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7/1807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内心是懊恼的,这也是二人一直拖延着不为吴争效力的根本原因。
  但他们心里还有一丝期盼,那就是吴争留出了一道口子,在没有重开科举前,各州府可以举荐入仕。
  而正是这道政令,化解了吴争与江南读书人之间最尖锐的矛盾,就象水与火之间,有了一道水蒸汽。
  宋安之所以此时说出“读书人靠不住”这句话,那是因为,冒襄和李颙之前谏言,将财政压力转移到江南百姓头上。
  有说屁股决定立场,宋安虽说是正四品武官,可他的内心里,一直将自己划在了贫苦百姓一类。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阶级矛盾,让吴争头大不已。
  “接下来,你有何打算?”吴争转换话题,问蒋全义道,“我倒是给你想了个去处,如今战端开启,随时会征募新兵,军校需要象你这样有战场经验的教官来训练这些人,你去做个副督办……这些年连年征战、辗转千里,也该让你休养一些时间了,不过你放心,日后你还有领兵的机会。”
  蒋全义梗着脖子道:“末将欠了太多人命,不还清,夜不能寐……故末将宁愿死在北伐途中,也不愿去军校训练那些新兵娃儿,还请王爷成全!”
  吴争有些为难,如今大军已经开拨,临阵换瘵是兵家大忌,也没有一支现成的队伍让蒋全义带啊。
  吴争沉思了一会,转头,看了宋安一眼,“让你招募的人手,进行得如何了?”
  宋安答道:“已按少爷吩咐,三千好手已经集结于太仓原镇海卫所。”
  吴争点点头,再转向蒋全义道:“这次海州之失,责任大半在我……好在你脱险了。这样,我给你一支队伍,给你军工坊最新的火器装备,你须在半年之内,将它练成一支精兵……如何?”
  蒋全义微微皱眉,闷闷不乐道:“王爷还是要我练新兵?”
  吴争一愣,气极反笑起来。
  宋安翻着白眼冲蒋全义道:“蒋大人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你如果明白我家少爷想练的是什么兵,恐怕就不会这么委屈了。”
  蒋全义疑惑地问道:“敢问王爷……要我练什么兵?”
  吴争没好气地道:“明日,让宋安带你去军工坊亲眼看看,你就知道了。”
  蒋全义看看吴争,再看看宋安,突然福至心灵,忙回道:“末将怎敢劳动宋大人……这样,我自己去军工坊看就行。”
  宋安冷笑道:“那你不妨去试试,看看进不进得去军工坊。”
  蒋全义一噎。
  吴争瞪了宋安一眼,对蒋全义道:“还是让宋安陪你去,看了之后,再来向我回话。”
  “是。”蒋全义拱手而退。
  
第1613章
要动织造司
  看蒋全义退出,宋安问道,“少爷已经将这批火器许给了钱将军的骑兵,为何又转许蒋全义?”
  吴争摇摇头道:“我仔细想过了,钱翘恭的骑兵不适合装备这批火器,轻骑的长处在于速度而非火力,战场上正面硬撼清军骑兵,我很怀疑,风雷骑能不能以正合。既然二者不能兼顾,不如分开来,速度归速度,火力归火力。”
  宋安不太明白,随口应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吴争突然问道:“你反对冒襄等人谏言,向民众加征赋税?”
  宋安迟疑了一下,答道:“我也不是反对……只是,相较于普通民众,江南有得是富商大户,为何不向那么有钱人多征税呢?”
  吴争沉默起来,然后抬头看向窗外,悠悠道:“可惜普通民众,没有话语权。”
  宋安急道:“可少爷有话语权啊!”
  吴争转过头来,看着宋安道:“如果在平时,我早已一言否之……可眼下,大战将起,不是与他们对立的时候。”
  宋安郁闷地嘀咕道:“那不是百姓吃亏了吗?”
  吴争突然一笑,“有时吃亏,未尝不是福啊!”
  宋安非常不解,“少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争神色古怪,摇摇头道:“日后,你就会明白。”
  ……
  当天晚上,吴争单独召见了莫执念。
  “底下异议声不绝于耳吧?”
  吴争开门见山地问道。
  莫执念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但主要不是对王爷开战有异议,而是对筹集军费的途径有异议。”
  “哦……你们商议出什么好方法来?”
