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5/1807

  说是三千人,可其实不止。
  张名振还派出了水师的八百水手,做为运输三十六门舰炮的辅兵,加入了这支奇兵的行列。
  这支奇兵的主将,便是海州城防御战时,战死在西门的戚家杰的亲哥哥——戚家豪。
  当祖大弼见到这支奇兵时,波澜不惊的心里,如同扔进了一方巨石,变得波浪滔天。
  这是祖大弼第一次见到第一军主力,他一直待在江北,认为见到的泰州卫、吴淞卫等已经是北伐军最精锐的了。
  可现在,祖大弼才发现,自己错了。
  面前这支军队,士兵身上的火枪,完全与泰州卫、吴淞卫配备的不同,要来得细、短……更轻便,而锃亮的枪刺也完全不一样,吴淞卫的枪刺,其实就是一柄加了环扣的短剑,可这种枪刺不同,是三棱的,在月色下发着淡淡银光。
  这不重要,祖大弼强捺着羡慕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可他在看到这些士兵脸上的那股子精气神之后,再也无法淡定。
  当士兵一个个从他身边行军路过时,祖大弼明显地感到一种压力,无形的压力。
  他是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老兵了,从来没有遇到象这样只是擦肩而过,就能给自己压力的。
  祖大弼干涩地向对面戚家豪问道:“敢问戚将军,象这样的军队……第一军中有多少?”
  戚家豪随口道:“五万人。”
  祖大弼惊愕了。
  戚家豪看了眼祖大弼的表情,摇摇头道:“既然不怪祖将军,末将也是有幸被王爷点名,临时统率这支军队时,才知道……原来传言中的第一军,竟是这般的强悍!”
  祖大弼听了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他望着这一列列行军的士兵,呐呐道:“万幸……万幸!”
  戚家豪自然听懂了祖大弼的意思,祖大弼是在心里庆幸自己终究作了回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归投,那此时,他必站在这支军队的对立面,那后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了。
  戚家豪没有接祖大弼的这话,毕竟已经是同袍了嘛。
  “祖将军,王爷可有新的命令传来?”
  祖大弼摇摇头,道:“南门此时激战正酣……钱将军与我各率一部至东、西二门,为得是防备清军故伎重演,突然出城突袭我军炮团可古怪的是,敌人就象知道我军会来一般,早就封死了城门……我也只能静候王爷新的命令了。”
  戚家豪斜了祖大弼一眼,道:“祖将军果然是个严谨之人啊!”
  祖大弼一愕,他没听明白。
  戚家豪说完,向祖大弼行了个军礼,道:“既然如此,末将便率军攻东门了……”
  祖大弼一怔,急道:“东门已经被敌人自己堵死了……”
  “那又如何?”戚家豪哂然道,“就算面前是座山,我军也将劈开它……祖将军,还请你为我部掠阵……告辞。”
  祖大弼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敢情,这小子竟是瞧不起人啊?!
  说得好听,“为我部掠阵”,让我部来为你掠阵?
  这种蹩闷,让祖大弼有种想用头撞墙的冲动,老子上阵杀敌之时,你小子还没出生呢!
  于是他急步追上去,一把拽住戚家豪的衣襟,沉声道:“戚将军所请,我不能答应……我部奉王爷之命至此,以应对骑敌出城……既然东门已经封堵,而你部已经顺利到达东门外,那我部便要向北门方向迂回、主动出击,以防敌骑故伎重施由北门出城。”
  戚家豪也是一怔,他不理解祖大弼怎么就突然转了性,其实早看出来祖大弼在消极怠战,只是不好当面点破罢了。
  不过戚家豪没时间与祖大弼多言,弟弟代自己战死在海州城西门,这个仇今日必须要报!
  这或许也是殿下特意点名,令自己临时统率这支奇兵前来的目的吧!
  戚家豪点头道:“既然祖将军有任务在身,那掠阵之事,我会安排张总督派来的水兵接手……祖将军,胜利见!”
  望着远去的戚家豪和他的军队,祖大弼心里憋闷得要死。
  他突然扭身上马,冲着身后骑兵大呼道:“都傻了吧?还看什么……听到人家说啥了吗……人家瞧不起咱们哪……听我命令,全军赶往北门……该死的鞑子,千万要记得往北门逃命啊!”
