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807

  或许张煌言不说这句话,熊汝霖也就发发牢骚,点到即止。
  可被张煌言这一声喝阻,反倒激起了性子。
  “熊某没有说错,在场诸公都是明理之人,难道连熊某都想到的事,诸公都想不到?”
  这下,所有人都沉默了,连张煌言也是。
  确实,吴争的变化太剧烈,有种让人目不暇接的意思。
  从被动防御、休养生息到设计冒进、主动反击,这种战略的骤然改变,让所有人都不明白,吴争心里到底在怎么想?
  
第1610章
加不加赋
  连这些吴争的心腹肱股都感到莫名其妙,何况是下面各府各州各县?
  熊汝霖说得就是这点,他最忌惮这事,有什么是不能说清楚的呢,在场的都是自己人。
  这时,莫执念撸撸胡须,悠悠道:“倒也怪不得王爷,这事……怨老朽。”
  这话让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莫执念,目光中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丝古怪,原来,王爷只和莫执念交底了?
  莫执念哪能体悟不到这种古怪,他苦笑道:“诸公都知道财政司的困境,这些年来,哪一场仗花费的银子,不是平白从天上掉下来的?可诸公其实都清楚,这天上哪会掉银子?还不是变着法的,从江南商会数千股东那拨拉来的……”
  “可这钱终究得还啊,三年了,是时候还钱了。”莫执念叹息道,“可银子从哪来?收拢的银子还利息才刚刚够,本金……呵呵,就算大将军府不吃不喝,也须三年岁入……怎么还?”
  “于是老朽向王爷进谏,收紧支度,暂断了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的支出,减少了军工坊的支出,将各大院校学子免费午餐的标准紧了紧,向织造司分署派了些人手,想拓展些进项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来,被王爷厌憎了。”
  这番话一出,满座俱惊。
  原来如此。
  众人有种拨开云雾见明日的恍然。
  吴争用这种手段来“逼迫”众人接受开战的事实。
  说是“逼迫众人”,实际上,逼迫的是江南千万军民。
  可所有人都有种心惊肉跳的恐惧,因为海州失守、数千将士死了。
  难道,需要用这种代价,来“逼迫众人”吗?
  所以,对莫执念的话,各人反应大不相同。
  张国维点头安抚道:“瑕不掩瑜,只要目的是对的,就算手段……龌龊些,想来王爷也是能体谅的。”
  张煌言皱眉道:“根子不正,长得再好也成不了才……莫老之举,恕煌言不敢苟同。”
  一直沉默的方国安,这时开口道:“玄著老弟这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你倒是与莫老易位而处试试……有道是一文钱难死英雄汉,莫老苦,你在不其位,怎能感受得到?”
  张煌言冷哼道:“有些人总想着曲线也能救国,可从来没想过,心坏了,到最后连自己都救不了!”
  方国安大怒,霍地站起,骈指指向张煌言。
  张国维一见连忙劝阻道:“都是为了公事,有些许异见也是常理……切不可伤了自家人和气。我说诸位,咱们是不是偏离原意了?该议议怎么化解眼前困境才是,眼见着各路大军已经开拨,莫等到王爷到时追责起来就晚了。”
  方国安心里知道,这些人中,他就是个另类,不为任何人所喜。
  也是,他被吴争明升暗降,从军校总督办调任右布政使,可实际上,权力全在其它人手中,他就是个摆设,甚至连已经卸任的张国维,居然还以军校总督办的身份参议政事,这不开玩笑吗,方国安任军校总督办时,可没权力进入这圈子议事。
  所以,方国安心中有怨,怨吴争明里优待,暗里清算。
  可方国安不敢明着来,就连眼下,被张煌言指桑骂槐,也不得不趁张国维打圆场,坐了回去。
  莫执念扫了方国安一眼,对张国维道:“还能有什么办法,就按张公的意思办呗,从商会借一些、向民间募一些,然后财政司再凑些……天无绝人之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
  这话让人忍俊不禁,可没人笑,因为,真笑不出来。
  莫执念一叹,轻轻一跺脚道:“真没办法,那就只能行杀鸡取卵之事了……”
  ……
  相对于前院诸公的议事,吴争也在后院与人商议对策。
  吴争面前有四人,冒襄、李颙、马士英,号称吴王帐下“三大谋士”,还有一人,自然是宋安。
  与前院诸公的忧愁相比,冒襄、李颙、马士英三人的脸上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那就奇怪了,海州数千将士性命没了,他们有什么可以兴奋的?
  冒襄道:“襄恭贺王爷得偿所愿!”
  李颙略显稳重,他斟酌着道:“海州一失,江南臣民同仇敌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不会有杂音来阻挠王爷北伐的实施,臣以为,趁民心可用当先取凤阳、庐州、安庆三府,然后夺取徐州,如此,就算止步于徐州,清廷从此就再无安生日子可过。”
  马士英似乎察觉到吴争的不快,他迟疑道:“海州之失,确实出乎预料……原本是想以广信卫诱敌,可不想,敌人竟攻了海州。但不管怎样,与北伐大业相比,这些许损失,咱们承担得起,与万民同心同德相比,更是值得。”
  吴争开口了,他神色如常,水波不惊,他平静地道:“大军已经开拨,战事说起就起,可眼下财政陷入困境,总不能将这等艰难之事,再压于莫老肩上……他那么大的年纪,孤于心不忍哪。”
  冒襄一愣,想了想道:“那就临时加征赋税,江南富裕由来已久,加上百姓在王爷治下,过了不少年的安生日子了,如今收复失土之际,群出群力亦不为过。”
  这话一出,李颙驸和道:“臣以为此策可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愿为表率,毁家杼难,支持王爷北伐。”
  吴争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被一直留意吴争的马士英发现。
  马士英随即上前一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爷励精图治数年,江南百姓确实获益菲浅,可寻常百姓身家终究不能与二位相提并论,二位可以随手捐出上千两,可百姓们哪怕捐个十几两,很可能是倾家荡产了……故以马某之见,此策……不妥。”
  冒襄愤怒怼道:“马士英,别以为你暗中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弘光年间,民谣所传,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说的,就是你马瑶草为相时,贪脏枉法、卖官鬻爵……”
  
