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07

  钱肃乐怒道:“莫非你二人就想这么怂恿他做个权臣?”
  张国维皱起眉来,“钱大人,你这话就过了,我等何时怂恿过吴争?之前吴争言及那事的时候,你可也在场,当时你也答应他此战之后……”
  钱肃乐急了,分辨道:“钱某何时答应过他?当时是说此战之后,再考虑!”
  张国维连连摇手道:“对,对。是老夫口误还不行吗?钱大人,按律行事不错,可总也得依时势而行,生搬硬套反而不美。老夫观之吴争的心性、做为,皆是上品,量来不会行大逆之事,如今山河破碎,正需要象他这样的人去力挽狂澜,我等何必去苛求他呢?”
  钱肃乐沉声道:“正是因为他是可造就之才,钱某才要掣肘于他,不忍心看他行错踏错,到时悔之晚矣。”
  
第166章
绍兴告急
  张国维郁闷道:“钱大人,如果是治世,老夫肯定站在你一边,可如今是乱世,朝廷的合法性都有争议,你又何必执着于此呢?在老夫看来,至少吴争去做了,做成了。而殿下监国这一年来,坐拥浙东数十县之地、百万民众、六、七万大军,可光复之言依旧停留在口中,如今一个小小千户,领三千兵竟硬是守住了杭州城,光复了嘉兴府,此等军功,就算是在先帝崇祯朝,也是首曲一指的。老夫不明白,为何钱大人就不能容忍他一、二。”
  钱肃乐反诘道:“钱某是不容忍他吗?钱某将九弟、独子都置于他麾下效力,还要我怎地?”
  张煌言突然插嘴道:“平心而论,钱大人将九弟、独子置于吴争麾下,仅仅是效力吗?”
  钱肃乐被怼得脸色涨红,“你……”
  张国维见二人又要吵起来,赶紧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二位请先歇歇,如今殿下已经有意向杭州派驻官员,这事拦是拦不住了。我等还是商议一下如何将此事顺利完成,不至于使得朝廷与杭州府之间形成对立之势。”
  钱肃乐没好气地道:“还能怎样,直接前去宣谕,还怕这小子抗令不成?”
  张煌言悠悠道:“以吴争的个性,吃软不吃硬,这还真说不准。”
  “他敢?”钱肃乐瞪眼道。
  “有何不敢?”张煌言虽然敬重钱肃乐,可不是怕,“吴争麾下已有六、七万大军,就算方国安、王之仁合兵,恐怕也不能从他手中讨得了好。”
  钱肃乐气愤道:“他若真敢大逆不道,钱某便令肃典和犬子兵谏。如今肃典在嘉兴府有二万多大军,足以与吴争分庭抗礼。”
  张国维一听急了,“万万不可,钱大人你这是要置朝廷安危于危难啊,先不说令郎并不在江北,就说肃典,如果真要对峙、火拼起来,恐怕局势就会一片糜烂,到时若清军恃机反攻,刚刚光复的嘉兴、杭州二府危矣,你钱肃乐就是大明的罪人。”
  张煌言也正容指责道:“钱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你若真这么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将吴争逼上绝路。”
  这话让钱肃乐心中一凛,他瞬间明白了张煌言的意思,这真要逼急了,万一吴争投敌,那不用说杭州、嘉兴两府,绍兴府恐怕也将一战即下了。
  钱肃乐本来只是随口一句气话,可这下心里更对吴争加重了忌惮。
  “那你们说,此事该如何应对?”
  张煌言斟酌了一下道:“钱大人,当初吴争两次说起拥立长平公主为监国之事,如今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钱肃乐皱眉道:“从渡江以来,监国殿下所言所行皆无过错,恐怕……不妥吧!”
  张国维听了,叹息了一声,他其实很明白,从头至尾,钱肃乐从没有真正将此事放入心里。
  换句话说,钱肃乐一直在敷衍。
  但张国维能理解钱肃乐,这与利益无关,只在乎四个字——名正言顺。
