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807

  巴哈纳死了,他是力战而死的。
  在得知沈致远率部前来时,巴哈纳是欣喜的。
  可新军一到,就对巴哈纳所部施以火枪齐射,巴哈纳所部怎么也想不到,新军会一言不发在他们的背后开枪。
  一时间,死神毫无怜悯之心地挥动了它的镰刀。
  南有敌人破城而入,北有“友军”身后捅刀,是个人都知道,唯一能保命的方法就是投降。
  巴哈纳在狂喷一口血之后,率他的亲卫骑兵转身,对沈致远所在的方位,发起了正面拼死突击。
  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战斗,巴哈纳放弃对军队的指挥而发动这次搏命,也不为突围,为得仅仅是报复、泄愤。
  沈致远安排了上下七层的横列火枪兵,疯狂地收割人命,密集的弹丸编织出一张死亡的网,流弹甚至伤着了刚刚破城而入,准备配合沈致远部围剿残敌的北伐军将士。
  巴哈纳足足三千人的亲卫骑兵,一排排地倒在冲锋的路上,竟无一人投降、逃窜。
  连同巴哈纳本人,他在中枪的那一刻,还在指着沈致远大骂,可在他力尽倒下之时,他距离沈致远所在位置,尚有二里之遥。
  巴哈纳和他最后几个亲卫骑兵倒下时,数里长的大街上,有过很长一阵的静默。
  不管是新军,还是北伐军,都默默地看着满街的人尸和马尸。
  勇士,可以得到尊重,不管立场。
  ……
  陈胜与沈致远会合之后,迅速分兵。
  陈胜率部扑向东门扫荡敌军残余,沈致远率己部攻向城中心原本多尔博的王府。
  至当日午后,滋阳城整个落入北伐军控制之下。
  当陈胜到王府准备与沈致远商议后续事宜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
  王府前血流成河。
  沈致远将多尔博势力中的满汉文武,几乎杀绝。
  至少有六、七百个人头被堆砌在王府前,成了一座“景观”。
  而杀人还在继续,此时杀的,就是城中降军,这个数量可大了去了。
  震惊的陈胜,赶紧上前去阻止沈致远的肆无忌惮。
  好在,沈致远此时邪火已泄,没有反对陈胜的劝阻,结束了这场疯狂地屠杀。
  至此,滋阳一役正式结束,
  敌我伤亡已经不成比例,陈胜所部,伤亡仅八百余人,而沈致远部伤亡大一些,有二、三千人,基本折损在攻东城门和北门与拦截祁充格的遭遇战中。
  可战果之大,超出预料,滋阳城中,高达三万的降军俘虏,这样数量的俘虏,直接迟滞了陈胜继续北进的念头,特别是在看到沈致远那血腥的一幕之后。
  于是陈胜派人向南急报,等待吴争下一步指示。
  ……
  徂徕山之南,小汶河。
  它原是汶河一小支流,为引汶济运,在永乐年间加以拓宽。
  前后三次的人工开挖,使得小汶河宽度、深度都相对比较规则,形成了东、西向一百多里的人工河。
  宋安将战场选在小汶河南岸,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钱翘恭的骑兵尚未到来,宋安只能凭借手上的三千兵力,阻鳌拜上万骑兵南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哪怕三千人是装备了连发枪的锐士营。
  只有依托小汶河地利,打一场伏击战,才有可能做到。
  宋安在得到长林卫密报鳌拜大军动向之后,选择徂徕山正南方向的小汶河河段部署伏击。
  在构筑简单工事即将完成时,斥侯急报,敌人前锋骑兵已经抵近设伏位置。
  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帷幕。
  ……
  那么,此时按理应该与宋安会合的钱翘恭部骑兵在哪?
