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1807

  朱由榔目光一闪,他觉得吴争是嫉妒、羡慕,是在故意挑拨。
  也对,永历朝有三十多万大西军,如果再加上吴三桂十多万人马,那便超过五十万军队了。
  这和建兴朝十万京军、八万禁军和二十万北伐军相比,超过一大截了。
  吴争既然不肯接自己抛过去的橄榄枝,那么自然是不想见到吴三桂率军入永历朝的。
  这对日后北伐功成,两朝争夺大位,可是至关重要的。
  朱由榔笑道:“吴王所言,也不是没道理……不过朕觉得,如今王师北进,吴三桂想来也看出了清廷寿数无多,正如吴王所言,此人向来是两面三刀、趋利避害的心性,那么他决心归明,也情理之中了……朕已决意,延其平西王封爵,到时,吴王北伐军于东,大西军直探中腹,吴三桂所部由山西东进,三路合进,可一战毕其中功!”
  看着朱由榔气定神闲、言词笃笃的神情,吴争心里真是一股说不出来的烦躁。
  你说封个孙可望为秦王也就罢了,再封个吴三桂为平西王,这叫什么事嘛?
  一朝之中,两个大汉奸成了两亲王,将李定国置于何地了?
  这不是一个李定国的事,而是关乎三十万大西军将士的士气啊!
  清军南下之际,人家摒弃前嫌、忠肝义胆地助你建立、稳固了永历朝,如今,你腰杆子还没硬、还被孙可望挟持着呢,好嘛,就已经想着搞权力平衡了?
  吴争不用猜就明白朱由榔的用意,无非是想分权罢了,李定国手中的权力太大,事实上,在永历朝就相当于一个摄政王了。
  可分权不该这般分法啊,让两个大汉奸来分李定国的兵权,让那些舍生忘死的大西军将士情何以堪?
  可这些话,吴争不能说。
  毕竟是个外臣,这种事本朝人说都是犯忌之事,吴争要一说,那定会越描越黑,况且李定国与吴争还有一份翁婿之义,瓜田李下,岂可避嫌?
  看着朱由榔那张清瘦的脸,吴争心里莫名泛起一阵厌烦,原本的好感顿时消失不见。
  “既然陛下主意已决,我便不再赘言了……此次救援商城,我军伤亡甚大,北伐军、建阳卫、左营合计伤亡超过二万人,是故,向问问陛下,如何善后?”
  朱由榔原本的笑脸一愕,他迎着吴争的直视,有些吱唔地答道:“这……朕可以抚恤伤亡将士、赏赐钱米……”
  吴争追问道:“敢问陛下,钱米在何处?又当以何种尺度抚恤,是按大西军尺度呢,还是按北伐军尺度抚恤?”
  朱由榔沉默了,这两种标准,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说差了一、二倍了。
  况且,永历朝有这抚恤的实力吗?
  说是有国库,可朱由榔都说了“军政诸事,凭晋王一言而决”,他能调出多少钱米来。
  那可是二万人的抚恤哪。
  等了朱由榔很久,朱由榔都没有明示。
  吴争不想等了,开口道:“我倒是有个主意……只是不知当讲否?”
  这下朱由榔来了精神,“吴王但讲无妨。”
  “我军所占沈丘、项城、新蔡、固始等城,由我朝管辖,如此就算是充当了抚恤钱粮了。”
  这是敲竹杠啊!朱由榔听了,脸色骤阴,他此次甘冒矢石御驾亲征,主要为得就是不让北伐军有机会入湖广、河南地界。
  可如今,吴争提出谁收复的城谁得的提议,这要是答应了,日后收复河南,就会产生两朝分割土地的局面,甚至可能建兴朝占得更多,因为此战李定国的大西军伤亡更惨重,高达三万多人,还有两员大将被俘,至今尚未救赎。
  而北伐军听起来伤亡也大,可大半是刘放所惑的沿路民众,建阳卫、左营伤亡并不大,等于是生力军啊,到时齐头并进,大西军落下风是肯定的。
  朱由榔想到此处,开口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吴王稍安勿躁,待朕与晋王、秦王商议之后,再给吴王一个明确的答复……如何?”
  吴争心里一笑,起身施礼道:“那外臣就静候陛下佳音了。”
  
第1797章
李定国也会演戏
  其实吴争的目的已经达到。
  让朱由榔召见李定国,从而使得李定国摆脱孙可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可能,这就是他此次同来的目的。
  毕竟李定国没有负朱由榔,朱由榔此时也没有与李定国起嫌隙的打算。
  只要李定国还掌控朝政、大西军兵权,那么孙可望就无法搞事,一个没有多少兵权的空头王,无法对吴争既定的北伐战略,形成太大的影响。
  可关键之处在于,孙可望此时是主场,可以强硬阻挠李定国见皇帝。
  君臣之间,就算再好的交情,通过中间人传话,也必生间隙,何况传话人有恶意。
  吴争并不是真的要逼朱由榔交付抚恤银子,此次增援,也不是为了朱由榔的永历朝,而是为了李定国和大西军。
  所以,伤亡抚恤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纵观整个永历朝,能与吴争说得上话的,也只有李定国了,朱由榔想赖账,那就得仰仗李定国。
  但吴争还是疏忽了关于吴三桂投永历朝之事。
  这与吴争的心性有关,在吴争看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朱由榔哭着喊着要去上吴三桂的当,与我吴争何干?
