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807

  至于阿济格,福临是真没兴趣啊,但为了应付某些大臣,福临下诏,给阿济格“和硕英亲王”的封号中,又加了个“武”字,全称为“和硕英武亲王”,天晓得这个“武”字当得了什么,还挺绕口的。
  而宗正府谁当家呢?
  自然是福临的叔王济尔哈朗了,也就是说,这转了一圈子,还是叔王说了算。
  最后,福临君臣还是干了三件实事,一是勒令督查江南商会江北分会与北商的不法勾当,二是再编十万新军以应对南方战事,三是着大沽口新编水师总管沙尔虎达备战,准备运送大军至安东卫等事宜。
  同时,赦免岳乐之前过错,恢复安亲王王爵,以为激励,并令他坚守青州。
  曾被判圈禁半年、闭门思过的岳乐,其实就在府上待了十天,就被福临以战事紧急之名,重新启用,派往赣榆,此时已经率军撤至安东卫与多尔博麾下鄂硕部会合。
  看来,简在帝心,确实有用啊,岳乐连失二城,折了麾下近万人马,回京述职,只是在家里与妻儿混了十天,就啥事没有回了赣榆。
  说是降了爵,成了安郡王,可这才几天功夫,又摇身一变,成安亲王了。
  这番作为,大有济尔哈朗不倒翁的风范啊,可济尔哈想当初因钱翘恭叛逃,在府上整整禁了半年的足。
  看来真是后浪推前浪,直将前浪拍死在岸边上啊!
  ……
  相较于朝堂之上,或者是武英殿内,言必称为大清、为皇上这等“拘紧”而言,济尔哈朗与洪、范等人的私下会晤,那也轻松、舒坦得多了。
  一桌珍馐,美酒自然少不了佳人。
  此时在座的,已经完成不顾忌庙堂之高,也忘却了为老不尊,唯有丝竹靡靡之音与莺歌燕舞相映成趣。
  酒过五巡、宾主尽兴,这才撤去席面、摒退美人,换上数杯贡茶。
  于是乎,一个个又象是正人君子般地正襟危坐起来了。
  如果不知情的看见,定会竖一大拇指感慨,这大清的官,果然是清官啊!
  可其实呢,与明朝相比,也就是换了块牌子,人,还是那么群人,吃相还是那么地难看。
  ……
  “二位大学士,今早皇上的意思……想来都已经清楚,这江南商会……查是必须查的,皇上也是迫不得已啊……如今大战将启,国库吃紧,有道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哎,皇上也难啊!”济尔哈朗一副为君分忧为君愁的模样,不清楚地看了,定是被他的忠心感动得一塌糊涂。
  可惜,济尔哈朗表错了情,他面前的二位,可不是什么生瓜蛋子,那一个个的,都是人精啊。
  洪承畴放下茶杯,连连点头,应道:“叔王说得是,这江南商会敛财无数,更与北商相互勾结,人心由此而坏,已经影响到朝政,是时候清肃这帮奸商刁民了……不过,商会须查,水师……也得查啊!否则,大战一起,皇上满心期盼水师能一鸣惊人,最后被一盆冷水浇下,那雷霆之怒……怕是谁也担当不起啊!”
  听听,听听,这话说的,那叫一个滴水不漏,不知情的还以为这是个老成谋国、一心为公的朝廷忠臣哪。
  
