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5/1807

  汉明朝,从此进入了战争与内政并存的高速发展之路。
  ……
  汉明元年金秋。
  朝廷迁往中京。
  由此开创了一国京都无城墙的先例。
  国资司以租代售,将四万亩土地,平价出租给国内商人、平民,并将剩余的二万多亩土地,高价租赁给番商,此举,令朝廷在民间的威望提升了一大截。
  汉明元年初冬。
  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部共四万七千人,兵临清盛京城下。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和围困,清廷选择献城投降。
  清太后布木布泰、清帝福临、范文程、洪承畴等千余清臣被羁押,次月,奉旨由大运河押送至中京。
  清国灭亡!
  汉明朝接手了清国关外所有土地、人口,恢复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为军政合一建制,恢复了兀的河卫、卜鲁丹卫、福山卫斡难河卫等二十七卫的驻军,郢国公高一功、皖国公刘体仁分别被任命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被派往极北奴儿干,整个奴儿干都指挥使司麾下,共二十七卫,驻军五万一千人,以配合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部平定、肃清北方各部族叛乱、反抗。
  同时,重新开通了前明东西两条驿道,保证文书传递、贡赋粮饷的运送。
  汉明二年,元月。
  清太后布木布泰、清帝福临、范文程、洪承畴等千余清臣被押送至中京。
  城中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全城烟花礼炮齐鸣,臣民载歌载舞欢庆着历时十年得到的胜利。
  但从次日开始,舆情开始发酵,数以万计的民众在皇城宫门前,向朝廷建言处决鞑虏君臣、诛杀汉奸!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向皇城聚集,冒襄是实在没辙了,他只能入宫请皇帝示下。
  ……
  中京的整体格局,与应天府基本无异。
  倒不是说皇帝懒到不想做出改变,而是皇帝确实喜欢天圆地方、阡陌纵横布局。
  整个中京,也就皇城建了高耸的城墙,那还是冒襄率朝臣再三劝谏的结果。
  宫城里也有乾清宫,乾清宫也有乾清池,挖的。
  乾清池很大,占地方圆百亩。
  皇帝在钓鱼,这么天,皇帝每天都来钓鱼,池中有鱼,养的。
  在皇帝身后服侍的十多个内侍,心里也一直很奇怪,皇帝每天钓到鱼,却总是放生回去。
  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可他们不敢问,怕一问就惹恼了皇帝,虽然这天子真不象以前的天子,皇帝平易近人,却喜怒无常。
  譬如,皇帝不让宫里内侍下跪,这让宫里内侍、宫女实在是担惊受怕了好些天,后来才明白,是真的不用下跪了。
  譬如,皇帝允许外臣进入内宫,大伙都想不通,这内宫能让外臣进吗,要知道男女有别啊。
  再譬如,皇帝很少传膳,皇帝喜欢自己动手,宫里的御膳房御厨差点就失业了。
  不过,今日好象有些不同了。
  随着内侍前来禀报,首辅进见,皇帝正好收杆,一条青鲤。
  皇帝没有再次放生,而是口谕,“送去厨房!”
  ……
  “辟疆,你来得正好……朕钓了条大鱼,今日,你有口福了!”
  吴争爽朗的笑声,让冒襄苦笑不已。
  皇帝请客,臣子是多大的口福啊?
  可惜,皇帝不传膳,要自己下厨,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可冒辟多次劝谏,皇帝都不听,冒襄也就只能当作没看见了,总不能为了这事,去惹恼皇帝吧?
  可皇帝的厨艺,是真不咋样,倒不是说不敢恭维,而是根本无法入口。
  按皇帝自己的解释,说是锅太大、没调料、火候难以把控……瞧这话说的,御厨哪个不在背后翻白眼,埋怨皇帝要抢他们的饭碗?
  “陛下,臣就是来奏事的……家里已经备下了,就不叨扰陛下了!”冒襄陪笑道。
  “啧……!”吴争没好气地指着冒襄道,“冒辟疆,朕知道你嫌弃朕的手艺……放心吧,今日朕不动手,让厨房做!”
