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807

第2235章
大朝会(四)
  大朝会确实气派。
  从承天门,穿过端门,跨过内五龙桥至奉天门,最后在奉天殿近三丈高台阶下整队待朝。
  这一路上,皆有锦衣卫仪仗。
  高台两侧,教坊司奏响大乐,礼仪司陈列各府及来朝诸国使者所献文书、贺表、贡物等。
  在主道两侧,还设有纠仪御史纠察百官风仪,监督那些站久了爱打瞌睡或交头接耳聊私的。
  莫执念率百余官员到达奉天殿前时,正好入朝的鼓乐声奏响。
  殿门两侧有太监挥动响鞭,大呼“百官上朝”。
  吴争闻声,抬手轻抖了抖王袍大袖。
  微微吸了口气,当先迈上了台阶。
  莫执念入宫至此,反倒是心安了,因为,他看到了沿途锦衣卫中,投向他的人。
  既然局势还可控制,或许,之前吴争等人的反常,真的就是一种发泄,或者说是示威吧?
  “陛下上朝,百官见礼——!”
  随着太监独有的腔调声响起,莫执念收拾起混乱的心思。
  他悄悄抬头,望着在前面不远的吴争,心中难道,让你三分也就是了,等老朽接任首辅之位,再将你推上大宝,老朽便是从龙之臣,到时,你也好意思为难老朽吗?
  时辰到,皇帝升座,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贺,行礼如仪。
  礼毕之后,则群呼万岁、万万岁。
  这套路贯穿了华夏数千年,大同小异。
  而吴争,此时站在文武两列最前面,微微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完全看不清楚他的喜怒。
  “臣有奏。”
  首辅冒襄出列,“启奏陛下,今时西洋诸番国组成联合舰队,犯我海疆,吴王以一己之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然,吴王所藩之地不过十一府,与西洋诸国之联合舰队相较,太过悬殊……臣以为,朝廷当立即调左右营前往浙东沿海,归入吴王统一指挥,从户部拨付钱粮等物资,支持三大水师,并征召京师及周边各府百姓运送,以求在最短时间送至吴淞、杭州、宁波等战场前沿!”
  做为内阁之首,其实,冒襄的谏言,已经是决策,在大朝会上奏,也就是向皇帝通个气,待皇帝点头,这事就可以颁布诏令了。
  这也是当初吴争重新组建内阁,并将皇权转移向内阁的主要目的。
  果然,朱辰妤听了,微微颌首道:“首辅所奏请,朕深以为然……那就请首辅按律起草诏书吧……!”
  “且慢……臣以为首辅所请,不妥!”
  所有目光转向声音的来处,莫执念慢慢从右侧队列中走了出来。
  冒襄神色不动,回过头去。
  而吴争,依旧没有反应。
  朱辰妤淡淡问道,“莫相有何异议?”
  莫执念闻声上前,走到冒襄身侧并立,距离吴争所站之处,也就三步之遥。
  “回陛下……我朝刚刚收复失地不久,正是与民修养生息之际,大兴战事本已不妥……况且,国库空虚,在臣上任户部尚书之前,朝廷已经拖欠在京官员俸禄半年有余……如今朝廷即将北迁,更是需要无数人力、物力之际,若按首辅所谏,集朝廷之财力、人力,投入到一场本可避免的海战中去……臣以为十分不妥,请陛下三思!”
  莫执念非常平静,侃侃而谈,他的话,其实没说错,皆是实情。
  北伐八年,民众付出无数,好在故土收复,海河渐清,这个时候,本该与民生息,鼓励耕作、繁荣市面,确实不该再起战事。
  而国库空虚,也是实情,前任首辅王翊并非善政之人,这两三年间,他仅仅是守成,国库的余钱,皆来自于前前任首辅黄道周的积累。
  然而,此时国库的银子,皆被莫执念用来购入商会股份,包括朱辰妤从织造司挪用过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国库哪来的余银?
  当然,这不是莫执念擅自作主,是奉了朱辰妤的旨意。
  所以,莫执念的反对,有理有节,一切就象反对今日天没下雨一般地理所当然。
  冒襄有了反应,他慢慢转身,面对着莫执念侧面,“莫相此言大谬……殿中诸同僚皆心知肚明,这场战事并非是吴王有意发起,而是西洋诸国欲犯我朝所致……!”
  莫执念毫不客气地打断道:“老朽自然知道这场战事并非是吴王有意发起,也知道诸番联合舰队主动来犯……然,这场战事非打不可吗?至少,朝廷可以组建使团,与番人谈判嘛……如此,这场战事是非可以避免?”
  冒襄冷冷道:“敌已兵临城下,莫相的意思是……与敌缔结城下之盟?”