  在接到吴争命令之前,钱翘恭正配合鲁之域部西向,策应冒进的沈致远部。
  但因为鲁之域、钱翘恭身有镇守安东卫之责,鲁之域西进所率,只是吴淞卫一部,为五千人。
  鲁之域、钱翘恭二部离安东卫开拨,时间比沈致远出发,要晚一天半左右。
  所以,在滋阳大战之时,二部还在费县附近。
  而这时,当吴争的命令辗转到达,鲁之域、钱翘恭陷入了两难之境。
  如果钱翘恭奉命率骑兵北上,那么以鲁之域仅五千人马,想达成策应、增援沈致远新军的目的,就非常难了。
  毕竟此时兖州敌军皆聚集于滋阳周边,远的不说,就说一旦在野外遭遇巴哈纳所部清军,就非常危险了。
  万一出什么事,不但救沈致远不成,反而吴淞卫自己都危险。
  
第1768章
汝宁府之变
  可钱翘恭不奉令也不成,倒不是说将在外君命有使不授。
  毕竟命令上说得很清楚,宋安已经率部先一步出发,要是宋安或者所率锐士营有个不测,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两相权衡,鲁之域、钱翘恭一致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北上与宋安会合,阻击鳌拜大军才是正途。
  沈致远虽说挟怒西进,可这一路上,没有看见战斗过的迹象,也没有听闻交战,甚至连个溃兵、伤兵都没见着,那么就说明,沈致远已经控制了局势,否则,巴哈纳所部清军岂能视沈致远西进而不见?
  而吴王既然传来这个命令,应该是有意一口吃掉兖州,如果宋安挡不住鳌拜大军,那一切想法都是一场空,甚至于缓过手来的清军,极可能迅速东向攻安东卫。
  到时,二人所要面对的,将是鳌拜和兖州大军。
  有了这个共识,鲁之域、钱翘恭二部随即转向,一前一后,相互呼应,迅速转头向北而去。
  而宋安获报鳌拜大军前锋到达时,钱翘恭所部骑兵,正顺手牵羊攻下仅七、八百清军驻守的新泰,然后折向向西。
  距离宋安设伏处,最多百里的距离。
  ……
  吴争坐镇徐州,不断接到陈胜传来的捷报。
  可吴争依旧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相较于陈胜顺利地向北推进,西面的汝宁府,传来的却是一个个不好的消息。
  在吴争与李定国在怀宁会晤次日,孙可望率一万大军自汝阳南下,至罗山城外,他也不攻城,在城外搭起高台,天天向城头喊话。
  话意也无其它,就是说想众兄弟了、自己在清廷有多受重用、可心里还想着与兄弟们,有道是有福同享,所以来邀兄弟们一起投清一起享福,诸如此类的话。
  之前白文选、马维兴占领商城、光州、罗山三地,并未在这三地部署重兵,主力依旧驻于商城,而此时白文选随李定国去见吴争尚未返回,而马维兴坐镇商城,无法及时应对。
  罗山是个小城,城墙都是一人多高的土墙,城中仅有一千多守军,被孙可望一万大军到来,已经吓得一面向商城求援,一面龟缩于城中,惊惶不定。
  而“老上司”在城外不但不攻,还情真意切地延揽,就一个时辰的功夫,城中一千多守军开城降了。
  于是孙可望依样画葫芦,一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石一矢,两天时间,罗山、息县、光州皆被他用一张嘴巴搞定。
  由于三城都是全城献降,没有人向商城禀报。
  在孙可望搞定光州时,商城马维兴才得知三地失守。
  震惊之余,举大军北向,意图夺回光州。
  可孙可望却不恋战,听闻马维兴率大军前来,他迅速开拔,弃光州北返。
  马维兴随即轻松地相继收复罗山、息县。
  而孙可望却一直不紧不慢地撤退。
  三地的收复,给了马维兴极大的信心,他随即下令,追击距离不远的孙可望所部。
  然而,狡猾的孙可望,就在息县西北的铜钟店设下伏兵。
  马维兴率主力到达时,孙可望三面伏兵对马维兴施以夹击。
  马维兴猝不及防之下,一战下来,折损主力八千人马,幸亏身边护卫得力,护着马维兴一路向南突围,才得以保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