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7/1807

  吴争笑看了钱瑾萱一眼,忍不住调侃道:“王妃不是几度求我不让令兄上战场吗?”
  钱瑾萱嗔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哥哥的心思……还来挤怼我?”
  吴争哈哈一笑,随即正色道:“时间急啊……你们都没错,是我错了……我得在分出兵权之前,将西南、西北局势稳定下来啊!”
  钱瑾萱一惊,“夫君已经决定了……?”
  吴争重重点头,“虽然心中有坎还是过不去……但,我还是认为你的话有道理,如果放任大西军占据西南、西北,那便是养虎为患……到时,人无伤虎意,怕虎有伤人心啊……晋王或许不会,可难保有心人会利用或者挑拨……我不能眼见着国土分裂,成为历史罪人啊!”
  钱瑾萱慢慢点头,“确实是难为夫君了……只是,若一旦战事再起……我怕李海岳这边……!”
  吴争沉默了一会,摇摇手道:“先不必告诉她……况且,你的方法可行,先将晋王诳回应天府……如此,便可隔绝他与永历朝那边的联系,然后再慢慢劝说于他,想来,以晋王的胸襟,应该能体谅我的本心!”
  钱瑾萱稍作沉默,抬头道:“如此……夫君应该筹划入京事宜了!”
  吴争点头,“是啊,时不我待……但,还须将降服了这些与孤争权夺利的小人才行!”
  钱瑾萱掩嘴笑道:“夫君切不可如此说……这话要是传出去,夫君信不信,不出一日,杭州城里那些贤达能堵上门来,与夫君拼命?”
  吴争也哈哈大笑道:“找上门来好啊,孤就左一拳右一拳……教会他们,什么叫枪杆子里出政权……可惜啊,他们这些人,善于来暗的,防不胜防啊!”
  夫妻二人相互打趣调侃了一会,钱瑾萱看着吴争认真地道,“……请王爷还须敬重他们,切不可做出杀鸡取卵之事……那便是断了天下读书人的念想了!”
  吴争也认真起来,点头应道,“你放一百个心……孤从来都是讲理之人……!”
  钱瑾萱莞尔。
  ……
  西城,涌金门外。
  离西湖不远,有一座外面不显,但占地不小的宅子。
  宅门正上方,匾额上书着四个镏金大字——西陵别院。
  如今的杭州城,早已是寸土寸金,而能在西湖边有块地,那就非富即贵了。
  能有这么大一座宅子,且做为别院的,那就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了。
  很显然,这宅子主人,身份必定显赫至极。
  既然身份显赫,自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此时的西陵别院门里门外,车水马龙、人头拥簇。
  别院门口,一个身着百户戎装、年约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带着几个下人,满脸堆笑地在迎宾。
  “哟……竟是心简世兄亲自迎客……不敢当啊!”
  这年青百户连连还礼道:“原来是李世叔来了……家父等已在正堂等候,小侄这就为世叔引路。”
  “不敢,不敢……世兄只管迎客……我认路,自己进去即可。”
  “那……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世叔请!”
  瞧这称呼乱的。
  ……
  西陵别院正堂,此时早已经坐满了人。
  坐于主位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炽手可热的大将军府麾下左、右布政使——陈名夏和李颙。
  而紧靠二人坐着的,是按察使兼汉明半月谈总编撰张煌言。
  其余之人,皆是贤名满天下的江南名士,譬如,刚进来正在罗圈揖的刘余谟。
  刘余谟此人,家学渊源,是崇祯元年状元刘若宰的侄子。
  他自己也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
  做为真正的科班出身,刘余谟在士人圈里,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
  加上他做人圆滑,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混得更加如鱼得水。
  听听他在门外,自降一辈,称呼迎客的陈名夏的儿子陈掖臣为世兄,就可看出刘余谟为人的圆滑通透。
  此时,陈名夏轻轻地干咳一声,原本吵杂的堂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今日本官请诸位贤达来此,不为别的,只为国朝、社稷,及天下芸芸学子之福祉!”陈名夏意正词严地道。
  这话说完,满堂皆一片颂声。
  “藩台大人心怀天下……乃吾辈之楷模……!”
