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807

  孙可望一直就象没看见李定国一样。
  而此时李定国,一脸肃容地冲孙可望拱手行礼,道:“大哥别来无恙?”
  这时,孙可望发现李定国似的,淡淡地道:“噢……是二弟来了啊……那就随我入城吧。”
  ……
  “大哥,我是奉诏进见陛下。”李定国皱眉看着那一席酒菜,指着吴争道,“况且吴王特意前来进见我皇,大哥总不能不让见,令天下人耻笑我等失了礼数吧?”
  孙可望一入城,就引着李定国、吴争一行,入了他的临时府邸。
  还安排了这一桌子酒席,显然,没打算立即带李定国、吴争去见皇帝。
  “急什么?!”孙可望喝斥道,“这么多年过去,汝还是改不了这急脾气!”
  这口吻,倒真象是在教训李定国了。
  李定国怒目而视。
  孙可望再转向吴争,换了笑脸道:“本王失礼了,吴王莫怪……我这二弟啊,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长幼有序的礼数。”
  
第1795章
又是一个明君
  吴争背负着双手,微笑道:“你们兄弟二人不少日子没见了吧……这样,我就不在这里碍眼了,秦王派人引我去见永历帝,正好,你们兄弟也唠唠家常、叙叙别情。”
  孙可望目光一凝,随即笑问道:“吴王突然随我二弟前来,之前也没个照会……不知吴王见我皇所为何事?”
  吴争笑道:“倒也称不上什么大事。”
  孙可望脸色一沉,“如今我皇将一应事务皆交托于本王,吴王若有事,不如说于我听便是。”
  吴争回头看了一眼李定国,依旧微笑道:“说与秦王听倒也未尝不可……只是,我怕秦王做不了主啊。”
  孙可望沉声道:“我是秦王,位尚于二弟的晋王之上,有何大事是我不能决的?”
  “如此甚至好。”吴争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同为反清,相望相助是为情理,可我军救援商城,已入河南汝宁、开封二府,收复沈丘、项城、新蔡等地,如今商城之困已解……怎么着,永历帝也得给本王一个交待吧,贵朝总不能行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事吧?”
  孙可望一愣,这事他还真没想到,原以为吴王与李定国同来,是李定国请的外援,可不想,吴争是为与永历朝分地盘来的。
  孙可望半信半疑地看着吴争。
  吴争突然喝道:“怎么,秦王也欲和晋王一样,来个一推三不知?那本王把话撂在这……贵朝要是不给本王一个满意的说法,那得看灌水河岸我数万将士答不答应!”
  吴争虽说较李定国、孙可望年少,可这种经历战场、手掌千万人生杀大权,养成的肃杀气势,这一声喝着实惊到了孙可望。
  孙可望不由得向李定国望去,“二弟,这……这是怎么回事?”
  李定国脸沉似水,“若说是钱粮,我也就做主了,可事关六、七座城池……只能请陛下首肯了。”
  孙可望信了大半,既然二人不是同路的,那这事就好办。
  让吴争去见皇帝,自己扣着李定国,想来不至于出什么事,就算吴争施诈,有李定国在自己手中,吴争总得投鼠忌器。
  于是孙可望换了张笑脸道:“吴王多虑了,我朝岂能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事……这样,本王这就派人引吴王去见我皇。”
  吴争闷哼道:“如此甚好……之前失礼,还望秦王不怪。”
  “不怪……不怪,吴王有恩于我朝,怎会怪呢?”说完,孙可望冲门外大喊一声,“来人,引吴王进见陛下。”
  趁着这个空隙,吴争与李定国眼神交流,李定国微微点头,吴争一笑,出门而去。
  ……
  朱由榔很意外,吴争居然来见自己。
  “久闻吴王忠肝义胆、文武双全,朕一直想一睹吴王风采……哎,可惜……你瞧瞧,竟是在这般处与吴王见面……”
  朱由榔说着说着,由满面笑容转饮泣起来。
  吴争不好去打断,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崇祯的堂兄弟。
  朱由榔脸容清瘦,五官端正,三寸疏须让整张脸显得有些仙风道骨一般。
  是可惜啊,已经不惑的朱由榔,原本真该是个有为之君。
  得怪朱棣,抢了亲侄的皇位,却生怕后代重演这种恶事,于是将所有宗亲,都圈起来当猪养。
  于是,这帮亲王、郡王不学无术,整日里游手好闲、欺压民众,反倒将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阴谋诡计练得是炉火纯青。
  要是朱由榔当真是个中兴之君,吴争倒省事了,挟平天下之功,拥立朱由榔,封疆大吏那是少不了的,与其争那位置,令苍生苦难、流毒天下,还不如急流勇退,成就身前身后名。
  但吴争此时,已经对朱由榔非常失望。
  册封孙可望为秦王,置李定国于何地,置数十万为明浴血抹杀的大西军于何地,置二十万争战六载、付出了数万将士性命的北伐军于何地?
  若一个背主弃义、首鼠两端之人,都可以位列百官之首,那等于在“啪啪”地打着天下忠义之士的脸。
  忠诚不容亵渎!
  这便是吴争绝对不会容许朱由榔染指大位的主要原因。
  当然,此时,吴争还是有求于朱由榔的。
  “吴王在东南沿海之壮举,朕日夜心向往之,时常恨不得插翅飞去苏杭,与吴王一述仰慕之情、畅谈天下大局……”
  吴争谦逊地应道:“陛下谬赞了……六年前,争只是个从七品哨官,嘉定一战,家叔率三千勇士明知力不如人,却死战不退,最后皆慷慨就义……争中箭昏迷,被僚属在决战前救出战场,才得以幸存……每每想起那场恶战,心中戾气便不可抑止,故立下誓言,当以毕生反清……!”
  朱由榔听得津津有味,啧啧咋舌,感慨道:“若大明文武,多几个象令叔这般忠勇……何至于亡……细思之下,可谓肝肠寸断!”
  说到此处,朱由榔昂头道:“朕也曾立下誓言,此生必以驱逐鞑虏、复我宗庙为己任……可朕知道,这凭朕一己之力实属于妄想,须仰仗象吴王这般的忠勇之士……”
  朱由榔一边说,一边目光炯炯有神地扫视着吴争。
  吴争突然想笑。
  自己可是建兴朝的吴王,而朱由榔一见面,就已经开始延揽了。
  这不是挖墙角是什么?
  这不是平空恶化两朝关系吗?
  吴争心里微微一叹,都什么时候了,为上者还是想着巩固自己权力。
  想当年,鲁王朱以海与隆武帝互相掐架,都不承认对方,相互斩杀来使,外族都打到长江以南了,一个临时的流亡政府,不想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居然还在争执谁是正朔,可不可笑?!
  吴争不打算与朱由榔兜圈子、打哑谜了。
  “陛下,我今日进见,所为一事。”
  朱由榔脸色微变,他看出了吴争的生硬。
  但依旧拭了拭眼角的泪痕,微笑道:“吴王尽管直说。”
  “眼下局势,看起来我军与大西军高歌猛进,短短二年间,清廷连连失城丧地,可瘦死的骆驼尚比马大,这两年中,清廷的军力却未能大幅削弱……”
  
