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807

  如此,吴争就可实施第二计划,那就是曾经吴争夸过陈胜,在天长留下了一支军队。
  以天长为据点,蚕食泗州,形成对阿济格大军的两面合围。
  再加上廖仲平的左营和夏完淳的建阳卫,四路大军,足以对阿济格部分割包围,然后切食之。
  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初时势单力薄的广信卫孤军,必须有一个“明正言顺”的理由北向,否则,阿济格岂能容李过占据定远这座小城?
  让清廷、阿济格降低敌意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广信卫反叛,以一支不属于任何势力的叛军进入凤阳府,阿济格自然是想收编它,而不是歼灭它。
  这样一来,广信卫就能以定远为跳板,直接向凤阳城发起强攻,而不需要从千里之外开拔。
  谁抢占了战争的突然性,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还有一句话,先出手为强,后出手遭殃。
  两军对垒,如果征兵、宣战,大张旗鼓,对方一样可以照样画葫芦。
  这就造成了战争的长久和伤亡的急剧上升。
  而这,以大将军府眼下的财力,承受不起。
  只有速战速决一个办法,一场规模足够的大捷,才能重建民众、商贾对财力枯竭的大将军府的信心。
  但吴争没有想到的是,多尔博突然进攻海州。
  这一步之差,差点使得吴争所有布局破产,因为一旦进攻海州的大军顺势南下,淮安、扬州便会沦陷。
  已经将主力调向长江沿线的北伐军,难以短时间聚集起至少得五万人以上的一次军事行动。
  那么,吴争就只有放弃所有布局,重新打一场江北大战……第四次江北大战了。
  好在蒋全义虽然败了,但所部英勇顽强的抵抗,也震慑了济席哈和蓝拜,加上钱翘恭不着痕迹地在海州城南小胜了济席哈和蓝拜一把,差点将二人俘虏了,这使得济席哈、蓝拜再无勇气南下,而是决定保住胜利果实,不再贪多嚼不烂。
  当然,沈致远将新军带回滋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原因。
  当消息传来,吴争终于松了口气。
  原来的布局不必废弃,只须稍加修改就成。
  这才有了吴争在继派遣史坤之后,又派了池二憨向天长增兵。
  也有了吴争严厉申饬李过、刘体仁战场抗命,勒令广信卫立即强攻凤阳城的命令。
  鲁之域有了足够的时间北上与钱翘恭会师、吴淞卫余部进驻云梯关、通州驻军向盐城方向运动,而第一军三万主力,在铁路的日夜运载下,已经抵达吴淞口,正在渡江。
  吴争对布局的改动,非常轻微。
  原本认为,天长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引不起除自己之外,所有的注意。
  可眼下的局势表明,从天长发起进攻,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突然性。
  既然无法再以奇胜,就得以正合。
  同样以定远广信卫做为诱饵,以天长方向池二憨、史坤所部进攻泗州,如此两面夹击,阿济格定是手忙脚乱。
  吴争做出的改变是——海州。
  都说越明显的地方,越会被忽略。
  海州被攻破,淮安、扬州北伐军兵力捉襟见肘,而吴争明面上是在向天长、定远增兵,北伐军主力如今还正在吴淞、靖江方向渡江,廖仲平、夏完淳的异动方向也是凤阳府。
  这么一来,局势就非常清晰了——北伐军的主要作战方向,还是对凤阳府,这从理论和局势上都说得通,凤阳府一落,庐州、安庆便唾手可得。
  洪承畴是这么想的,范文程也是这么想的,济尔哈朗同样逃不出这样的判断,自然,福临娃儿也被感染,这才有了下旨以安亲王岳乐为帅,率三千旗兵、一万汉军前往海州增援,而主力却向河南方向移动,并勒令西北方向吴三桂等部东移,同时,清廷派人出使兖州,与多尔博交涉,准备在凤阳府,与北伐军对峙,打一场正面对决,以定华夏主宰!
  这话并不夸张,以此时双方的财力,如果真在凤阳府大拼一场,那就决定了华夏大地的主宰。
  但不管是哪一方最后获胜,实力都会大损失,很可能十年间只能趴下喘息。
  清廷是不愿打的,它只想限制北伐军的无约束壮大,可吴争意识到这种约束,是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大将军府财政被清廷一记歪打正着,指出了要害。
  一旦大批的雇工失业、大量的工坊倒闭,那么大将军府治下那种繁荣、昌盛的外貌就会被撕下,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丑陋本质。
  金融从不产生实质性的财富,它的本质就是加速流通。
  吴争做到了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江南沉积的财富,以一种火箭般的速度飞速流转,同时还加入了杠杆,这才使得江南经济一日千里的发展,造就了令人艳羡的繁荣。
  但只要清廷严格执行禁令,只要雇工开始失业、工坊开始倒闭,那么,一切都将化为零,江南商会的各股东开始撤资,高速运转的货币流通嘎然而止,百业凋零,巨大的金融危机,必将暴发,这不是大将军府能抗得住的,就算加上建新朝,再加上永历朝,都抗不住,江南的财政窟窿太大了,大到可以捣毁整个天下,包括北方清廷。
  清廷是没想到,而吴争是心知肚明,就是不能讲,因为一讲,后果更加不堪。
  被逼到了这份上,吴争也只能倾尽全力应对了,这就是发动此次战争的本质。
  但海州城的沦丧,数千北伐军将士的牺牲,也激起了吴争的好胜之心,你能破罐子破摔,我就能孤注一掷,谁怕谁呢?