  其实张国维对吴争的这个提议也感冒,在他看来,就算朱以海不称职,但拥立一个女子监国,总觉得……嗝应。
  张煌言道:“既然如此,那依我之见,还是先少派几人去杭州府吧,这样也能给双方有个周旋的余地。”
  张国维点点头道:“煌言说得有理,老夫赞同。”
  钱肃乐左看看右看看,只好点头。
  次日,从吏部遴选出的名单合计有三、四十人之多。
  为了防备吴争的不配合,朱以海令钱肃乐、张煌言为使,只带了董志宁等六狂生前往杭州府。
  ……
  杭州府,湧金大街并排的府衙、布政司衙门,被吴争老实不客气的占用了。
  所有人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去指责吴争的僭越,反而心中暗喜。
  在乡绅们看来,这是新兴势力崛起的象征。
  而将士们更是乐见其成,在一个千户手下,你最多是个副千户、百户。
  在指挥使手下,你最多是个同知。
  可若在一个都指挥使手下,你就能做到指挥使。
  要是再进一步……呃,反正将士都乐得屁颠屁颠的。
  这就是为何将领特别喜欢拥立主帅的最大原因所在。
  可现在,布政司衙门正堂,一片肃静。
  如此庄重,不是为了应对绍兴府,也不是为了应对北边清廷的反应。
  而是因为一条斥候刚刚送来的情报。
  多铎并未向北撤退,而是去了临安。
  往临安走,吴争还能理解,毕竟嘉兴府已经光复,城内有二万多大军。
  多铎考虑到可能被明军阻击,所以向西绕行再折北也说得过去。
  可问题是,到了临安之后,多铎没有转北,反而转南。
  这就有问题了,临安南下就是富阳和桐庐地区,多铎想做什么?
  吴争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方国安。
  富阳和桐庐的江南地区是越国公方国安的辖区,沿线驻囤了三万多明军。
  多铎此时率八旗军前去,难道就不怕被明军咬住?
  还是说二者之间真有勾连?
  若是真有勾连,那后果就太严重了。
  方国安如果投敌,与多铎合兵一处。
  那么,渡江之后,从浦阳向东直插绍兴府,就算自己从杭州或者王之仁从定海立即派遣援兵,恐怕也没多铎快了。
  因为斥候来报,路上已经迟了将近一日。
  想到此,吴争后背冷汗淋漓,于是紧急召开了这场军事会议。
  鞑子有可能从南面深入绍兴府腹地的消息,着实震惊了杭州府所有将领。
  他们倒不全是顾及朱以海的那个小朝廷,特别是降军将领们,他们对朱以海几乎没有任何情感可言。
  但有一点他们都明白,那就是唇亡齿寒。
  杭州、嘉兴府刚刚光复,听起来共有六、七万大军,可根基未稳,如果鞑子真占了绍兴府,那么杭州、嘉兴将承受来自清军南北两面的夹攻。
  可吴争更担心的是,吴庄拗父、妹妹、周思敏怎么办,平岗山中的根据地怎么办?
  好在从富阳至上虞,必经绍兴府,也就是说,绍兴不保,才会轮到上虞。
  这也就给吴争留出了应变的时间。
  
第167章
方国安的彷徨
  参与会议的将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出兵!
  吴争原想一举光复松江府,现在局势有变,只能暂缓了。
  派往湖州、吴江两部不变,急令鲁之屿部至临安。
  吴争亲率一万多人沿江而下,直击富阳。
  厉如海领五千人,渡钱塘江协防绍兴府,周大虎领三千人从杭州湾至曹娥江,返回上虞,会合陈胜、钱翘恭部协防上虞。
  吴争再三关照,如果真事有不测,允许厉如海、周大虎二部撤向平岗山等待自己的支援。
  并叮嘱将吴庄诸人和海边百姓撤往山寨安置。
  一时间,杭州城大军纷纷开拔,刚刚欢庆之后的杭州城内,人心又是一片慌乱。
  富阳,钱塘江到此已经不叫钱塘江了,叫富春江。
  这里有一处江面狭窄的区域,特别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