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6/1807

  “陛下请!”
  ……
  三日后。
  范文程、洪承畴等共五百六十余降清汉臣,被押解至大校场,接受公审。
  随后在一片“诛杀国贼”的呼声之下,被当众处决。
  而象祖大寿、韩爌诩等三百多人被朝廷赦免,其中一百多人被留用。
  朝廷的这般做法,赢得了民众拥护。
  可此时,北方出现了一个突发事件,其后果引发了朝堂两派对立。
  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部,奉旨平定、肃清北方尚未降服的各部落时,因有些部落拒绝投降,甚至联合起来反抗,沈致远率其麾下枪骑,屠了其中三个为首的部落,三个部落中所有男子,包括老人、孩子尽皆被杀。
  事情发生之后,原本持反对态度的陈胜、钱翘恭,钱翘恭保持了沉默,而陈胜却在另一个方向,效法沈致远,三天时间,屠了西边四个部落。
  七个部落的覆没,迅速逼降了整个北方,但凡汉明军旗过处,不见站立,只见跪伏者。
  可这事传到中京,朝臣反应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支持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认为迅速肃清北方,符合朝廷的战略和利益,应该为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请功。
  而另一方,则认为清国已经灭亡,北方诸部落臣服只是时间问题,而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有违圣人之道,须严惩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以儆效尤。
  没有中间派。
  这双方从朝堂闹到坊间,全城皆为此争论选择阵营,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自己也无法分辨孰对孰错的冒襄,只能去叨扰,正在宫里组织太上皇、皇后、皇贵妃诸女一起烧烤的皇帝。
  次日,皇帝诏令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回京述职。
  朝野一片议论声,但依旧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皇帝召回三人,是为了严惩训诫,而另一种则认为此时召回三人,应该是论功行赏。
  数日后,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回到中京。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宫城时,皇帝携皇后、皇贵妃亲自出迎至承天门外。
  于是,所有人都明白皇帝心思了。
  次日,皇帝下诏,晋陈胜、钱翘恭、沈致远三人为公爵。
  同时诏告天下,“圣人胸怀天下,但圣人有国籍!”
  
第2359章
后记一
  武统二年三月,陈国公沈致远尚长公主,皇帝主婚,亲自送嫁至陈国公府。
  四月,皇帝下诏,追封钱肃乐为郑国公,改谥号为文忠,晋钱翘恭为临安侯。
  同时,下诏为陈子龙平反,追封为邗国公,追谥文襄,封陈子龙嫡子陈嶷为陈川伯。
  次月,江南军校改名为汉明皇家军事学院,学院分设陆军、海军两部,晋王李定国成为学院第一位院长。
  皇帝册封宋安为新安伯、池二憨为青阳伯,同时分别迎娶陈子龙二女陈颀、陈颖。
  同月,军工坊改良后装填火炮,开始进入量产,内阁决议将军工坊分拆为二,改名为汉明军工厂,于广东肇庆府建第二军工厂,戚道昆为第一军工厂督办,陈守节为第二军工厂督办。
  吴淞造船所一分为二,于泉州建第三造船厂,沈廷扬任第一造船厂督办,冯京弟为第二造船厂督办。
  江南织造司一分为二,除杭州府第一织造厂外,分别为宁国府第二织造厂和温州府第三织造厂。
  六月,湖广大冶铁矿、绿山铜矿、城门山铜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先后被发现,朝廷迅速投入了巨资进行开采。
  宋应星的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研发出第一台火力发电机。
  九月,第一造船厂第一艘三千石蒸汽动力战舰“复兴号”下水,全舰装备并排式后膛炮七十二门,随即投入量产。
  武统二年冬,汉明朝南海舰队成立,施琅为第一任舰队司令。
  武统三年,三月,自中京至应天府铁路修筑完成,朝廷首次向国内臣民发行国债,面额十两,共计一万万两,利率为年息一分。
  五月,江南商会联席会议决议,江南商会改名为汉明皇家商团,莫辰博成为第三任会长,同时向国外商人发行第一批商业债,面额白银百两,共计债券总额五千万两,利率为年息一分二厘。
  六月,内阁决定成立第七部——汉明交通部,李颙成为第一任交通部尚书。
  同时内阁决议修建铺设应天府至顺天府、应天府至长安府两条铁路,世人这时才明白,朝廷和商团发行天量债券的用意。
  巨量的资金投入,使得西南、西北,因连年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土地上的百姓,终于找到了赖以活下去的生计,至少有千万人受雇于交通部,巨大的财力、人力让工程进度进展神速。
  七月中旬,郑森以三千海船装运五万军队,在海军张名振、王一林的护航下,分前后五波,登陆倭国九州,倭人猝不及防,仅三天功夫,不费吹灰之力占领长崎。
  才宣下三年的德川幕府第四代大将军德川家纲,在保科正之、大老酒井忠胜、松平信纲、阿部忠秋的强硬坚持下,聚集起各藩兵力十二万,对汉明军进行反击,汉明、倭国之战暴发。
  ……
  “朕给你的舰队,还用得顺手吧?”
