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6/1807

  原本福临要至城外亲迎的,可本一力促成五世大赖进京的洪承畴,反而坚持以儒家学说反对皇帝亲迎,还不惜冒欺君之罪,搬出天象之灵异理由来。
  好在福临信任洪承畴,采纳了谏言,结果这等露脸之事,便宜了在权力中心本默默无闻的硕塞。
  硕塞在入关前战功显赫,他本是亲王,可之前受豪格案牵连,被多尔衮强硬贬为郡王。
  如果不是这次机会,硕塞很可能在他的王府里混吃等死。
  但现在,硕塞不但回复了亲王爵位,而且被派驻守天津卫,虽说是临时职务,可这时的人,特别是宗室,一旦简在帝心,那权势便见风即长了。
  所以,从某一方面上说,洪承畴等于就是硕塞的恩人,这就是范文程口中所说的交情。
  同时,范文程也不着痕迹地点出了这其中的猫腻,向洪承畴表明,其实自己是知道的,只是不想说白了罢了。
  果然,洪承畴听了脸色一变,象是辩解,但更象是解释,“宪斗兄误会了,身为皇上近臣,岂可结交宗亲,这事……和硕承泽亲王因豪格案被多尔衮所迫害、沉冤待雪,洪某只是……”
  范文程抬手,象是随口道:“事关紧急,无须多言……请洪大人转告亲王硕塞,只要他截住沈文奎,对他而言,也是大功一件……于他日后封藩,有莫大的助益。”
  二人之间的默契,说明范文程并不想纠结此事,只是想让硕塞截住沈文奎。
  洪承畴立马点头应承,“洪某这就亲笔书信一封,派人快马急送天津卫……只是,这也就断了叔王通敌之路,对你我担忧的敌人阴谋并无多大用处。”
  范文程仰头呵呵一声,“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之前的刀枪弓弩,还是如今火器盛行,补给、兵员皆是战争胜败之关键。”
  洪承畴点头附应,“宪斗兄所言极是。”
  范文程转头看着洪承畴,诡异一笑,道:“彦演老弟可知道,这些日子老夫从晋商那获取的银子有多少,去向此处?”
  洪承畴目光一闪,随即恢复如常,陪笑道:“虽说洪某还没知晓……但以宪斗兄老成谋国和对朝廷、对皇上的赤胆忠心……定是用在了此战刀刃上。”
  范文程摇摇手,不置可否地起身,在书架上翻出一册帐本,递到洪承畴面前,“八百二十余万两……全在这了!”
  洪承畴脸色一变,八百二十余万?
  要知道,皇帝在这三年间,前后两次组建了十八万新军,拢共耗费,也不过九百万两上下。
  大清去年一年的国库岁入,也才一千万八百万两上下。
  范文程一次竟擅自动用了如此数量的巨银,什么事需要如此大的手笔?
  
