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1807

  这些都是问题。
  在场的除吴争之外,三个都是进士或者举人。
  他们对这方面远比吴争强,可他们一样沉默着。
  ……
  次日,总攻开始。
  苏州城确实没有预料到明军会突然北伐。
  他们甚至对夏完淳、钱肃典部的逼近,开始都以为只是当地义军。
  等南门被围时,才警觉到明军要反攻了。
  于是慌忙向应天府求援,并紧闭城门,采取了守势。
  这应对本来是没错的。
  但这种保守的作法,让夏完淳、钱肃典部几乎兵不血刃地跨过运河,逼近到苏州城下。
  当然,这在寻常时,没什么大不了。
  苏州城城墙厚实,城门坚固,城中兵力也不拘紧,就算来个五六万明军攻城,支持十天半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何况应天府必定会派来援兵,所以,守军并不认为这场防御战会输。
  也正是这么想,守军几乎只在城墙、城楼上严阵以待,从来没有想过派兵出城袭扰明军。
  可实际上,他们无法预料到,吴争会聚集起七十一门火炮(六十三门小炮,八门红衣大炮)对南门(盘门)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炮火覆盖。
  其范围之广、烈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前无古人。
  不过就算是这样高强度的炮火,南城墙依旧没有垮,确实坚固异常。
  可城门不见了,城楼垮了,城楼的守军几乎尽没。
  小炮用得是开花弹,尽朝着城楼、城墙上招呼了。
  红衣大炮可全用得是实心弹,那八门炮口指得可都是城门处。
  一个时辰之后,吴争下达了攻城令。
  骑兵冲击城门,步兵以云梯登墙。
  这一战直至天色将黑,可谓是惨烈无比。
  骑兵营面对已经破损的城门,硬就是冲不进去。
  而来自于城墙上的抵抗,几乎是没完没了。
  当天夜里,吴争在帐中召集了众将商议。
  “大人,这事有些古怪,据细作打探,苏州城中也就二万八千的守军,要同时防守南、东两向三处城门,按理说城中的抵抗不该这么顽强才是。”
  “是啊大人,除非敌军赌我军只攻南门,将所有人马全押在了南门。”
  钱肃典看了一眼他的侄子钱翘恭,这一战,骑兵营的损失确实很大,六百多骑兵阵亡,几乎是眼下全军骑兵的一成,这才第一天的战斗啊。
  “大人,要不明日我率骑兵兜去东面葑门试试?”钱肃典建议道。
  吴易斟酌着说道:“我以为,或许是应天府援兵已至。”
  夏完淳摇摇头道:“不可能,据我所知,应天府也不过三万守军,派军来援苏州,应天府岂不乱了?”
  这话说得有道理的,这么大一个南京城,多少明朝遗老遗少?
  占领才一年时间,谁敢唱空城计?
  吴争也在犹豫,该不该分兵去攻东面葑门,当然,真要分兵,仅派骑兵去肯定是不行的,可如果分兵,岂不攻城力量更弱?
  如果城中真的有援兵到了,万一出城反击,就麻烦大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吴争道:“不必了,明日依旧按原定计划攻城,东面有松江吴胜兆部配合佯攻,不必去理会。”
  吴易悠悠道:“大人莫要太相信吴胜兆,依我看,说不定他就临时叛变投了敌。或许城中抵抗突然变强,就是因为此贼率部投了清的缘故。”
  这话令吴争心中一动,这正好解释了今日城中抵抗源源不断的原因。
  难道吴胜兆真的又一次投了清?
  可这个时候,绝不能动摇军心,吴争道:“本官相信他不会做这种无耻之事,城中抵抗变强,或许还有别的原因。还望诸位明日作战,各司其职,力求破城。”
  “遵命!”
  众将退去之后,吴争终究是不放心,决定派斥候往东搜寻吴胜兆部。
  ……
  就在南门诸将都在怀疑吴胜兆是否已经投敌的时候。
  距离东门不远的吴胜兆连连打了几个喷嚏。
  要说投敌,吴胜兆还真不带眨眼的。
  可吴易确实冤枉了他,他投谁也不想再投清廷了。
  为啥?
  他恨啊!
  这世间的恨有些是有缘由的,有些是没有缘由的。
  自从被清廷申饬、罚了半年俸禄之后,吴胜兆还真没有想过再投一回清。
  他现在是在犹豫,究竟投绍兴呢还是投数千里之外的福建?
  该不该信吴争在松江城外对自己的许诺?
  吴胜兆已经到了东门,不过不是东南葑门,而是东北角娄门。
  甚至比吴争还要先到,毕竟他先启程嘛。
  可他下不了决心,攻不攻?
  只要一攻,就会有伤亡。
  
第216章
洪承畴亲自增援苏州
  乱世之中,军队就是自己的命。
  吴胜兆虽说在吴争面前叹苦博取同情,可吴胜兆只向强者曲膝。
  如果吴争这次失败了,其麾下大军折损,那么实力就不足以压服自己,自己还用跟着他干吗?
  自己还不得向绍兴府再提提要求、待价而沽?
  可问题是万一吴争要是真赢了呢?
  到时自己如何交待?难道说,自己率军在东门外从头至尾坐视了一场战役?
  当明军大炮炸响时,吴胜兆有过一次进攻的冲动。
  但发现后续明军并没有顺利破城时,吴胜兆的冲动就很快消失了。
  自己需要做的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吴胜兆决定继续观战。
  苏州城,清军确实有援兵到达了。
  但援兵不足以激发守军如此高涨的士气。
  随之而来的人,才是守军士气高涨的主因。
  这来的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汉奸,时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了。
  这厮原本是在北京的。
  因顺治对他的器重,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可去年,多尔衮的“剃头令”激起了江南汉人的强烈抵抗,多尔衮只能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来江南灭火,任命他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但对于“禁止机密”之事须与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参酌施行。
  如今勒克德浑去了江西战场,杭州府被明军光复,且明军顺势而上,进行北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