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6/1807

  打到份上,双方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十万人,用池将军的话说,剁不下岳乐的头颅,也得斩下他一条大腿来,至于胳膊,太细,不抗造!
  一声令下,刚赶到云梯关的第一军五千人,迅速惠泽穿插。
  而刚由羊寨乡渡河至五港口以南,经过新整编的金山卫八千人,向正在向惠泽撤退的清军,发起了疯狂的追击。
  而池二憨和鲁之域,如一块香口胶一般,死死地粘着岳乐大军的前锋,不肯松口。
  战局呈现出一面倒的架式,岳乐心急如焚,连续派出数拨信使,向正在从济南府赶来的博洛求援。
  ……
  博洛确实没有预料到,战局会演变得比他设想地更为不堪。
  他原本以为,哪怕西路军溃败,只要他率军南下,还是可以将战线稳固在兖州府治滋阳一线的。
  然而,北伐军的推进速度太快了,快得简直可以用神速形容。
  一路上,但凡北伐军兵锋所至,沿途各府县闻声而降,几乎是传檄而定。
  而东昌府和大名府的突然改旗易帜,让博洛原本寄托希望的兖州府治滋阳,在五天后大开城门,六千守军齐齐脱去清军军服,换上了黑色衣衫。
  为何?还不是北伐军军服是一色黑。
  这样一来,半个兖州已经没清廷什么事了。
  不用说补给了,还得提防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民乱。
  在接到四弟岳乐的救援信后,博洛无奈之下,只能改变了原入驻滋阳的计划,将临时行辕置于济南府新泰。
  然后,博洛开始发号施令,准备与北伐军决战。
  决战,至少该组织起一场战役。
  博洛放弃了增援岳乐,而是回信急令岳乐北返,甚至告诉岳乐,可以断臂求存。
  岳乐在接到博乐回信时,神情是沮丧的。
  但他明白,他三哥没错,这个时候向淮安增兵,只会被北伐军牵着鼻子打,那后果不言而喻。
  没有了西路大军依为犄角,自己在淮安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了巨大的突出部,再拖下去,就会遭受三面合围。
  岳乐终于做出了决断,弃金城一线约有一万人为断后,率主力四万左右向海州方向急退。
  ……
  史坤立功了。
  他率两营,一千五百余人急袭海州。
  说来好笑,岳乐在海州留有八千守军,他们原属青州府的驻军,是前明降清的府军。
  这些人对哪方都没有忠诚,他们只是为了生存。
  也对,前明降清的军队,到现在,最年轻的估计也至而立之年了,这样的老兵痞,哪还有热血涌头,奋勇搏杀的意志?
  谁强了,降谁,谁来了,降谁……如此罢了。
  史坤率部至城下,只向西门城头打了一阵排枪之后。
  海州城降了。
  更可笑的是,史坤发现,自己一千多人,得每个人看管六、七个俘虏降兵。
  难吗?
  是真难!
  这可是在敌后,万一要是降兵再反,那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果杀降,这连史坤自己都觉得不道义。
  没得人家降了,还背后捅人家刀子的道理。
  加上这八千降兵,皆为汉人,杀降服于自己的同胞,史坤还真下不了这黑手。
  于是,史坤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这八千降兵部署于城中府衙。
  同时,从自己军中抽调了百人,派往降军军中进行控制和引导。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史坤看来,急袭海州得手其实只是运气好,难的是如何守住。
  守不住,这场奔袭就是一场作秀,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但想守住海州,象钉子一样钉在这,挡住如潮水般涌来的南面清军,太难了!
  但史坤想试试,为人一遭,唯有试试,才可不负这身皮囊!
  他一面整固南门防御,一面派人急传沭阳三营、邳州四营赶往海州。
  可这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三营、四营就算满编也不过一千多人,何况邳州四营已经伤亡殆尽,加上路途太远,恐怕赶到海州时,数万后撤的清军,早已将海州连同史坤所部,连皮带骨一口吞下了。
  史坤传令,无非是对自己、对此时部下的一种激励……不,准确地说,是给予一种希望罢了。
  海州,这两营将士,将面临着怎样惨绝的战斗呢。
  而此时,史坤还没有意识到,他面临的不是敌人的反扑,而是敌人疯狂的撕咬,因为敌人不是反击,而是逃命。
  
第1939章
以防不测
  史坤和他的两营军队,挡的是四万后撤清军的逃生必经之路。
  而史坤没有想到的是,这支被他瞧不起的八千老弱病残的降军,为他立下这不世之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平地说,如果没有这八千降兵,就算史坤之志再宏大,他麾下将士再英勇、悍不畏死,也无法立下这贪天之功。
  古往今来,一场大的战役形成,往往不是固定,或者可以预设的。
  战役的成型,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更为复杂的政治成份。
  但反之,大型战役的爆发,也是指挥者的意志体现。
  战役往往是在双方共同“意愿”之下,哪怕“意愿”是迫不得已。
  所以,从这方面而言,战役又是可控、可操作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譬如战役一般发生在古往今来的军事要隘,因为攻其必守嘛。
  还有就是决定了战争成败,亦或者关乎着主力存亡之时。
  淮兖战役,涉及了海州、赣榆及兖州的郯城、沂州等三府七州一卫之地。
  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计高达近三十万。
  沈致远终究没有“服从”吴争的命令,他率部至沭阳后,仅是与史坤取得了联络。
  二人在连脸连没照会之下,达成了共识。
  沈致远迅速率部北向郯城,由此,一道东至海州,西至郯城,拦在岳乐四万大军后撤必经之路上的防线成型。
  这是一场历时七天七夜的血战,也是击溃清廷最后一丝抵抗意志的一场决战。
  ……
  吴争见到李定国时,李定国伤势并无起色。
  也是,这才不到十天嘛。
  哪能好这么快?
  看见面如金纸的李定国,吴争心中感慨,或许,李定国命中确有此劫吧。
  逃过了瘟疫,却依旧避不过箭创。
  “知道……汝军务繁忙,又值两军决战之际……咳咳。”李定国语短气促,还是忍不住咳嗽起来。
  这让边上白文选、马维兴一阵紧张,忙呼军医前来。
  吴争也是心慌,这要是李定国见自己激动导致不测,那许多事就说不清了。
  “晋王,我既然来了,就没打算马上离开……有话,咱慢慢讲……可好?”
  白文选感激地看了吴争一眼,吴争报之以微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