  一千多风雷骑,骤然集结,如一道洪流般,向北门方向飞驰而去。
  
第1689章
收复海州(六)
  话说南门,鲁之域率他最后的三千预备队,冲上城墙。
  可南门的困境,并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城上城下拥挤着太多的双方士兵。
  而上城墙的阶梯通道就左右两条,只有当双方对峙的士兵滚落或者被杀死踩到脚下,后面的人才能够往前一步。
  这种战斗,除非有一方先崩溃,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决出胜负。
  钱翘恭率风雷骑在海州北门外,遭遇了岳乐亲率的所部精骑。
  双方一遭遇,就暴发了一场激战。
  这是一场相对公平的较量,风雷骑的骑枪优势、清骑的战技优势,小林骑的参战、城墙上清军的火枪和弓弩,时不时来红衣大炮还打上几炮。
  一时半会,还真分不出雌雄来。
  而这个时候,东门被戚家豪所率北伐军猛攻。
  东门守军原本有三千人,可岳乐为了收缩兵力以抗南门吴淞卫强攻,调走了一半。
  此时,仅一千多人的守军,在北伐军炮火和步兵协同强攻下,早已首尾难顾,溃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
  南门外北伐军的临时指挥部。
  宋安将一页情报递到吴争面前,“少爷,长林卫急报,敌酋阿济格已令二万大军增援泗州,此时想来应该已经出动,二憨那边,……恐怕顶不住啊。再有,多尔博的兖州三万大军已经至莒州,距离安东卫,最多两日路程,如果这支敌军在我军控制赣榆前到达安东卫,那我军就算收复海州,恐怕依旧是一个僵局。”
  吴争神色不动,轻轻地抹着地图上凤阳、泗州、徐州、青州、海州的连线,目光随之慢慢转动。
  “李过和刘体仁那,情况如何?”
  宋安郁闷地答道,“原本广信卫那路,应该是最凶险的……可如今,姜瓖的倒戈,使得李过平白得了六千兵力,临淮城下,姜瓖率部在李过、刘体仁的配合下,击溃巴颜所部骑兵,而阿济格明知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增兵临淮方向……这样一来,反倒是李过那路最成气候了。”
  “李过攻不下临淮……就算攻下,也守不住,广信卫只要拖住阿济格,使他无法全力增援泗州,那池二憨所部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吴争悠悠道。
  宋安几度欲言又止,最后实在忍不住,道:“少爷就不能再派一支劲旅,增援盱眙方向吗?”
  吴争回过头来,看着宋安,“怎么,你是觉得我不在意二憨的死活?”
  宋安忙否认道:“不,不,我绝没有这意思!”
  吴争没有计较,只是转回头,问道:“清廷可还有别的动作?”
  “据暗线传来的消息,说是福临原本想要亲征,被太后和群臣拦下,这才派出岳乐增援海州,可事实上,清廷还将三万新军,部署到了天津三卫。”
  “三万?”
  “是。”
  吴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么说来,清廷还有不下六万新军囤于京畿,加上驻京八旗军,总兵力应该不下八万。”
  “至少九万人。”宋安补充道。
  “西面各路清军动向如何?”
  “清平西王吴三桂所部前锋已至延安府,但主力依旧滞留西安府,看样子,吴三桂并没想奉旨东进的意思……”
  吴争“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宋安迟疑了一下,轻声道:“有一事很奇怪。”
  “讲。”
  “之前吴三桂西进时,所俘的原明绥德镇副总兵王永强,被突然释放了……据长林卫眼线传来的消息,王永强行踪去向是湖广方向……少爷,会不会是来投您?”
  “或许是投永历朝吧。”吴争咧了下嘴。
  宋安问道:“那……奸贼吴三桂此举用意何在?擅自释放王永强,他就不怕清廷追究吗?”
  吴争咧了下嘴,道:“他想来是开始为自己留起后路了……先不管他,只要其部主力不入山西境内,还影响不到这边战局……你继续讲。”
  宋安应道:“是。原隶属吴三桂麾下的清廷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率本部脱离吴三桂主力,已东入平阳。”
  “多少人?”
  “约八千人。”
  “敌镶黄旗梅勒额真喀喀木所了,由郯阳北进,已至洛阳……约六千人。”
  “唔……”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小股清军,向敌京畿靠拢,但人数不多,都是不上千之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