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1807

  太突然了!
  皇帝的前后两道旨意,迅速击穿了所有囤地人的希望,谁能预料到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变化?
  江南菁英们,不得不将手中所囤的土地抛售出一些,来填补向江南商会、汉明银行所贷的银子,可是,抛售的人一多,地价断崖般地下跌,由此需要更多的银子去补充他们在汉明银行的抵押……这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螺旋。
  已经有许多小“菁英”们在短短半个月里财尽破产,可问题是,此时哪有破产保护,这些人瞬间被打落尘埃,他们名下的工坊开始倒闭,而受雇的民众面临失业,而他们除了要面对从天堂到地狱的痛苦之外,更要面对来自原受雇工人的讨薪……
  有人寻了短见,有人被愤怒的民工生生打死……包括他们的家人。
  已经开始到中“菁英”们了,这很可怕。
  江南菁英们,在万分痛苦之际,岂能不将这怨恨,迁怒于始作俑者——皇帝身上?
  负责任地说,如果不是皇帝牢牢掌控着应天府驻军指挥权,那么,此时的应天府,应该是叛乱众起了。
  好在这波急跌,在每亩五百两附近暂时停止,给了他们一些喘息的时间。
  而苦苦支撑的大“菁英”们,不得不放弃兵变的选项,欲以大义进谏,劝说皇帝直接拯救松江府即将崩溃的地价。
  这不,奉天殿中跪满了请愿的大臣,连殿外都跪满了,许多品级不够的,就跪在从承天门至奉天门的甬道上。
  所以,吴争这句“……或许是有人在背后骂朕吧”,谁能否认?
  可谁又敢承认?
  既然不能否认又不敢承认,也就只能装聋作哑了。
  吴争见有人接话,将手中两份奏折挥了挥,悠悠道:“诸公啊,不是朕不体恤百姓……可你们所谏,实在是南辕北辙啊……让朕如何抉择?”
  这话一出,让所有跪着的朝臣们眼睛一亮……有门!
  原本想着,皇帝既然故意在打压前朝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不会轻易应允救市方案,大伙们今日进宫前,皆咬紧牙关,让家中准备了棺材,心里憋住一口气,不成功则成仁,是为死谏!
  哪知,皇帝的意思,并不拒绝拯救松江府地价,只是无法在两种救市方案中作出抉择。
  顿时,殿中窃窃私语声响起,压抑的气氛也迅速轻松起来,连带着殿外和甬道上的官员们,也长吁一口气,似乎笼罩在皇城之上的阴霾已经消散开来了。
  “启奏陛下!”
  这一声打破了满殿的窃窃私语,所有人的目光转向这声音的主人。
  李定国目光犀利,表情异常严肃,他语气坚定地道:“原永历朝臣之首批,已经抵达应天府,余下的,亦将于三日内抵达……臣以为,相较于朝堂诸公在京城已有宅邸……须以安置原永历朝官员为先,否则,必会引发臣子物议,指责朝廷不公!”
  这话又引发殿内窃窃私语声一片,从云贵而来的原永历朝臣,哪个不是五品以上的大臣,五品以下哪有入京安置的资格,都留在当地做地方官了。
  可饼子就这么大,这些旧臣的到来,势必会影响到此时殿中的大多数人,也难怪窃窃私语了。
  但,没有引发巨大反对声浪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原永历朝臣的数量不多,仅二百余人,每人给十亩宅地,也就二千多亩,还称不上会极大影响到饼子的分配,最关键的是,二千多亩地朝廷也须买,好歹能挺一挺如今一地鸡毛的地价。
  所以,没有人去反对李定国的诉求,在这一方面来说,李定国的诉求,其实是和他们一致的。
  可接下来,李定国的话,让殿中掀起一片反对声。
  李定国是这么说的,“……陛下,如今二次北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库正缺银子,臣以为拿国库的银子去拯救松江府地价,不值当!再则,陛下已经下诏暂缓迁都松江府,何不颁布明诏,彻底断了那些囤地居奇之奸商的绮念……如此,不但可造福民众,还可平抑松江府地价……!”
  李定国还未说完,殿中已经是一片反对声浪。
  按理说,李定国延续永历朝王爵封号,又是军机阁辅弼,理论上还稍压首辅冒襄一头,加上还有国丈之实,寻常官员岂敢违逆、顶撞李定国?
  