第1611章
为决战做准备
  马士英闻言脸色赤红,他一样愤怒道:“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马某前半生荒诞无耻,可后半生从追随王爷之后,早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冒襄冷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马瑶草,你做过什么,自己心知肚明!”
  马士英这下克制不住了,撸袖上前,大有与冒襄上演一出全武行的意思。
  李颙急了,他看看吴争,见吴争垂眼搭眉,象是根本没听见、看见一般,并无一丝想开口喝止的意思,只好也按捺了下来。
  于是,马士英和冒襄,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一个手无缚难之力的书生,在吴王面前拳打脚踢起来。
  冒襄用手抓挠着马士英,就象是山野泼妇与人撕打。
  马士英气喘吁吁,开始吐口水。
  天晓得,二人加起来都超过百岁了,都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
  可此时,哪还有一丝斯文?
  李颙终究是不忍了,用一种乞求的口吻呼了一声,“王爷……!”
  吴争为何不拦?
  吴争在生气!
  生这三人的气,也生自己的气。
  其实这事从开始时,就是一个局,冒襄献上的一个局。
  知道此局的人不多,吴争、冒襄、李颙、马士英,当然,掌控长林卫的宋安,是必不可少的。
  吴争连莫执念、熊汝霖等人都瞒着。
  这个局的起因,同样也是因冒襄、李颙二人的进谏。
  冒襄说,山河破碎,家国飘摇之时,王爷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天下皆知。王爷心系百姓、胸襟宽广,不谋私利……可追随王爷的文武及北伐军将士,他们未必也如王爷这般胸襟宽广,不谋私利……王爷,当赏啊!
  功不赏,过不罚,以何服众?
  以何赏?
  以何罚?
  以大将军的名义赏罚?何以服众!
  吴争内心被震动。
  而李颙说,对君上而言,威胁皇权的,必是逆臣!纵观历史,对付传统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另起炉灶。大将军府所施行的政令、王爷提倡之学说,已与朝廷格格不入,绝无媾和之可能,这个时候王爷还想养光韬晦,恕臣直言,便是自取死路。
  帝皇之术,向来是谎言、背叛、报复、原谅,最后坑杀,想来王爷不会甘愿引颈就戮吧?
  吴争不由得闻言心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