
  其实只要先登上墙,然后下城打开城门,就可以放入清军了。
  可不登城,怎么彰显破城的军功呢?
  这多少有些脱裤子放比般地多余,但往往事实存在,存在即有理嘛。
  蓝拜笑得很开心,他很兴奋。
  要知道,这些年,蒋全义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早前追随钱肃典守仪真,后引残部在清军团团围剿之下突围,辗转千里,最后在沈致远、钱翘恭的增援下化险为夷,江北大战时,率泰州卫攻兴化、占时堡、突袭山阳等等……一时风头无量。
  蓝拜看到今日蒋全义成了自己手下败将,那种愉悦几乎掩盖了在徐州被吴争打了个落荒而逃的狼狈。
  而想到海州城一破,自己可以率军迅速南下,建立不世之功时,蓝拜气势并发,大手一挥,下令全军前进,准备入城。
  可蓝拜终究没读过书,不知道汉人有句老话,叫“盛名之下无虚士”。
  蓝拜大意了。
  那就得付出代价。
  在登城步兵纷纷翻越城墙后,蓝拜策马引领大军至城墙前,准备等城门开启进城时。
  变故就这么发生了。
  “轰”地一声,然后是连串的“轰”“轰”“轰”……
  地动山摇!
  蒋全义真狠、太狠了!
  他率泰州卫驻囤海州时,正是吴争谋求进攻徐州之时。
  重炮本就不多,自然不会给蒋全义,全让吴争带去徐州方向了。
  蒋全义只带了装装门面的百门小炮。
  可这不妨碍蒋全义多带火药啊,蒋全义拉了十多车的火药。
  好嘛,这下全用上了。
  准确地说,蒋全义是破罐子破摔,不想过日子了。
  他甚至不介意海州城百姓在战后骂他不是东西、破家玩意。
  堆积的火药箱子其实没有多少杀伤力,没有来得及安装弹片,对步兵的杀伤不大。
  但数千斤的火药,虽然分成了好多处,但一旦同时引爆,它的威力是极大的。
  蓝拜是眼睁睁地看着面前城楼,突然就成了粉糊的一般,稀拉地坍塌下来。
  巨大的爆炸引发的震动,甚至将战马惊吓到了发狂的程度,太近了。
  无数被爆炸激起的碎石,象是雨点般射向人体。
  北城墙坍塌了三处缺口,兴高采烈的先登们,基本没有活下来的,太近了,除了被气浪撕碎的,就是被活活震死的。
  而城门前的清军主力受了池鱼之灾,不下数百骑兵被震落战马,口鼻等五官出血,被碎石击伤的不下百人。
  蓝拜还好,他身边的亲卫很忠勇,亲卫在反应过来之后,纷纷扑上来用自己的身体为蓝拜挡石弹。
  蓝拜很愤怒,他可以容忍被堂堂正正地击败,但不能容忍被如此“龌龊”的手段陷害。
  虽然空气中依旧翻滚着浓烟和尘土,但蓝拜毫不犹豫地冒着满口沙土的现况,大骂蒋全义阴险、无耻、卑鄙……云云。
  
第1603章
蒋全义的战术
  让蓝拜意想不到的是,蒋全义还有更阴险、无耻、卑鄙的手段。
  由于剧烈的爆炸,扬起了漫天烟尘。
  城外根本无法观察到城内的动静。
  加上猝不及防遭遇了灭顶之灾,城外的清军骑兵们,更多的是在“自抚”心神,或者收拢、救治伤员。
  没有人会认为,在这种大局抵定的情况下,城内守军还能咸鱼翻身。
  是的,这场爆炸确实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显得异常的狼狈,但改变不了战局。
  千把人的伤亡,撼动不了蓝拜上万人的军队。
  所以,更多的人,包括蓝拜在内,都认为这是守军在撤退之前的孤注一掷。
  等到烟尘落定,就可以重新整队入城。
  无非是个有些丢脸的插曲罢了。
  正因为敌军从上到下的共识,没有人喝令警戒和整队。
  也就是说,经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在爆炸的威力下,清军已经四散杂乱的队伍,依旧杂乱无章。
  于是,他们在蒋全义的“严厉训导”之下,学会了怎么做人、怎么打仗。
  ……
  蒋全义这人的手段向来阴狠,说句不太中听的话。
  要是被他咬上,那就难以全身而退。
  按蒋全义的说法是,就算最后我败了、死了,败了、死了之前,我得从敌人身上撕块肉下来,让敌人在以后的每晚都痛彻心扉,永世不忘……那么,事实上我没败,还活着,活在敌人心中。
  象这种事,寻遍整个北伐军,也就蒋全义一人做得出来,哪怕是吴争,吴争如果在决定后撤时,绝对不会再拿将士的命开玩笑,打一个防守反击,而且是一个敌我兵力完全不成正比的防守反击,这不是赌博,而是赌命,疯子般的赌命。
  因为事先有准备,蒋钱义将守军撤了二里地,原本应该更近些,但蒋全义的意思是,死在敌人刀、箭下可以,死在自己的火药爆炸激起的乱石下,那就太冤了。
  听听,听听,这厮可以不管不顾拿着近三千官兵的命玩,却执意地在乎因碎石飞溅引起的伤亡,是不是可笑?
  这就象在无数士兵饿死的时候,他却在纠结士兵吃得太快,会不会噎死一般无聊。
  可他的兵,就吃他这一套。
  爆炸声响起时,环绕在蒋全义身边的士兵们,望向蒋全义的眼神,满满的钦佩和服帖,仿佛眼前这个人带他们去的是天堂,而不是地狱。
  我的兄弟啊,你们可知道,城外有上万敌军骑兵啊?!
  ……
  有准备的对没准备的,终归是占了大便宜的。
  这一点,无可争执。
  当蒋全义率他那不足三千人的嫡系、亲随们,从烟尘弥漫的城墙缺口里,象一群难民般冲出来时,敌人惊愕了,蓝拜也惊愕了。
  些许时间的惊愕,换来的是守军冲至眼前不足一里地。
  无数黑乎乎的疙瘩向自己掷来的时候,清军是学乖了,那玩意会炸!
  这些骑兵可不是多尔衮麾下铁甲重骑,没法用重甲硬抗手雷爆炸的威力。
  所以,清军自觉地选择——退。
  蓝拜也在退,他扭转马头,退得更快。
  不需要去约束撤退的士兵,因为四条腿肯定比两条腿快,拉开距离之后,再组织反击,这些南蛮子必定会在铁蹄下崩溃。
  蓝拜甚至已经想好,等会反击时,要将这些南蛮子杀得一干二净,然后再来回践踏他们的尸骨,方解自己心头之恨。
  清军的自发撤退,无疑是正确的,队伍霍乱且骑兵没有速度,怎么与冲来的守军对抗?
  况且,守军手中有手雷和火枪,这些都是不需要接触的武器,而且射程与骑弓比起来,那可是远程和近程的区别了。
  蓝拜确实是沙场老将,经验丰富,在他看来,他手下这支经验丰富的军队,远不会因些许的挫折而崩溃,这是有序的撤退。
  可是,蓝拜忽略了一点,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上万骑兵的阵容,有着很长的纵深。
  哪怕此时已经散开面对着数里宽的城墙,那纵深也有三、四里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