第2327章
定都之争(十二)
  可人要是被逼急了,还有啥事干不出来的,拼得一身剐,敢将皇帝拽下马嘛。
  礼部侍郎谈迁率先出列发难,“敢问晋王殿下,陛下之前暂缓迁都至新城诏书,是纳首辅等诸公进谏所致,也仅是暂缓,并无废止之意……怎么,晋王殿下这是想替陛下做主吗?”
  李定国闻听大怒,骈指喝道:“无耻小人……尔敢挑拨君臣乎?!”
  而此时,吏部侍郎张岱出列,迎着李定国手指,一脸庄重地怼道:“晋王殿下息怒……若按殿下所言,废止迁都新城,那是否可以理解为,朝廷无须在新城为二百余原永历朝臣,安置宅邸?”
  “你……!”李定国被张岱一句话给蒙住了,气得手指直哆嗦起来。
  而此时,吏部尚书徐孚远慢条斯里出来补刀,他悠悠道:“事关朝堂同僚福祉,更关乎江南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晋王,松江府地价……不得不救啊!”
  李定国想了想大声道:“……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收获颇丰,三万多亩地、近千万两银子,足以安置朝中众臣……就算有不足,适量一些也就是了,何须以国库之银救市?”
  这话一出,许多人脸色大变,心里一沉。
  也对,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的收获,确实解决了朝廷因缺少松江府土地的困境,可朝廷若不救市,那接下去,真能会死更多的人了,包括此时在殿中的许多人。
  好在徐孚远神色不变,他的一句话,直接逼退了李定国。
  徐孚远是这么说的,“……晋王的意思是,有了马、宋二位大人在顺天府的收获,朝廷可以立即迁都新城了吗?”
  这话诛心啊,但确实没说错,皇帝暂缓迁都的本意,是朝廷眼下没有安置千余朝臣和京城近万官员的土地,那现在有了,是不是该迁都了?
  这等于直接将李定国架在与皇帝正面对抗的火焰上烤啊!
  李定国愣住了,好一会,他顿足一叹,默默走回队列前头,再不吭声。
  龙椅上的吴争,面色看不出一丝喜怒哀乐。
  见李定国退却,吴争慢慢扫视了一圈,问道:“对于救市……殿中诸公可还有异议?”
  冒襄突然出列,向吴争郑重一礼,“陛下……松江府地价崩塌,看似只是一府之地,但实则关乎整个天下……若地价再度下跌,所有囤地之奸商定会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虽奸商罪有应得,可他们在江南商会、汉明银行的借贷,也会成了呆帐……如此一来,势必影响到江南大多工坊的经营,影响到无数百姓的生计……是以,臣恳请陛下下旨救市!”
  冒襄果然厉害,一出手就掐准了此事的主脉。
  他直接将救市的主因,由暂缓迁都,转移到了拯救江南经济和民众福祉上,如此一来,便有了绝对的大义!
  殿中静得落针可闻,近千双眼睛,看向吴争,眼神中的期盼,溢于言表。
  吴争颌首道:“既然都无异议,那就这么着吧……诸公所请,朕允了!”
  “陛下圣明!”殿中群臣齐跪大呼。
  看得出,这次称颂,绝对是真心实意的。
  吴争抬手按了按,道:“先别急,待朕将话说完……朕是允了救市,但话先说在头里,朕的内帑已经空了,朕名下和朝廷名下江南商会的股份也卖得差不多了,所得银子全交给了冒襄整备二次北伐了,这,你们都知道……那么,救市银子从何来?”
  殿中顿时寂静了,过了好一会,窃窃私语声再起。
  徐孚远出列奏道:“陛下……之前马、宋二位大人在北直隶的收获……土地自然是不能抛售的,但银子……可用于救市!”
  冒襄摇摇头,“仅凭七、八百万两银子,恐怕还托不起松江府地价……就算以此时五百两每亩的价格,这点银子,也就能购买万亩,要知道,地价会随着购买而上涨!”
  吴争只是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张煌言突然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救市未必需要将地价继续抬高……只须护住地价不再继续信下跌足矣!”
  这话让殿中许多人脸色剧变,不护价不抬价,这等于地价将维持于五百两附近,那么,被腰斩的地价,将成为事实,失去的财富,一年、两年,或许十年都回不来了。
  许多人蠢蠢欲动。
  吴争坐得高,见状干咳了一声,“咳……朕这番听下来,觉得张煌言所言,言之有理啊,这七、八百万两银子,抬价肯定不够,护价倒是有些成算……张煌言,你这策略朕觉得不错!”
  张煌言趁势躬身,“谢陛下夸赞!”
  得,有了皇帝背书,蠢蠢欲动的人,只能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直接咽了回去。
  吴争再次轻咳一声,“诸公啊……一个地价高企的松江府,成不了汉明朝的京都……诸位试想,千两一亩的地,这天下有几人能买得起……诸公常有进谏,说是要重开科举,试问,一科千余的新科进士,如何在京都立足……这是要断了朝廷纳才之路啊!”
  这话更让许多人的脸色惨变,他们揣度出皇帝此话的意思,松江府若地价高企,那么,就不可能被定为京都,这表示着松江府地价,再无重回千两以上的可能。
  若是象第一波下跌至七、八百两,那基本上都抗得住,毕竟,手中土地是从低价慢慢买上来的,无非是不赚钱或少赚点,可此时跌至五百两以下,那基本上囤地的人人都亏钱了。
  可那边,皇帝已经在作结案陈词了,“……朕以为,张煌言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国库的银子不能为囤结土地牟取暴利的奸商抬轿……冒襄,待马士英所筹银两运到,此事,就按张煌言之意办吧!”
  冒襄微微一愕,皇帝这是取了折中之策,两不相帮啊,高明啊!
  与其让殿中君臣最后闹到撕破脸,不如各退一步。
  遂率先拜倒,与众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可这一次的齐呼,明显不如前一次,因为,许多人心里苦得想哭!
  
第2328章
定都之争(十三)
  吴争傍晚带着夏惠吉出宫,轻装前往卫国公府。
  皇帝和新晋贵妃突然驾临,着实令夏府一阵手忙脚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