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1807

  “大概八千人!”
  吴争一咧嘴道:“才八千人就想待价而沽?”
  张煌言一听大惊,忙劝道:“吴争,可不能率性而为,这八千人若是歼灭,你麾下总得有损失吧,可反过来,你麾下就能得到八千人,这笔帐算得过来。”
  吴争安慰道:“放心,我不是不知轻重之人。这样,你们是怎么安排的,说来我听听。”
  张煌言道:“我已禀明监国,原本是想以张名振领其麾下水军从海上去接应的,但如今你提出北伐,那么就不必再让张名振接应了,可与你部会师,直接参与对苏州城的进攻。”
  吴争皱眉道:“你不是说他还与南边联络吗?万一他不想投我朝,怎么办?”
  “这……但不管怎样,总能减少鞑子的实力,壮大抗清势力不是?”
  吴争点点头,这道理确实不错,可吴争知道,很多时候,这所谓的壮大实际上是祸害之源,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就是这个道理。
  “那你们还叫我来做什么?直接派人传信给他就是了。”
  张煌言解释道:“如果派人传信,一来一往会耽搁很多时间,加上毕竟松江府在苏州府的管制之中,万一走漏了风声,反受其害。我们是想,以你出兵进攻苏州、松江两府为障眼法,这样一来,苏州府无瑕它顾,便于你暗中与吴胜兆商谈反正之事。”
  吴争点点头道:“好,这事我接了,不过事先说好,吴胜兆若朝三暮四、左右他顾,那我就弄假成真了。”
  张煌言正色道:“那是当然,我朝也不能容忍如此丑恶之辈。”
  事已说完,吴争笑嘻嘻地暴露出他的本意。
  “沈大人,当年你替先帝制造、测试海船,可有船样、海图留下?”
  
