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2/1807

  夏完淳急摇头道:“我怎会这么想……我只是想为陛下尽心罢了……!”
  钱秦篆手指指向钱默,“夫君听听二哥怎么说?”
  夏完淳脸色一变,转向钱默,“二哥在宫中当差,怎会来我府上?”
  钱默拱手道,“今日一早,我入宫当差,宋大人让我转句话给国公……!”
  “宋大人?”夏完淳脸色再变,“宋安?”
  “是。”
  “他让传什么话?”
  “不妨称病!”
  “……没了?”
  “没了!”
  夏完淳沉默下来。
  钱秦篆轻叹道:“夫君啊……是陛下在提醒你啊!”
  夏完淳至此终于明白过来,他明白为何首辅冒襄突然称病,也明白了徐孚远等人为何说份量不够。
  夏完淳一跺脚道:“这帮……匹夫,竟哄骗我至此!”
  然后向钱熙、钱默二人抱拳称谢道:“若非二位兄长前来示警……我今日就差点着了他们的道了!”
  这时,钱秦篆问道,“那夫君要如何打发中堂那些人?”
  夏完淳迟疑起来。
  “夫君啊……陛下都告诉你了啊!”
  夏完淳突然醒悟过来,大声道:“来人……去前面告诉诸位大人……本公病了……卧床不起了!”
  钱秦篆掩嘴轻笑起来。
  “果然是家有贤妻夫无祸啊!”夏完淳一挽妻子手臂,对钱熙、钱默二人道:“走,咱们饮酒去,不醉无归……这些日,本公在家养病不见外人!”
  四人相视无不莞尔。
  ……
  听闻夏完淳进了趟后院,就大病不起的消息。
  正堂十余官员,无不义愤填膺。
  这哄谁呢?
  就算哄三岁娃儿也差点火候啊,而堂中哪个不是宦海翻滚了几十年的人精,太瞧不起人了不是?
  于是,他们一个个地跳将起来,扬言要闯入后院,去找夏完淳问个清楚。
  只有徐孚远慢慢起身,喟叹道:“人各有志,勉强不得……就算没有他加入,该做的事,就算是粉身碎骨,咱们还得做……丹心一片照汗青,吾辈不求闻达于朝堂,只求为天下人谋福祉……!”
  十余人愤然拂袖离去。
  
第2324章
定都之争(九)
  都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汉明朝定都之事,按理说,其实可选项很多,不管是应天府、顺天府,还是松江府新城,皆可定都,而此事对民众而言,皆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朝堂之上,对于此事,也并不剑拔弩张,相反,甚至没有一个人由此公然向皇帝进谏。
  反对之声,皆在暗暗酝酿。
  究其根本,无非是利益二字。
  一国都城,牵扯了多少利益,哪怕是已黄袍加身的吴争,也算不清楚其中奥秘。
  但有两点吴争是清楚的,一是都城必须定在沿海,因为那时未来数百年,外敌极有可能侵犯的方向,二是应天府、顺天府水太混了,混到想干净就需要将一切推倒重来的地步。
  所以吴争的选项,就不多了。
  ……
  如果说宋安只是明里狠,那么马士英绝对是内里狠。
  马士英一到顺天府,第一件事就是全城张贴悬赏告示。
  悬赏啥呢?
  以重金奖赏来激励民众出首、举告在清军入城后,城中有哪些人帮着清军祸害自己同胞。
  这告示没错啊,但凡收复失土,官府皆会如此处置,只究首恶,协众不追,以此来迅速安定坊间人心。
  民众想过太平日子,那不得将那些祸国殃民之徒一一扫清,以可免日后被报复?
  所以,这告示应该说并不出彩。
  可问题出在两个字上——重金。
  之前官府贴悬赏告示,上面的重金是有数的,譬如赏银五十两、百两,了不起的也就三、五百两,不会再高了。
  可马士英不是这样,他是真花重金,但凡举报有效,赏金为查抄家产之后,赃款的百中取三,而且还特意加了一句,若最后赏银不足百两者,官府补齐。
  这就非常恐怖了,百中取三很好理解,一百两能得三两呗,也没什么可羡慕的,也不足以让民众削尖了脑袋去出首、举告的。
  可话反过来了,但凡敢于当汉奸的,哪个不是肥头大耳、家财万贯的,否则,清廷也看不上他们呀,所以,但凡查实一家,抄没个百八十万两的,几乎是轻松寻常之事。
  要知道,这是两朝京都,当年闯王入城,短短几天,从官宦府中查抄出数千万两白银,那么,举告者的赏金,能达到多少,怕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所以,马士英这道悬赏告示,可谓令人细思极恐啊。
  最重要的是,马士英随机从举告者中,取了一份,迅速查抄其宅,最后抄出金银合计五十多万两,而后,马士英大张旗鼓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万多两赏金如数奖给举告者,那可是白花花的两车银子啊!
  短短三天时间,招抚司衙门里递入的状纸,已经堆积如山。
  ……
  “马大人……你究竟何意?”宋安本不想掺,本来他就是奉旨协助马士英来的,可眼见如今顺天府这种情况,宋安都不下去了。
  宋安指着这满屋的供状,皱眉道,“马大人,你我北上时,陛下就一再交待,此时正是二次北伐之机,不可使得北方民乱……马大人如此大动干戈,是会激起民愤的!”
  民愤?
  对,还真是民愤!
  民众是愚昧的,这话,华夏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也无数次验证其正确性。
  民众如水,水是温和的,可水能掀起惊涛骇浪。
  操纵水的,绝不是水本身,而是风。
  宋安的话确实没有说错,马士英这种肆无忌惮的做法,确实会引发顺天府民乱。
  因为顺天府虽然已经光复,但只是光复,城中的人,还是那些人,无非是走了一些满人和依附满人的汉奸罢了。
  普通民众有他们独立的想法吗?
  没有!
  普通民众还是依附于各个世家豪门而生存,主家的意思,就是民众的意思,民众,没有自己的意思,就算有,也轮不到民众来表达,因为,没有资格!
  所以,光复的顺天府中,水,还是水,可风,未必是汉明朝廷的风,也未必是皇帝想要的风!
  对于副手宋安,马士英是非常敬重的。
  倒不完全是宋安手中掌控着最大的特务机构长林卫,而是宋安是皇帝的发小。
  以马士英数十年的宦海历练,又岂会、岂能不尊重宋安呢?
  所以,马士英满脸堆笑,亲切地对宋安道:“以宋大人之见,陛下令你我北上……所图为何?”
  宋安微哂道:“自然是让北人主动拿松江府的地交换关外之地……可马大人这几日所为,和陛下交待的正事何干……马大人,陛下要的不是银子,而是松江府土地!”
  马士英连连点头,“宋大人追随陛下日久,自然对陛下知之甚深,宋大人所言,那肯定是对的……不过,宋大人可知,说是松江府过半土地在北人手中,那北人……是何许人也?”
  宋安皱眉道:“黄河以北,皆可称北人。”
  “那宋大人可有具体目标……亦或是可按图索骥的名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