第1816章
民心真得重要吗
  洪承畴忙接过帐册本,低头细想看起来。
  范文程在洪承畴低头那一瞬间,目光中阴霾一闪而逝。
  许久,洪承畴从帐本上抬起头来,以一种悲天悯人地神色,看着范文程道:“范大人此举何意,这……这简直是资敌啊,若是这帐本不小心传了出去,怕是引来大祸……皇上知道此事吗?”
  范文程微微一笑,摇摇头道:“这笔银子来路不正,并未入户部国库……但若将它用在关乎我朝存亡的战事上,想来日后陛下一定会应允的。”
  洪承畴眼睛一眯,稍作沉吟,道:“可洪某并不觉得,范大人如此作法,能对战争起到下面的作用。”
  “老夫为此咨询过晋商中经营行家,在数次印证之后,他们确定此事有七成以上的胜算……彦演老弟,有没有兴趣参与此事,共为我大清奠定数百年基业青史留贤名?”
  洪承畴注视着范文程许久,将帐本一合,长吸一口气,道:“我信宪斗兄……既然宪斗兄有如此把握,我洪某人又怎能不襄盛事呢?”
  “啪”地一声,二人击掌为誓,然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
  端重亲王博洛,此时正是意气风发。
  连克泗水、曲阜二城,原本以为会在滋阳暴发一场血战。
  不想,在曲阜以新奇连发火枪致使大军伤亡甚大的北伐军,竟只抵抗了三日,便连夜“溃退”了。
  博洛惊讶之余,第一反应就是,敌军弹药不足,无法连续抵挡己方大军的猝死进攻。
  于是博洛一声令下,大军仅在滋阳城休整了一个晚上,便倾巢而出,大举南下了。
  倒不是博洛愚钝,事实上,博洛甚至比岳乐更有军事才能,否则,清廷也不会重用博洛,配合多铎征南,独当一面了,而当时,岳乐才只是一个贝勒。
  博洛之所以如此“狂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岳乐熟稔火器作战的这几年里,博洛一直被吴争囚禁在杭州府,这种长时间的囚禁,等于与世隔绝,以至于博洛虽然率领火器新军,但还是骑兵为王的作战思路,当然,骑兵依旧为王,只是一旦过了黄河,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周边,河流纵横、水域复杂,极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骑兵渡河太不易,绕行耽误时间,这也是吴争在头几年里,不发展自己骑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则,博洛被囚禁三年多,对吴争的恨意,罄竹难书,回到京城,在取得足够的权力之力,博洛首先想到的,就是复仇二字。
  如今天从人愿,北伐军被三次击溃,真要是一举收复长江以北各府,那博洛就是清廷首屈一指的功臣,甚至是力挽狂澜的救星啊。
  博洛又岂能抵抗得了这贪天之功的诱惑?
  当然,博洛有底气,他的直隶二营,五万新军中,大部分是火枪骑兵,而且是三发短铳,骑兵的速度加上三连击,这简直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
  相较于博洛,攻破海州的安亲王岳乐,确实要谨慎得多。
  岳乐已经数度与北伐军交过手了,对北伐军的战术和战技,有着充分的了解。
  当然,他同样不认为,如今手握三万六千兵力的自己,还会被北伐军夺回海州。
  但岳乐在海州城内思忖了整整一晚之后,决定大军暂时停止追击,在海州休整。
  他认为,只有等端重亲王博洛顺利攻克徐州之后,自己才可放心率军南下,否则,万一敌人打一个反击,被黄河相阻的博洛,恐怕想救自己都来不及。
  说到底,岳乐心里还是对北伐军有着忌惮的。
  ……
  随着各路北伐军大举南撤。
  沿路各府刚刚重戴汉冠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一些“船小好调头”的普通百姓,随着北伐军的行军路线向南逃难。
  而一些乡土难离的民众,那是指着南撤的北伐军,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
  什么“逃跑将军”,还有“打仗无能,逃跑有术”,更有拿着烂菜梆子和臭鸡蛋,躲在门后、巷口砸行军将士的。
  而有着严令的北伐军将士,只能紧咬牙关,忍受着这种本不应该承受的指责和谩骂。
  一时间,刚刚稳定的江北民心,不可抑止地反转了。
  一些本就与清廷藕断丝连的豪门、富户、降官们弹冠相庆,纷纷宣扬建兴朝时日无多,大清将一统天下之类的云云。
  而淮安城中的吴争,日子是真不好过。
  临时行辕外,被无数请愿的百姓所堵。
  民意还好,隔绝在外就是了,关键是,有不着调的将领,也“趁火打劫”。
  北伐军军纪森严,吴争这几年的精力全花在了整军上。
  可北伐军中有异类啊,譬如那个敢在吴争面前要“大将军”位的刘放兄。
  被吴争勒令在衡阳“闭门思过”的刘一手,终究难耐他与生俱来的“大将军”瘾,在衡阳思过都不老实,他故会重施,愣是整出了一支堪称“大军”的衡阳卫。
  不过,这次他确实是吸取了之前教训,没有再招收那些妇孺老弱,而是青一色的壮丁。
  这其实与刘放的思想转变没多大关系,而是衡阳区区一个小镇,在之前的两战中,人口皆已丧尽,如今涌向衡阳的,皆是周边各府的民众。
  也对,人的名树的影嘛,一个从草根到将军逆天转变的“成功人士”,对那些一心有着“将军梦”的年轻人,无疑是极大的诱惑。
  这在吴争和沈致远身上就能体现,万历朝戚少保的英勇抗倭事迹,还不是影响着几代江南年轻人弃笔从戎,以血洒沙场为毕生追求?
  刘放是带着请战书来的。
  还是血书。
  只是天晓得是人血还是鸡血,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厮差点就指着吴争鼻子“谏言”了。
  “王爷,您可是我朝的定海神针哪……我刘某还有江北数百万民众,可是一心指望您率王师北伐的……”
  听听,听听,这货居然也敢在吴争面前,自称代表民意了。
  
第1817章
杀鸡儆猴
  “王爷若是担心敌军攻势凶猛,我军不能挡……我刘放愿为王爷马前卒,率衡阳卫力抗那……啥来着,鞑子的名字太怪异,刘某记不住……反正就是敌酋,若我刘放往后退一步,王爷可砍了刘某脑袋,如何?”
  啧啧,当了将军就是不一样,会问“如何”了。
  要说人心复杂嘛,堂堂吴王之尊当面,岂容一个杂牌将军大放厥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