  当然,吴争也不确定,吴三桂是不是真的要归永历,历史上,吴三桂最后确实是起兵造反的,所以,就象对朱由榔说的,这事真要能成,对北伐大业是有极大好处的,至少可以少死许多人,至少可以提早北伐成功的日子。
  既然朱由榔愿意冒险一试,就任由他去吧,自己坐享其成就是,正好避开了任用汉奸的坏名声。
  吴争此时想的,就是叮嘱李定国,日后千万留意吴三桂异动就是了。
  ……
  让吴争吃惊的是,这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里,孙可望与李定国就在原来的大堂内,大眼瞪小眼的对峙着。
  连桌上原本还冒热气的菜肴,都已经冷了。
  这是要闹哪样?
  吴争打着哈哈道:“二位王爷,我可是饿了,得吃些祭祭五脏庙了……!”
  见吴争回来,孙可望立马换上了一张笑脸,“听手回报,吴王与我皇相谈甚欢……如此看来,吴王要的……定是解决了?”
  吴争打着哈哈,毫不客气地入坐,右手酒壶,左手酒杯,也不谦让,自斟一杯,嗞溜下肚。
  孙可望这才会意过来,大喝一声:“来人,快将凉了的撤下去重做……吴王海涵,不知吴王如此快就回来……”
  “无妨。”吴争将酒杯往桌上一放,“能填肚子就行,都是带兵之人,没那么矫情。”
  孙可望呵呵笑着,坐到了吴争身边,刚想伸手去取吴争放下的酒壶,不想吴争迅速拿起,招呼着李定国道:“晋王就别干坐着了,今日借秦王的花献晋王这尊佛……日后还请晋王手下留情,容我军在汝宁府及周边混口饭吃。”
  李定国听了一怔,吃惊地看着吴争,吴争这话何意?
  孙可望原本的笑脸顿时凝结起来,他迅速反应过来,看来,吴争与皇帝定是没谈成,这么说来,北伐军真要在汝宁府存在了,那么接下来,河南之地就会被分一杯羹了。
  孙可望倒不是忠于清廷,象他这种人,与吴三桂大同小异,他们其实此时都没有自立为帝的实力,想要的,皆是割据一方。
  可孙可望很清楚,清廷暂时是回不去了,除非阿济格死了,否则,单就临阵脱逃致使阿济格攻商城功败垂成,这个罪名,就算孙可望有九颗脑袋,都得被一颗颗地砍喽。
  而湖广已经被李定国经营了二、三年,自己想要分杯羹怕是不易,云贵就更不用说了,唯有河南之地,能让孙可望经营。
  如果北伐军入驻汝宁府数个县城,那么孙可望等于是在吴争眼皮子底下过活,这让孙可望情何以堪?
  可反过来,河南真有那么容易攻占?
  先不说阿济格主力正在汝阳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扑,还有那吴三桂,大军距离汝宁府也就二、三天的距离。
  孙可望自己就一万多人马,相较之下,无疑是螳臂挡车一般。
  想占河南,还得依靠李定国和吴争。
  这样一来,孙可望就两难了。
  翻脸不成,若翻脸,除非拼得一身剐,敢于同归于尽,孙可望做不到。
  可顺从了,皇帝又不肯将李定国兵权移交给自己,那自己日后就只能顶着一个秦王空衔过活了。
  孙可望脸色不停地阴晴变幻着。
  而吴争微笑着看着李定国,李定国慢慢领悟到了些什么。
  他猛地一拍桌子,指着吴争喝斥道:“就算北伐军增援商城,确实解了李某之困……可没有我军拼死抵挡阿济格所部,仅凭汝加起来不足三万兵马……嘿,其中还有一半是乌合之众,能击退阿济格?”
  说到这,李定国转向孙可望,“大哥,绝不能如了他的愿,他这是敲榨勒索、狮子大开口……无非是索要抚恤罢了,我朝不缺粮米!”
  孙可望怔怔地看看吴争,再看看李定国,心里在判断这二人是不是真的闹别扭。
  吴争神色不变,微笑着道:“本王原本也无意驻留汝宁府,可贵朝怕是短时间内,拿不出二万人的抚恤银子……本王总不能空着手回去面对数万户痛失亲人的民众吧?再者,所伤亡者是我北伐军将士,自然得按北伐军的抚恤尺度来定,区区粮米……呵呵,还入不了本王的眼。”
  “看……看看,这就是人称忠义双全、古道热肠的吴王殿下!”李定国怒喝道,“来……你是救了我,大不了,我将命还你就是了!”
  说着,李定国掀桌而去,这一下力度之大,着实惊了孙可望,甚至吴争也吃了一惊。
  吴争只是想演戏迷惑孙可望,让孙可望在很快就要来的皇帝传召李定国时,不要使绊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