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6/1807

  钱翘恭口中呐呐重复着这句话,忽然,如遭雷击一般,脸色瞬间苍白。
  蒋全义顾自道:“此次北伐,起自于增援海州,一场仗打了一年多……这一年里,朝廷和大将军府发生了多少事?掌权诸公齐齐反对王爷向北用兵,用的借口,无非是粮草未全、兵力不足、百姓须休养生息……可自从王爷借兖州、徐州之变,决意提早发动北伐之后,你我皆看到了,我军兵锋所至,所向披靡,江北诸府往往可传檄而定……说句不恭的话,就算王爷提早一年半载北伐,其实结果也是一个样……别人不知道,你我应该很清楚……敌我之间的军力差距,因王爷组建起北伐军的那一天,已经不断缩小,至此时,已经反超……”
  钱翘恭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可咱们后方的诸公,他们明明比咱们更清楚,且装作不知道……王爷说得好啊,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你……胡说!”钱翘恭愤怒地低喝道,“……别的……我无法反驳你,可……可要是大将军府诸公,不真心北伐……就算杀了我,我也不信!”
  蒋全义哂然,“蒋某从不质疑江南诸公北伐之真心……可钱大人莫要忘记,咱们建兴朝朝堂上无数重臣,包括咱们的皇帝……那么也是真心北伐的!”
  钱翘恭怒瞪着蒋全义,他后悔起为蒋全义说项。
  这真就是个疯子,什么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变了味了!
  不,他不仅是疯子,还是……搅屎棍!
  可慢慢地,钱翘恭颓然蹲出地上,低头久久说不出话来。
  “哎……!”蒋全义突然发出一声长叹,这声音里有甚多的不甘、怨怼、无力,还有一丝愤恨,“其实,蒋某之前与他们一样,想着华夏正朔、想着恢复明室……可仪真二万将士的在天之灵……它们不答应啊!这些年,泰州卫无数阵将士的亡灵,它们也不答应!”
  “好好一个义兴朝……毁了!能怪吴王殿下吗?逊帝自尽,吴王被逼离开京城,大长公主登基……该政清令明了吧?然而结果如何,你我都看到了……明室,无救矣!”
  “你和我说这些做什么?!”钱翘恭突然窜起身来,怒瞪着蒋全义,“这和我有关系吗……是我的错吗……亦或是你想让我去你对我的……父亲?!”
  这一声之后,二人皆相视沉默了。
  许多时候,其实心里都明白,只是,想是一回事,做,就是另一回事!
  蒋全义悠悠道,“西路还好……东路已经出现补给不上的情况……偌大的江南,上千万人口,朝廷都已经颁诏宣战了……本该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之时……居然……居然补给不上,我军拢共就二十余万人,偌大的江南……天下最终富庶之地,政清令明……居然,补给不上……可笑不可笑?”
  钱翘恭沉默。
  “蒋某并非是要指责钱大人或令尊什么……只是不想让付出了数万将士性命的北伐……功亏一篑!”蒋全义慢慢呼出一口气,“王爷应该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他不用象蒋某一样,对人说出来……许多事,不说还可转圆,说了,那便是不共戴天……钱大人,今日蒋某多嘴了……只为一件事,那就是今日王爷也没反对的尽快北伐……趁着阻力还没那么大,趁热打铁,以防夜长梦多……言尽于此……告辞!”
  蒋全义一拱手,低头、转身而去。
  “你!站住!”背后钱翘恭低喝道,“你和我说这么多……定是想让我做什么……说吧,不必藏着掖着!”
  蒋全义慢慢转回身来,注视着钱翘恭,“趁着你的初心尚在……劝说王爷,赶紧北伐……否则,后事……难料!”
  钱翘恭气呼呼地道:“你自己为何不对王爷明言……偏要我去说?”
  蒋全义轻轻一喟,“蒋某只是个疯子……疯子的话,总是不易被人采纳,可钱大人不同,名门之后,又是王爷妻兄……钱大人,达则兼济天下,在其位谋其政,莫辜负了你此时的身份……!”