  ……
  刘体仁确实做好了应对凤阳城敌骑来援。
  随着后续部队的到达,迅速绕过英武卫驻地,向北构筑拒马栅栏还有挖壕沟。
  从古至今,但凡实用的,就一直能延续,拒马栅栏壕沟对骑兵有奇效,既能阻延骑兵、又能坑杀骑兵,不管是旧时的弓弩,还是眼下的火枪,隔着拒马栅栏壕沟,那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前提是兵力够,箭矢、弹药够。
  但对于英武卫驻地的清军,刘体仁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妥帖的法子。
  
第1646章
凤阳府第一战(二)
  强攻当然也行,可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
  如果真将部队打成重创,怎么完成为李过断后的任务?
  况且,清军的射术确实厉害,广信卫无法接近要隘城墙,只能利用火枪、小炮的射程对要隘内进行射击,那么准确度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时间地流逝,从北面李过处飞驰而来的传令兵,传来李过的询问,刘体仁不由得开始急躁起来。
  他决定冒险了。
  一面派几路斥侯前出,侦察从凤阳城来的敌人援军的准确位置,一面聚集起手下六千大军,分东、南两个方向,对敌要隘发起强攻。
  一时间,双方矢石乱飞,广信卫将士打完一轮齐射,开始上刺刀。
  要隘中的清军一部分弓弩手开始从梯子退下,换上一身皮甲的刀盾兵。
  这样的正面突破,往往是最激烈的,几乎是以命换命,来不得任何巧作。
  这边激战正酣,那边清军援兵的马蹄声就已经传来了,当然,不是“得得”声,而是大地的抖颤。
  刘体仁惊骇莫名,数路斥侯仅无一路回报,直到清军骑兵出现在了视野里。
  可其实,刘体仁是失误了。
  他明知凤阳府会有敌人援军到来,派出斥侯不是说不对,而是不能寄希望于斥侯,因为就象刘体仁知道敌人援军会来,清军援军一样知道刘体仁的存在,那么他们也派出了斥侯,甚至更多,骑术更精湛。
  刘体仁派出斥侯负有侦察敌人援军的任务,那就必须接近到一定位置,这就造成了他们是主动接近,而非被动监视。
  于是,广信卫斥侯的举动,就轻易落入敌人斥侯的视野里,反之,广信卫斥侯却难以发现敌人斥侯悄无声息地接近,其结果不言而喻。
  好在英武卫驻地方圆十里,皆是平地,没有什么树木、山坡,否则,清骑完全可以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接近,再发起突袭,那后果就更严重了。
  但此时依旧很严重,因为刘体仁聚集了几乎全部的兵力,准备先攻破要隘,再回过头来抗击敌人援军,打一个时间差。
  可惜,清军援兵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到来,已经派出进攻的部队一时半会撤不下来,而要隘中的敌人得知援军到来,士气更盛,反之,广信卫将士就变得压抑了。
  刘体仁不得不动用他身边六百亲卫,原本是预备队,这时,已经顾不上别的了。
  他亲自率六百亲卫补充进之前构筑的防御工事,与原本一千士兵,凑成一千六百人。
  可数字就说明了一切,对付骑兵唯一的方法就是足够密集的火力,火力绝对不够密集啊。
  随着两面作战的开始,广信卫陷入了极度被动。
  甚至要隘方向,原本防守的清军开始转为进攻,而作为进攻方的广信卫,却被打得不断后退。
  这种情况支持不了多久,只要任何一面被突破,全军就会崩溃。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光天白日之下发生了。
  要说天理昭昭、恶有恶报,也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爱松古正打得兴起,他指挥着八百骑兵疯狂地在刘体仁面前从两侧横向穿梭,以消耗广信卫的弹药,之外还分出两支骑兵小队,向左右迂回,以绕过广信卫攀升的工事,对工事后的明军进行夹击。
  可爱松古怎么也想不到,祸起萧墙啊。
  正因为他下达的逮捕令,逼反了姜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