  冒辟疆听了,长吁一口气,拱手道:“……如此,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吴争哈哈大笑,一拽冒襄,“走,偏殿说事。”
  ……
  “区区千多俘虏,有这么难办吗?你是当朝首辅,是杀是留,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吗?”吴争古怪地看着冒襄,“……朕算是明白了,你冒辟疆是想祸水东移,让朕替你背锅……对吧?!”
  “……陛下,臣是真想不出辙了……若说尽杀之,那可是一千多人哪……可若不杀,舆情鼎沸,怕引起民愤……!”
  冒襄是真头痛,他觉得,若是在北伐时期,杀了也就杀了,可现在,敌人投降,清国灭亡了,天下尽入朝廷之手,说起来,这些人也已经成了天子子民,这个时候,若杀个血流成河,确实有悖圣贤之道。
  吴争呵呵一笑,“先喝酒,喝完再说……你好些日没来宫里了,朕想找个合适的人喝酒都没处找!”
  冒襄苦笑道:“陛下啊……您就不能先示下……臣也好陪陛下尽兴嘛!”
  “也对啊?”吴争呵呵笑道,“好……那朕先问你,这千余俘虏中,清人有多少?汉臣有多少?助纣为虐的铁杆汉奸又有多少?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身不由己的有多少?”
  吴争一连串的问题,让冒襄迟疑起来,试探着问道,“陛下何意?”
  “清人嘛,本就敌对,各为其主,无可指责……如今降了,既往不咎就是了!”吴争随口道,“清军入关,留发不留头,迫于无奈降了,于情可愿,只要没劣迹,给些回乡路费放了就是,其中有才学的,降级使用亦无不可……!”
  说到这,吴争脸色渐渐严肃起来,“可那些助纣为虐的铁杆汉奸必须严惩,不管是恶有恶报,还是杀鸡儆猴……绝不能放过一人!”
  冒襄稍作思忖,抬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其实也是如陛下这般心思……可问题是,如何鉴别……清宗室自然是无须鉴别的,人数也不多,仅二百多人,可汉臣呢,谁来证明他们是迫于无奈,还是甘心助纣为虐?尤其是象范文程、洪承畴等,罪证确凿,可他们皆称,为陛下做了不少事,而此役我军兵围盛京,他们劝说清廷投降,也出过不小的力……这真要论起来,是罪大于过,还是过大于罪……还请陛下赐教!”
  吴争笑了,点点冒襄,然后指了指宫女端上来的那条已经被烹了的鱼。
  “此鱼有错吗?”
  冒襄一怔。
  吴争继续道,“朕认为它没错……如果不是你冒辟疆进宫,朕会将它放生……可是现在,它成了一道佳肴,为何?”
  冒襄似有所悟地点点头。
  “帝王无情,指的应该不是帝王没有七情六欲,而是指帝王不该去辨别对错!”吴争悠悠道。
  冒襄皱眉,微微吸了口气。
  “朕的子民在皇城外聚集请愿,你冒襄是当朝首辅……”吴争将酒坛子重重往桌上一顿,“你是想胳膊肘往外拐,宁可屈了朕的子民,也要为那些无良无德之人讨个公道吗?朕是不是可以认为,你冒襄还是在同情所谓的同窗、同道、旧日同僚?!”
  这话诛心,冒襄悚然一惊,“可……可这其中未必没有冤枉之人哪?”
  吴争淡淡说道,“朕看不见,也不想看见!”
  冒襄心里一跳,“这……这就是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首辅所谏……朕准了!”吴争大声说道,“来……吃酒!”
  冒襄大惊,随即苦笑。
  准了?
  看来,这锅自己是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了。
  冒襄举杯,自嘲道:“多谢陛下指教……臣懂了!”
  吴争将酒一饮而尽,“……将清室中人尽数迁往东藩岛,按人头,赐清室中人宅子一间、土地百亩、银百两……总不能让人说朕抠嗖吧……哈哈?”
  冒襄惊愕,东藩岛?
  这不成发配海外了吗?
  冒襄刚要开口,吴争抬手制止,沉声道,“冒襄啊,朕不杀他们,还赐他们田地、钱粮,已是宽仁……你要再想待其优渥,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冒襄赶紧应道,“陛下圣明……臣遵旨!”
  “好了,事都解决,今日陪朕痛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