  “藩台大人德高望重……您尽管吩咐,吾等必马首是瞻……!”
  这般阿谀奉承之言络绎不绝。
  那边张煌言和李颙微微皱眉。
  李颙开口道:“……诸位请安静,静听陈大人讲完。”
  堂内又安静了下来。
  陈名夏扫视了一圈道:“咳……诸位心里想来都已清楚,今议政王殿下得今上禅位、登基在即,此本是我朝之幸事……”
  “……然,诸位贤达心里更清楚,议政王殿下起于绍兴府,之前所得功名,仅为上虞县禀生……”
  
第2277章
突变(二)
  “……殿下虽读书人出身,却于读书人不善,大将军府治下,至今未重开科举,其中之意可见一斑哪……视今日朝堂,我等竟要与往日贩夫走卒同朝为臣……如此,置天下读书人颜面于何地……着实羞煞了先人!”
  说到这,陈名夏分别看了张煌言和李颙一眼,“本官得殿下破格提携,忝居左布政司一职,按理说,该为殿下效犬马以报……然,陈某自小读圣贤书,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国朝计、为社稷计、为天下芸芸学子之福祉计……陈某本意,请张大人向殿下力谏废除眼下举荐取仕之法,重开科举……除内臣之外,外臣取仕皆由内阁决定……重组内阁,增设阁臣至十一人,增设军机大臣至九人,至少四人须兵部举荐……北伐军一分为二,由殿下与内阁各执掌一部等四项……”
  陈名夏说到此处,脸色黯然,竟还拿手擦拭了一下眼角,悲痛万分地道:“然诸位想来已经知道,藩司大人诚意劝谏,被殿下一口回绝……且有降罪之意啊!”
  堂内群议纷纷。
  刘余谟更是跳将了起来,大声呼道:“……诸位,藩台大人为了吾辈前程,不惜向议政王殿下力谏……吾等岂可坐视诸位大人蒙冤受罪……?”
  于是乎,堂内一片喧嚣声响起。
  更有人呼喊起口号,“我等须向殿下请愿!”
  张煌言回头看了李颙一眼,李颙不着痕迹地摇了摇头,张煌言沉默了下来。
  而此时,陈名夏抬了抬手,堂内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陈名夏忧郁地声调响起,“陈某赤心一片,只为国朝长治久安,绝无私心……可惜,殿下用人唯亲,不信我等忠义之士,反倒是宠信象马士英这等奸倿……陈某心痛啊!”
  这一边说着,一边擂起胸来。
  于是堂内又是一阵哗然。
  “陈某原本想着,以江南学院和商学院数万学子,联名向殿下陈情,然,诸位也知道,江南学院总督办是殿下的亲生父亲,自然是无法如愿的……故,陈某今日请诸位前来,就是想请诸位贤达,以自己之人脉,联络各自同道中人,与商学院万余学子一同,向议政王殿下请愿……就算殿下因此降罪,亦可向天下人展示吾等磊落之心……还请诸位不惜身家,为天下请命!”
  说到这,陈名夏起身,向堂内四圈作揖。
  堂内所有人起身还礼,脸上所露出的皆是慷慨悲愤之色。
  “吾辈愿追随藩台大人,向殿下请愿!”
  张煌言、李颙四目一对,也起身齐声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
  吴争确实没有预料到,事情突然会演变成这样。
  两日之后,杭州城内,突然出现了无数学子、生员的请愿队伍。
  他们的主要诉求统一,就是要恢复科举,废除荐举取仕。
  吴争得悉时,场面已经受控制。
  原本认为王一林之事,这是一个小插曲,最多是个小风波,可事实上,这显然是一场利益分配的博弈。
  但,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吴争依然不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吴争只是令大将军府辖下诸僚属,对游行的生员、学子进行开导、劝说,而不是立即派府兵及长林卫朝廷压制。
  因为吴争此时的心思,全是在外海战事之上,还有王一林与施琅的交接事情上。
  但仅仅过了一天时间,开始游行时千余人的规模,迅速扩大至了万人规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