第205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
  沈廷扬是个明白人,不是明白人,也无法到达这个位置。
  象他这样纯技术的官员,没有些斤两,在明末官场这种大气候下,分分钟就被人踩下去了。
  “临安伯言下何意?”沈廷扬平静地问道。
  “我也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若有一天,率数千条海船,登陆天津卫,都是何等风光之事?”吴争一脸的陶醉样,直让人无法直视。
  自然这是装出来的。
  吴争同样也相信,以张煌言和沈廷扬能看出他是装出来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刻意装出来的。
  很多事,能心领神会最好,能心知肚明次之,熟视无睹则是最失败的。
  果然,二人脸色一变。
  沈廷扬是一连数变,许久才道:“临安伯有此雄心壮志,沈某愿意助一臂之力。”
  吴争大受感动,起身向沈廷扬郑重一揖,道:“若得先生相助,北伐大业定可如虎添翅。”
  沈廷扬赶紧起身,侧身相让,仅受了吴争半礼,然后回礼道:“若临安伯真能率水师登陆天津,沈某就算少活十年,不,少活二十年,哪怕现在让沈某去死,沈某也含笑相从。”
  吴争忙道:“先生可死不得,这数千条海船还没影呢?”
  三人相视,随即不约而同暴发出呵呵大笑。
  这就是心领神会。
  离开张家时,吴争故意落后了沈廷扬、张煌言几步。
  将一卷银票塞在了董氏手里。
  这动作差点让董氏认为吴争是登徒子,大喊出声。
  可看着吴争清澈的眼睛,董氏选择了闭嘴。
  当看到手中这一卷物什是银票(不是如同废纸的宝钞,真正的钱庄票汇,见票即兑,但只限在当地钱庄及分号使用)时,董氏再度惊愕欲喊。
  “嫂嫂,这钱来得干净,就如同玄著兄的人品一般,你悄悄留下,时常为孩子和这家,添点油荤。”
  董氏眼睛突然间就红了,她自然是知道张家如何落魄至此的,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父张圭章,天启四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
  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沦落至此?可自从张煌言毁家杼难,捐助义军开始,就变成这样了。
  吴争拍拍她的手背道:“往后孩子需要什么或者家中缺什么,就让人带信给我,或者直接去吴庄取就是。如果不是顾及玄著兄的心性,我本该每月派人送些银子来的。”
  董氏压低声音哽咽道:“多谢叔叔心意,可这如果让夫君知道,怕是会休了妾身。”
  吴争同样压低声音道:“他敢?!我的爵位比他高,他不敢!”
  董氏“噗嗤”一声被逗乐了,她自然听得懂吴争在开玩笑,张煌言真要是惧怕吴争官位比他高,也就不会强硬顶撞朱以海,被驱逐在朝堂了。
  可董氏同样明白,能被张煌言带到家中,当着自己的面,介绍为兄弟的,真得不多,既然是兄弟,便有通财之义,收下或许无伤大雅。
  于是董氏不再拒绝,收下了。
  ……
  一夜之间,绍兴、杭州府紧急动员起来。
  三日之内,征召民夫六万人,船只一千八百余艘。
  钱塘江上又见千帆叠影,万舸争流的场面。
  两府相隔不过三、四百里地,这有着一大好处,就是发动起来,非常快。
  都说船小好调头,明军北伐,占得就是迅速二字的便宜。
  隆武二年(1646)三月初七,吴争下令,嘉兴府驻军向苏州城发起进攻,同时,吴争亲率厉如海、池二憨率大军对松江府发起进攻。
  出发之前,吴争特地召见了两拨人。
  第一拨是陈守节、陈其材父子,他们是吴争的宝贝疙瘩,虽说吴争来自后世,可对于火炮,就算是这最初雏形的火炮,那也是半知不懂。
  陈家父子献上的六十三门火炮,其实称不上红衣大炮,充其量就是后世俗称的速射炮,是明朝仿制葡萄牙人的,射程近、威力小,更适合配备开花弹,中近距离压制敌军靠近,因为它的优点是装填、射击速度快。
  只有从多铎手中缴获的那八门,才叫真正的红衣大炮,几乎每门都在二千斤上下。
  这种炮威力强大,适合配备实心弹,轰击城门,沉重的炮弹挟火药之威,砸中城门时,可谓无坚不摧。
  所以,吴争特地将这些火炮集中起来,为陈家父子组建了正式的炮兵营。
  吴争虽然半知不懂,但有一句话是牢牢记得的,火炮的威力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越大规模地覆盖使用,威力越大。
  将二人召来,吴争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本官对火炮的使用和操火炮的能力不及你们父子二人,可本官要讲得是,这大小七十一门火炮,关乎到杭州城、绍兴府的存亡,更关系到这次北伐的成败。简单来说,你们父子左右着战局的走向。而要达成这一点,就需要每门火炮都能正常地使用,更要想什么时候用就能什么时候用。具体怎么做,本官指导不了你们,但这两点,你们必须替我办到。”
  陈守节凛然拱手道:“卑职自杭州城火炮集中使用之后,明白大人所说炮火覆盖的威力,卑职父子守着这些火炮至今,就为了抗清复明大业,这些火炮对卑职父子来说,比性命更重要,请大人放心,我等定鞠躬尽瘁,为大人分忧。”
  “好。本官放心去,去吧。”
  第二拨,只有一个人——莫执念。
  与其说是吴争召见的,不如说莫执念自己找来的。
  原因是吴争誓师之时,竟公然向敢死营承诺了一些力所不及之事。
  吴争的原话是这样,“……本官承诺,但凡敢死勇士残疾、阵亡者,官府赡养其父母归老、其妻改嫁、其子女成人……”
  这就是莫执念端着帐本急冲冲而来的原因。
  “主公,这事不妥,真不对,你得改……”
  吴争刚打发走陈守节父子,口干舌燥之下,啜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慢条斯里地问道:“哪不对了?”
  
第206章
这老头还真有点童趣
  莫执念急道:“主公,咱们说好,但凡与钱财有关之事,都得先商量来着,你看你……主公啊,你这承诺的可不是一杆子的事啊,如果是一杆子的事,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可你承诺的是一辈子的事啊,你想想,如今可是乱世……”
  说到此处,莫执念回身让两名侍卫出去。
  侍卫们望向吴争,吴争点了点头。
  两名侍卫出去时,顺手掩上了门。
  莫执念这才压低声音道:“主公可知道,若要完成大业,那得死多少人?战场之中,谁最容易死?死士啊!真有一天这偌大的疆土打下来,不死上十万……不,少说也得几十万啊,每个人都有父母、妻、子,这父母还好说,年事一高,没几年也就归去了,这妻万一不改嫁,你得养她一辈子?还有这子女,一个还好,要是有三、五个,你都得养活他们成人?你这一许诺,岂不把老朽及整个财政司都带沟里了吗?”
  吴争刚想开口,莫执念手一伸相拦,“还有,战争一启,这米价是一天天往上涨,原本一银一石,最多十天半月,就能翻一番,到时银子都不管事,管事的只是粮,敢死营死一人,父、母、妻、子女就算只有二人,一人一年至少得一石半吧,五人就得七石半,这可比养一兵贵了一倍不止啊,主公啊,你算明白这帐了吗?”
  说到这,这老头老实不客气地从吴争面前取过茶水来一饮而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