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807

  一轮箭矢,射翻了不下百名吴淞卫登城士兵,直接从云梯上摔落。
  但,清军也就仅仅两轮箭矢的机会。
  炮声“隆隆”,山呼海啸,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泄在城墙上,用得,自然是开花弹。
  炮弹爆炸产生的碎片,四面八方地激射,组成了一张张死亡之网。
  那些辛辛苦苦赶上墙来,搭弓射了两箭的清兵们,此时眼中所流露的绝望,是无以复加的。
  炮弹打得太准了,准到开花弹第二道,也就是铁壳之内的引爆弹体的导火索燃尽,炮弹凌空爆炸,位置大多恰好在守军的头上。
  也是,都打了整整一天的炮了,这时再标不定炮火诸元,那炮团就不是炮团了。
  这轮炮击,可以说是开战整整一天,炮团性价比最高的一轮射击了。
  数百颗开花弹,愣是干翻了近二千人的守军。
  到吴淞卫第一波登城士兵翻身爬上城墙时,城墙上还能抵抗的清兵,最多不超过三百人。
  后世都说,但凡武器隔了代,就不再是战争,而是屠杀。
  这话,在特定的战场上,确实成立。
  譬如象此时海州的局部战场,这一点得到了印证。
  当然,二者的武器并不是隔代,最多只是半代。
  因为都是前装炮,唯一的区别是,在吴争的指引下,北伐军的炮,制造得更精致一些。
  膛线让炮弹成了椭圆形,这使得炮管的密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再则,大型蒸汽机的煅钢,极大地加快了钢铁的坚韧度,使得相同射程的炮,北伐军可以将重量降低不下四成。
  这已经非常不简单了,而火药的标准化提炼,更让爆炸威力、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与清军之前部署在城墙,如今已经被摧毁的红衣大炮,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清军,甚至还在往炮管里塞铅弹、石弹,这,怎么能与吴淞卫炮团相抗衡?
  ……
  战斗依旧在继续。
  鞑子的抵抗依旧顽强,只不过将原本应该在城墙上展开的血战,转到城墙内,两军上、下颠倒了位置。
  岳乐在南门附近聚结了不下一万大军。
  而这些军队的组成,比阿济格在凤阳府的原徐州大军要纯粹得多了。
  它们大都是汉旗军。
  汉八旗,虽说有个“汉”字,但真不能把它当作全是汉人组成。
  其实,它里面大多是当时关外汉人为主体,集合了关外各族,譬如朝鲜人,甚至满、蒙两族也不少。
  而关外的汉人,其实已经被满人同化,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明人,更勿论是汉人了。
  他们的性格、习惯、语言几乎与满人无二。
  所以,当吴淞卫第一波八百人前锋从城墙上向内冲下时,遭遇的抵抗是激烈的。
  这是一场吴淞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血战,双方士兵因为拥挤,而全无战术动作,只是凭着本能,野兽般地本能,在互相撕咬着。
  而这一点,清军明显占优。
  吴淞卫的炮火已经无法提供支援,炮弹不长眼睛,鲁之域也不是李过,可以下令无差别射击。
  就算鲁之域是李过,亲临战场的吴争,也不会答应。
  这不开玩笑了嘛,为了一个海州空城(城中百姓已被鞑子屠戮),吴争根本不会去考虑这种非主流手段。
  激战半个时辰,向城下冲的吴淞卫,被清军硬生生地迫得往城墙上退。
  不仅仅力不如人,关键是吴淞卫一人高的火枪,根本在战场上施展不开,人潮太拥挤了。
  而紧随着登上城墙的吴淞卫攻城后军,根本无法加入战斗,双方有不下五、六千人,就挤在南门内侧,方圆不过二、三里的区域,可谓是水泄不通啊。
  双方都在拼死挤压对方,用指甲掐、用牙齿咬,战斗仿佛回到了原始部落时期。
  以至于当有吴淞卫士兵骤然引爆身上手雷时,爆炸仅仅是发出一声闷响,出现的空洞,眨眼间就被人潮填充,就象没有出现过一样。
  ……
  “王爷,这样下去不成……这等于扬敌军之长了,我军是火器军,却在与敌近接……依我之见,还是撤回来修整之后,再继续攻城……!”
  鲁之域确实是急了,一向剽悍的吴淞卫,哪打过这种仗?
  之前被钱翘恭硬生生挡在新坝镇外充当肉盾、砧板,已是伤亡惨重,如今在海州城墙上再来一次,那吴淞卫就真打残了。
  他方寸已乱,现在只想得到吴争的允准将部队撤回来。
  而吴争望着南门方向,远处时起时伏的火光,悠悠道:“……其实,我军是占了大便宜的。”
  这话令鲁之域一愕。
  吴争指着战场方向道:“城中敌军兵力远胜于我军,单兵体力、战技也胜于我军……岳乐之所以不敢出城主动迎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有济席哈、蓝拜的前车之鉴,岳乐担心再次中伏,二是岳乐心里很清楚,清廷并无南下计划,就算他主动迎战打胜了,恐怕也得不到该有的奖赏,这样损兵折将打一场舅舅不痛姥姥不爱的仗,他自然是没兴致的……况且我军炮火强大,他也未必有稳赢的自信。”
  说到这,吴争回过头来,看着鲁之域道:“海州挡住了我军北伐的路线,我军又拖不起时间……要胜利就得付出代价,你,做好准备了吗?”
  鲁之域心里一揪,他明白吴争的意思,也清楚了自己和吴淞卫,注定要做这块剁肉的砧板。
  他深吸了一口气,昂首道:“末将……做好准备了!”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问道:“低手里还有多少人?”
  “三千人。”
  “唔……顶上去吧!”
  “是。”
  
第1688章
收复海州(五)
  就在鲁之域强忍着心中痛楚,为那即将出战的将士,作最后的战前动员之时。
  从东门方向,传来了期盼已久的,连绵不绝的炮声。
  鲁之域心头一震,惊喜地看向身后吴争。
  吴争神色平静,只是抬手就这么一挥,不发一言。
  鲁之域却精神大振,冲三千将士大声道:“……殿下运筹帷幄,早已在东门方向部署好了奇兵……如今,奇兵已至,便是我吴淞卫立功良机……弟兄们,北伐就在眼前……随我攻城!”
  三千将士此时一扫之前的紧张,战意满满地呐喊着冲向南门城墙。
  ……
  此时,岳乐却已经率他的正白旗三千精骑赶向了北门。
  如此战况紧急之时,做为清廷宣威大将军、安亲王岳乐,难道想不顾正在交战的士兵逃遁吗?
  当然不是,岳乐之前派出的那队骑兵回报,守军发现北门外有敌军骑兵活动。
  这让岳乐终于慌张起来,他自然知道这时出现在北门外的是谁。
  三面受敌,这不严重,严重的是,海州城唯一与北面朝廷联络的通道,很可能被敌人截断。
  这关系到城中一万六千多将士的生机啊,可此时东、南二面受敌,岳乐无法抽调别的军队,也赶不及,只能率自己的嫡系骑兵前往北门增援。
  ……
  祖大弼在归投之后,一直没有太大建树。
  倒不是祖大弼不想建功,而是上年纪了,心静了。
  做为“半路归投”的他,并不想与这些悍将争功。
  他只想无过便是功。
  所以,当他在东门外扑了个空(因为东门已经被封堵死),就一直驻囤在城外,等候传来下一步命令,而并非象钱翘恭那样,主动出击。
  可新的命令一直没有来。
  直到他在东门外等到了吴争部署的那支奇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