第1796章
以退为进
  “……沿海方向,我军越接近天津三卫,越可能面临敌军的突然反扑,河南更是如此,先不说敌酋阿济格手中主力还在,更有吴三桂十多万大军正虎视眈眈,其麾下四万骑,号称六万关宁铁骑,一旦攻入河南地界,凭晋王数万疲惫之师,怕是挡不住,何况还有喀喀木等诸部清军环伺……”
  朱由榔依旧微笑着。
  吴争以为他听进去了,继续道:“……而海州、安东卫北伐军也已是强弩之末,急须休整,徐州、兖州方向亦是如此……依我之见,陛下当令晋王回师湖广休整,待养精蓄锐、稳定湖广民心之后,再图北伐。”
  朱由榔呵呵一声笑,摇摇手道:“吴王太过谨慎了。”
  吴争一愣,“陛下这话何意?”
  朱由榔笑看着吴争,许久,才带着一丝得意地对吴争说道:“吴王所言甚是……不过朕早已对此有了安排。”
  吴争吃惊,“敢问陛下……作了何种部署,可否明言?”
  朱由榔一甩袍袖,一副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豪情,“也无须瞒吴王,吴三桂数次派人向朕恳求允其重新归明……原本是想,此贼作为太恶,一直不允……不过,眼下就如吴王所说,局势严峻,故,朕已经允了吴三桂此请……”
  吴争大骇,吴三桂两面三刀,吴争不是不知情,马士英就向自己禀报过,吴三桂数次派人前来杭州府,欲与吴争私下一晤。
  可吴争对这个大汉奸一向深恶痛绝,连来使的面都不答应见。
  如今听朱由榔的意思,吴三桂向永历朝也派了使者,这是鸡蛋分散到不同篮子啊,果然符合吴三桂的心性。
  可吴争不能当面奚落朱由榔,只能旁敲侧击地道:“吴三桂能归明,自然是好事,毕竟可能兵不血刃,让十几万人马改旗易帜、反戈一击嘛,对整个北伐大业也是有大助益的……只是,吴三桂此人向来两面三刀,他有割据之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若是他的归明是个阴谋,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