第1735章
各有把柄在手
  济尔哈朗闻言,脸色一变,他轻哼道:“洪大学士此话有所影射……有道是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洪大学士大可将话讲明白些。”
  洪承畴呵呵一声干笑,低眉垂目,道:“听说……水师总管沙尔虎代是叔王的人……洪某还听闻,水师营编制在册的六千八百余人,可实际上,仅三千多人……洪某更是听闻,水师在册有斛船八十艘,牛舌划子一百三十艘,运粮船三百四十艘,可实际上,却连半数都不到……”
  济尔哈朗闻听脸色大变,但语气依旧强硬地喝道:“水师营为我朝最高机密,二位大学士竟敢派人暗中窥视……本王要向皇上弹劾汝等……”
  范文程打了个哈哈,道:“王爷当然可以向皇上弹劾我等……只是,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不知道皇上是先查我等,还是先查水师舞弊之事……到时,王爷又将如何先皇上解释水师这般糊涂事?”
  济尔哈朗腮梆子一阵起伏,他色厉内荏地道:“水师……水师就算真有什么违禁之事,那……那与本王何干?”
  洪承畴阴恻恻一哂,“既然叔王否认沙尔虎代是您的人……这事就好办了,明日一早,洪某便入宫向皇上举告沙尔虎代,依律彻查便是!”
  济尔哈朗蹩眉瞪着二人,突然展颜一笑,“看来二位大学士是误会本王了……水师初创,北人不善于水,征召困难,少些兵额也是常情……这样,本王派人申饬沙尔虎代,勒令其限期补足兵员、加紧训练,不得误了战事也就是了。”
  说到这,济尔哈朗笑意更浓,“不瞒二位大学士,其实本王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的……譬如,二位这三、五年间与皇商的私下交易……再譬如,二位大学士以他人的名义,在江南商会入股的银子数额……哦,本王忘了,这事恐怕皇上还不知情,要不明日一早,本王陪二位大学士入宫一行?”
  洪承畴、范文程脸色剧变,相互对视一眼之后,洪承畴强笑道:“……如此说来,那定是误会了。”
  济尔哈朗追问道:“真是误会了?”
  “自然是误会了……想叔王追随太祖、先帝至今上,前后数十年,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又怎会行吃空饷、贪墨水师专款之事呢?”范文程似褒还贬、阴阳怪气地说道。
  济尔哈朗自然是针锋相对,“二位大学士饱读圣贤书,想来也不会做出敲榨勒索、中饱私囊、欺君罔上之事了……误会?”
  “误会!”
  “自然是误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三人齐声大笑,这简直就是多年不见的老友,意外重逢的景象啊。
  ……
  清廷之中,几方势力的尔虞我诈,无非是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罢了。
  它虽然减缓了清廷对反应速度,但军备还是在顺利进行着。
  同时,京城及周边各府县,对江南商会的清查迅速推行开去。
  蛮横的清兵,以近乎掠夺的方式,扫荡了商会在各府县的驻地和店铺,无不贯以勾结私通、交易禁榷、以商乱政等等的罪名。
  这场风波,并不以济尔哈朗及洪、范等人的私下交易为转移。
  他们的私下交易,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不会因这场变故而损失,至于别的,他们自然是不会去管的。
  这场清查,其实就是敛财,只不过这次不是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敛财,而是朝廷为了充实国库应对战争的一种手段罢了。
  当清查进行到如火如荼之际,一场更大的变故发生了。
  ……
  博洛,回京了。
  这就象一颗重磅炸弹,扔进了顺天府一般。
  其势能,引发起一场海啸,不可小觑。
  按理说,博洛被囚禁数年,其能影响的势力,可以说已经衰减至最低了。
  都说人走茶凉,不管是官员、王爷,甚至皇帝,离开权力中枢试试,一年下来,恐怕就没人记得了。
  但博洛不一样,他是努尔哈赤之孙、饶余郡王阿巴泰的儿子,清廷没有将博洛的王爵剥夺,至今,他依旧是清廷正经的多罗郡王。
  这表示着博洛可以无所顾忌地回到政治中心,甚至不需要福临点头,当然,汲取权力还是需要福临点头的。
  可有一点,在多尔衮死后,他的党羽被济尔哈朗和洪范等人联手打压清算,虽说大批的官员被清算,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以各种方式和理由,被保了下来。
  这些人,只是因形势而被迫选择蛰伏,但他们心里,绝对忘记不了仇恨,更忘不了曾经的位高权重。
  博洛的到来,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有了遐思的空间。
  不是他们忠于博洛,他们只忠于自己,博洛,只是他们实现心中“抱负”的工具,但,这不妨碍他们,迅速团结在博洛周围,短短数日,博洛成为了顺天府中令人不可忽视的一方势力,成了令人仰望的耀眼的“明星”。
  ……
  武英殿。
  博洛以一种高亢的语调,向福临进谏。
  “皇上……如今战事紧急,皇上扩建新军,甚是英明,可臣以为,此时向江南商会动手,不但不能缓解国库拘紧,更会引起民间反对声浪,甚至,因利益所系,北商会暗中投向南面……再有,太后此前所议,于社稷于宗庙皆有利,臣恳请皇上奉迎皇太后议政!”
  这话,换了谁也不敢讲啊,特别是当着福临的面。
  哪怕是济尔哈朗,也不敢。
  可博洛,敢。
  福临的脸色是阴沉的,这个时候,恐怕福临最想的,就是“吴争怎么没一刀砍了这厮”。
  博洛的进言,在福临看来就是谋逆,他哪是要请太后来议政啊,完全是要与太后结为政治同盟,从而夺取皇权,置自己于傀儡境地啊。
  但福临没法发作,一则博洛是他的堂兄,说难听点,按祖制,博洛也是有资格坐上自己这位置的。
  二则,博洛搬出太后来做挡箭牌,太后是谁,自己的生母、大清的皇太后,自己能发作吗?
  
第1736章
端重亲王
  福临的脸色难看,济尔哈朗等人的脸色更难看,之前刚驱赶了布木布泰回宫礼佛,这边马上有人要重请太后临朝,这不是“啪啪”自己打自己脸吗?
  最关键的是,如果太后真的临朝,与博洛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这样一来,朝堂权力再次划分,济尔哈朗等人还有啥好果子吃?
  干脆回家洗干净脖子,等人来摘脑袋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