  这话重了,莫执念自然是不敢认的。
  他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老臣并无此意……所谓谈判嘛,就是各自诉求,而后各作妥协,最后皆大欢喜……!”
  这时,马士英快步出列,大声喝斥道:“莫执念,你想与番人作何妥协……割地赔款乎?”
  莫执念神色很平静,“马相是想朝老朽头上泼脏水吗?”
  说到这,莫执念转身,面朝身后文武,“诸位同僚,谁都明白,番人的联合舰队上不了岸,无论战争胜败,番人想要的,无非是利益,就是银子,他们绝对不可能如清人染指我朝土地……那么,最后的关键就是银子,诸位试想,咱们向番人开战,难道就无须耗费吗……甚至需要付出无数人命为代价……既然银子终究会耗费,为何不选择开始就和谈,如此,至少能避免将士和无辜民众的枉死!”
  说到这,莫执念回身向朱辰妤躬身一礼,“陛下,老臣所言,皆是为朝廷、为陛下、为天下生民着想……请陛下明鉴!”
  口灿莲花、巧舌如簧……啧啧,厉害啊!
  所有人下来,包括冒襄和马士英,仿佛,他们也被莫执念的这一番陈述,给说迷糊了。
  朱辰妤不得不点名了,她身子微微右倾,“议政王……以为如何?”
  于是,所有目光都看向一直闭目养神的吴争。
  吴争慢慢睁开眼睛,先朝朱辰妤微微颌了下首。
  然后从右边走到左边,再从工边走到右边。
  终于开口了,“本王觉得……莫相所言,实在是老成谋国之言!”
  
第2236章
大朝会(五)
  吴争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这下,满殿哗然。
  连冒襄、马士英都张大了嘴巴。
  一直不作声的夏完淳,差点按捺不住,想冲出来揪吴争的胸口了。
  好在,他还有些理智,记得军人不得干政的铁律。
  朱辰妤也有些懵了,她惊讶地看着吴争,心想难道哥哥是有什么把柄落在莫执念手里……被莫执念威胁到了?
  莫执念也诧异,他差点相信自己误会了吴争,吴争是打算按双方心知肚明的默契,推举他继任首辅之职的。
  面对着满殿的窃窃私语,吴争似乎没有看见冒襄等人欲喷火的目光,平静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再次闭目养神起来。
  莫执念看不懂吴争了,很显然,吴争绝非是向自己抛出善意,不象有妥协的打算。
  否则,吴争应该趁这个机会,向皇帝举荐自己为首辅,这才是今日大朝会真正的目的嘛。
  但莫执念没有“趁胜追击”,他反而是“见好就收”,慢慢地右转,回归队列之中。
  莫执念的见好就收,却无法让他阵营中的官员同样保持沉默。
  也对,权力的倾轧,本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此大好的机会,岂可轻易放过,有道是趁他病要他命,就算干不倒吴王,那也得趁机将冒襄、马士英等打趴下了,这几个位置,那可都是实打实的好缺啊。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奏。”
  从文官队列的后排处,走出一人来。
  朱辰妤微微皱眉。
  冒襄看了吴争一眼,开口轻喝道:“张王治,有何要事上奏……若是不急,可以奏疏上达天听!”
  张王治,不过是个区区工科给事中,从七品,按官阶说,这等官位根本就进不了这殿,不过,言官嘛,官小权大,可闻风而奏,就是说,可以捕风捉影,没有证据也能参劾。
  当然了,没有哪个傻子,事不关己会去得罪面前这些重臣,因为万一弹劾不成,遭到的报复,那也是致命的。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马士英,马士英在前朝任首辅间,以为执政,犹沐猴而冠也,他党同伐异、残害忠良、贪脏枉法、卖官鬻爵,无所不用其极……更可恨的是,清军破城之际,他竟挟持太后南逃,勾结外敌……!”
  张王治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按理说,马士英得议政王不计后恶屡加器重,竟至礼部尚书之高位,当知恩图报,为陛下、为朝廷效死忠才是……然,臣前些日闻听,马士英竟以权谋私,将朝廷官位私相授受,是可忍孰不可忍矣!”
  冒襄打断道:“你当殿指证马相,可有凭据?”
  张王治冲到马士英面前,骈指指着马士英道:“马士英有二子,长子马銮,次子马锡……如今,马銮沽名钓誉却官居五品,为翰林学士,次子马锡不学无术,却官居正六品,为国子监司业……首辅若不信,可派人查证!”
  说到这,不待冒襄作出反应,张王治回到中间,下跪拜伏,向皇帝奏道:“臣恳请陛下将马士英定罪,以正视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