  莫执念迟疑了一会,抬头看着吴争道:“老朽倒是有个下策……供王爷参详。”
  吴争点头道:“此时就你我二人,莫老有话直说无妨。”
  莫执念道:“不管是向民众征税,还是向商人、富户募捐,可能都有损王爷信誉,老朽细思之后,想出一权宜之计……再发银元。”
  “发银元?”吴争惊讶地看着莫执念,“库里有银子吗?”
  “没有。”
  “那……?”吴争哭笑不得,只以为莫执念是被逼疯了,与自己开起玩笑来了。
  不想莫执念正色道:“之前财政司铸造过三百万银元,推出之后,被坊间一抢而空,口碑很好。所以,老朽在想,何不再制造一批数量更多的银元呢?”
  吴争微微皱眉道:“制造银元获利并不多,百中取五已经是极限,想筹措高达数百万两的银子,那得铸造多少银元?不成……大战在即,军工坊不能耗时费力去铸造银元。”
  莫执念坚持道:“不,老朽的意思是,铸造假银元!”
  吴争大惊,指着莫执念道:“你……你疯了?!”
  莫执念平静地道:“此为权宜之计……如今战事在即,库中无银,有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吴争坚决不同意,“你可知道,信誉得之费神劳力,可失之,就在随手之间?与其造假银元筹钱,那还不如直接征税,至少来得光明磊落。”
  莫执念道:“或许王爷没听明白老朽的意思,老朽所说的假银元,是六成真,四成假,以铜铁为心,如此,只要不剖开了看,寻常人是看不出来的。”
  吴争摇头,“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人发现,大将军府的信誉何在?”
  莫执念突然笑道:“从三府之地到如今十三府之地,哪年的岁入,可以支撑王爷如此大的耗费开销?王爷一直以来,所使用的银子,何尝不是拿信誉为赌注?”
  吴争一愣,辩解道:“这是两回事……”
  “这就是一回事!”莫执念很少主动打断吴争的话,“王爷是想说,之前所用之策,是愿者上钩,而铸造假银元是明抢,对吗?”
  吴争无意识地点了下头。
  “那老朽有个建议,王爷可以颁布大将军令,将假银元做为一种质押,以等价银两进行流通……同时明示,三年为期,期满之后由大将军府原价赎回,如此,便不算明抢了吧?”
  这话让吴争心里一动,也就是说假银元只是一种筹码,以大将军府信誉为抵押,向民间筹款,到期后赎回,这确实绕过了明抢的嫌疑。
  吴争问道:“可这样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为何不明着向民间筹款,非要造出假银元来糊弄人呢?”
  莫执念摇摇头道:“人性罢了……如果是捐,百姓会舍不得,明明可以出十两的,或许最后只出一两,哪怕咬咬牙,也就是二、三两。可如果以银元为凭,攥在手中,那极有可能出到八、九两。王爷试想,百姓既满足了内心,为北伐出钱出力,又能在三年后换回银两,而不为呢?”
  吴争有些郁闷,“难道他们明知银元是假,也不在乎?”
  “不。谁说银元是假?”莫执念一本正经地道,“有王爷和大将军府信誉为质,就算是块铁,王爷说它是银子,那就是银子!”
  指鹿为马?!
  吴争张口一时合不拢了。
  莫执念道:“老朽预估了一下,用此策可以筹银不下二百万两。”
  “可二百万还远远不够啊。”
  莫执念道:“那就再向商会借贷二百万两,我已与席本桢、黄宗羲等人商议过。”
  吴争轻吁了一口气,“那就有了五成之数了……接下来的,我来想办法!”
  这话一出,莫执念也松了口气,这就是说,吴争同意了他的方案。
  可莫执念不明白,吴争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要知道,吴争这些年甚至连俸禄都没领过,唯一拥有的银行二成股份,每次的分红都贴补了财政司。
  莫执念也想到了织造司,可刚刚从织造司搞了一百五十万两,哪还有更多的银子?
  “那王爷筹措军费……心里可有了眉目?”莫执念试探地问道。
  吴争犹豫了一下道:“织造司……能值多少银子?”
  莫执念心里弦一松,而后又一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