  武英殿中,吴争负手站在舆图前,问道。
  施琅躬身道:“臣叩谢陛下信任……只是,此时郑森东征,臣却袖手旁观……臣不甘心哪!”
  吴争转身,看着施琅道,“倭国太小,尚不在朕的视野之内,有张名振、王一林参战,郑森占领倭国全境,只是时间问题……南海舰队始建,总得先练练兵吧?”
  施琅郁闷地应道,“臣……听陛下的。”
  吴争呵呵大笑,“朕明白你的心思……你仅可放心,日后有得是你为国出力的地方!”
  施琅闻听,脸色一喜,“原来陛下早有安排……敢问陛下,何处需要臣效忠出力?”
  “看把你急的……”吴争返身,指着地图上,拿手指敲击道,“不过还须先让你练练兵……此处如何?”
  施琅定睛一看,惊讶道:“安南?”
  “对,就是安南!”吴争颌首道,“南海舰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安南千年以来皆归北属,今日安南郑阮之争已有三十年,国力势衰,正是收回之时……”
  说到这,吴争斜了施琅一眼,“也正好给你练练兵……怎么,没信心吗?”
  施琅忙拱手道:“区区弹丸之地,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必不负陛下期望!”
  “多久?”
  “三月足矣!”
  吴争摇摇头,竖起两手指,“两月!”
  “这……!”
  “朕将厉如海所部暂调至你麾下,归你指挥……同时,朕只要安南降伏,受朕册封即可,无须灭国……你可有信心?”
  施琅一听,即道:“如此,两月足矣!”
  “好!”吴争满意地点头道,“去吧,去军机阁找晋王、卫国公,一应计划皆已定妥……朕静候你凯旋佳音!”
  施琅一愕,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皇帝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找自己来,只是令自己照章执行罢了。
  “臣遵旨!”
  ……
  武统四年二月初,琉球世子尚质,派遣王舅马宗毅率领庆贺使团来到中京,使团除了携带给皇帝的礼物外,还携带了表文、奏疏及故明敕印。
  同时,尚质在给皇帝的奏疏中也恳请赐发新敕印。
  皇帝允准,颁发册封世子尚质为琉球中山王诏书和敕谕各一道,赐镀金驼钮银印一枚,并派遣兵科副理官张学礼为正使,前往琉球宣旨。
  月末,施琅率南海舰队靠近安南沿海,北方郑氏正与南方阮氏陷入第四次战争,且落了下风,而此时,北方郑氏闻得天朝舰队到来,急派人向施琅求援。
  在几次交涉后,郑氏以安南黎神宗之名,答应只要施琅舰队助其击败南方阮氏,统一安南,便派使团前往中京,向汉明朝臣伏请封。
  随后,厉如海率军从内陆进入安南,施琅率舰队一路炮击助厉如海所部和郑军,势如破竹般地攻城掠地。
  仅一个月,汉明郑军联军攻破占城,南方阮氏灭亡。
  四月中旬,北方郑主郑柞逼迫黎神宗退位,并派遣儿子郑根携带了表文、奏疏,率使团北上请封。
  汉明皇帝允准,颁发册封郑柞为安南王诏书和敕谕各一道,赐镀金驼钮银印一枚,派遣使节前往安南宣旨,但与琉球不同的是,皇帝同时册封此时正驻兵于占城的厉如海为镇南侯,令厉如海移兵兰江,驻军八千,所需军费,由安南负责。
  郑柞虽然郁闷,但敢怒不敢言,安南自此有了汉明朝驻军。
  武统四年七月,施琅率南海舰队进逼马六甲,在近海一场大型海战,击溃了原驻军的英国、荷兰的联合舰队,由此夺取了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的得手,为汉明朝的西扩打开了大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