  钱翘恭怔怔地望着蒋全义远去的背影,心中原本因大捷而产生的喜悦,已经尽无。
  事情的真相,真的会如蒋全义所说的那样……不堪吗?
  转头望向相距不远的吴争的临时驻所,走回去,很简单,可钱翘恭感觉自己的腿,竟是这么地沉,沉到难以抬起。
  ……
  如预料的那样,被困于沭阳、宿迁东北一带的岳乐所部,终因补给困难,向西北郯城方向,展开了不惜一切的突围。
  这种情况,曾几何时,都是明军的常态。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轮到清军如此了。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政权的兴衰,国朝的更迭,其实,真得不需要太多时间。
  就象明末张献忠、李自成揭竿而起,短短数年,聚集起数十万人,席卷半个中国,愣是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业,整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而如今,才建国二十多年的满清,已经显露早夭之相。
  建兴三年,四月初五。
  建兴朝绍兴伯沈致远,率二万枪骑与清安亲王岳乐所部三万大军,会战于沐水以东。
  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清军大败。
  
第1951章
济尔哈朗来了
  此役,沈致远所率枪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清安亲王岳乐,战至最后,身边仅余数十骑,面对沈致远率众而来,最后自刎于沐水岸边。
  沐水由北向南,流经战场水域,河水赤红,月余不散。
  史载此战为“郯城战役”,但并未记载我军伤亡人数,和清军伤亡人数,只是笼统地记载为大捷。
  可沐水周边百姓,却将此战称为“斩魔四日”,可见此战之激烈、手段之狠绝。
  每每有娃儿啼哭不止时,皆用一声“当心引来沐河恶鬼”恐吓,孩啼即止。
  而我方主将沈致远,一战成名,终于圆了他少时成为儒将的梦想,但,也被百姓形容为“当时钟馗”。
  真是可惜了咱沈公子风流倜傥的那张俊脸了。
  ……
  东、西两路,先后大捷,清廷京畿的大门已经向北伐军洞开。
  长江南北百姓一片欢呼。
  不管是抱以何种梦想和期盼,送子侄上战场,成了一时所有人想做,或者正在做的事。
  用吴争的话说,咱们,如今唯一不缺的,就是人。
  如同两年前,吴争对阿济格“自豪”地说咱唯独不缺银子一样,此时此景,此话不虚。
  百姓甚至不要子侄参军前所发的那笔安家费。
  吴争虽然不想省,但最后在所有将领的劝说下,也就迫于形势,点头允了。
  人哪,终究不能太过得意!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
  此话绝不为虚。
  一年多的战争,二十万北伐军打到现在,伤亡不下四万,可一汇总,有了二十八万之数。
  这让吴争一边内心窃喜,一边却只能摇头苦叹。
  军队多了,对北伐自然是好事。
  可二十八万张嘴,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而新兵的大量充入,使得各部、各卫不得不暂时进入休整。
  这直接使得北进的速度,被迟滞。
  因为有一点是必须直面面对的,那就是枪械和弹药的补给不上。
  吴争已经数次传令,勒令大将军府对松江军工坊进行扩张。
  甚至于传令宋安,以长林卫接手军工坊的安保。
  然而,传回的消息,千篇一律……需要时间。
  不仅吴争觉得郁闷,连带着扬州、淮安以北的各军将士,都觉得不可思议。
  难道,是真打得家底空了吗?
  空到连最后临门一脚,都抬不动了吗?
  吴争决定返回杭州府,亲自去监造。
  可世事总不如人意,吴争这边抬脚要走,却走不了。
  ……
  济尔哈朗率清使团来了。
  年近花甲,清廷硕果仅存的老“叔王”来了,这个“面子”,吴争得给。
  先不论敌我阵营对立,就说济尔哈朗私下与江南商会的那些勾当,吴争也须给他这份薄面。
  再则,人家好歹将孙女嫁给了钱翘恭,说起来,多少与吴争有那么些关连。
  吴争原本是想推迟一天回杭州府的。
  可与济尔哈朗一席交谈之后,回杭州府的想法,再也寻不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