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9/1807

  张煌言沉默了一会,郑重拱手道:“王爷说得是……是煌言,迂腐了!”
  “不,你不迂腐!”吴争也郑重道,“天下须有一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少了这样的人,天下苦矣……玄著兄,就是这样的正人!”
  张煌言长吁一口气,“王爷,过誉了!”
  吴争微笑道:“你也不必太担心……孤不是个君子,可也不是视民众如蝼蚁之恶人,原本想着,商会中那些股东们,追随孤六七年了,给他们一些回报……不想,他们不要,还想趁火打劫,背后捅孤一刀……呵呵,那就别怪孤手下无情了!”
  张煌言脸色一变,“王爷还是想对商会动手?”
  吴争摇摇手道:“都说了,不会……孤的意思是,他们不要,民众要!”
  张煌言开始不解,可转脸看着吴争脸色的古怪,心里一动,“王爷是想……?”
  
第2120章
欲擒故纵
  “点到为止……不必说出来!”
  吴争摇摇手道,“他们自认为精明,合起伙来想要算计本王……却不知道,算计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也好,绺由自取,到时怨不到本王头上!”
  “王爷真有如此把握……能号召江南各府民众……为国接盘?”张煌言确实震惊了,他知道吴争在江南百姓经营多年,多有益民之举,此时倡导民众接盘,必定会有追随者,可张煌言心里还是没底,因为,这个时代,九成的财富和话语权,在一成人的手中。
  民众,真有那么大的能力,来为国接这个盘?
  再有,接盘之后,股价急跌,普通民众能承受得了短期内的浮亏吗?
  若是拖上一年半载,不用说民众承受不住,恐怕先反的,就是民众。
  但吴争神色平静,指着张煌言面前的酒碗,道,“你喝干了……我就告诉你!”
  ……
  汉明半月谈。
  在江南发行很广,它基本替代了大将军府向治下各府县发出的通告。
  但它与之前官府邸报,最大不同的是,它面向了社会各阶层。
  有教无类!
  首先,它不贵,一文钱能买一份。
  而它的刊发成本,需要七、八文,亏空之处,全是财政司在兜底。
  百姓出得起一文钱,在江南普通雇工都是每日二十文左右的今天,民众买份汉明半月谈,已是除逛酒肆、茶铺之外,唯一的消遣。
  用民众的话说,咱也能和县太爷一样,忧心国家大事了。
  说是半月谈,可从最初的一月一刊,到名符其实的半月一刊,再到今日三天一刊,事实上,半月谈已经名不副实了!
  做为大将军府的喉舌,它的公信力,甚至不下于吴王本人。
  “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当半月谈以拳头大的字体,刊印着这八个字,通发各府县的时候,整个江南为之震动。
  震动的不只是普通百姓,更是所有群体。
  人心,很多时候,不在乎事件本身的对错。
  人心,最多时候,需要一种渲泄。
  具有不可忽略的破坏力。
  人性,或许,本恶!
  ……
  绍兴府,会稽县。
  县衙大堂。
  上演了一出父告子的闹剧。
  孙秀才家,三代读书人,只是时运不济,代代都止步于秀才。
  但孙家家境富裕,不愁吃穿。
  至今日,尚有水田百亩,店铺六间,家中常有下人十余人,可谓是当地名门。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特别是这种盈实之家,就算是出天大的事,那也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的。
  可今日又是什么事,让孙秀才竟不顾老脸,状告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说来事件很简单。
  孙秀才儿子,单名一个达,今年始及冠,天资不错,也很勤奋,加上绍兴府是当今吴王起家之地,江南学院的招生,多有倾斜。
  孙秀才原本想着,当今吴王颇具天子之相,这要是日后登基,自家儿子可不就成了天子门生了吗?
  这一合计之下,就决定让儿子去考江南学院,不参加朝廷的科试。
  孙达也很争气,这不,入学江南学院已有一年多了。
  可昨日,儿子从杭州赶回,孙秀才夫妻俩杀鸡拔鸭,招待自家的宝贝儿子。
  不想,孙达屁股还未坐稳,就劝说孙秀才夫妻俩拿家财,购买商会股份。
  孙秀才自然不肯的,他也看过汉明半月谈,这几日,半月谈连篇累牍地就在说这事。
  这要是换早半年,新君未登基,孙秀才说不定就肯了,可如今,新君已经坐上了龙椅,木已成舟、生米都成熟饭了,孙秀才已经没了那心气儿,甚至,他还想劝儿子从江南学院退学,重新应该朝廷科举。
  所以,孙秀才当即拒绝了儿子的提议。
  哪晓得,孙达趁夜,偷了家中田契、房契,天一亮就上街市当铺抵押,换了三千六百多两银子,全购买了商会股份。
  等孙秀才夫妻知道时,真就木已成舟、生米都成熟饭了。
  看着儿子递上的当票,孙秀才怒不可遏,一怒之下,动笔写了纸诉状,递上了县衙。
  可县太爷连审都没审,只是看了眼状纸,便说了一句话,“咱们绍兴是吴王之乡邻本家,若连咱们都不帮吴王,与禽兽何异?”
  县太爷根本不予受理,他只在状纸上批阅了十四个字……侠之大者,为国接盘!有此佳儿,幸甚!
  孙秀才夫妻欲哭无泪,本还能拿藤知抽自己的儿子出气,可县太爷这一批复,就打不来了,否则,就是与官府作对了。
  瞪着自己的儿子,孙秀才只能跺足大骂,“畜生!逆子!败家儿!”
  然孙达毫不示弱,反诘道:“爹爹迂腐,有您这样的乡邻……孩儿替吴王不值!”
  于是,一阵鸡飞狗跳。
  ……
  无独有偶。
  嘉兴府,秀水县,徐家祠堂。
  刚过不或之年的族长徐乐平,一脸庄重,率阖族数百男人,向堂中供奉的牌位行礼,而祠堂外,有无数妇人,朝堂内行礼。
  最中间的牌位,赫然刻着秀水伯徐公,讳,则恩。
  这徐则恩,当年是秀水县城东城里正。
  也是当年秀水细作案中牺牲的功臣,在事态平定之后,吴争向朝廷请封,追授徐则恩为秀水伯。
  “诸位叔伯兄弟,咱徐家是忠义之家……当年蒙吴王大恩,今日吴王有难,理当报效!”徐乐平大声道,“我忝为族长,已与族中叔伯商议,每家每户筹银百两……!”
  “我不同意!”有人反对道,“族长,不是我反对吴王倡议,而是今日朝廷有了天子,若咱们帮了吴王,岂不是与朝廷作对……咱祖父的爵位,可是朝廷追封的!”
  这话引来不少族人的窃窃私语。
  徐乐平喝道:“饮水思源,若无当年吴王向朝廷请封,哪来的追封……你们莫要忘了,当年的朝廷还是鲁王监国……而如今,鲁王因谋反已成阶下囚了!”
  有人大声道:“要不咱们私下购入少许商会股份,既能报了吴王当年之恩,亦不得罪朝廷……况且,族中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拿得出百两银子的,能不能……少些?”
  
第2121章
人心有杆秤
  这话在理啊,神仙打架,凡人掺和,定会遭池鱼之殃,悄悄购入,两不得罪……聪明人!
  然,徐乐平沉声道:“自当年先祖被追封秀水伯之后,秀水县内,百姓皆视我徐家为榜样……若徐家只是悄悄购入,如何引领百姓……大丈夫做事,敢做敢当,何须遮遮掩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