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807

  这就让洪承畴在应天府有些坐不住了,如果苏州一失,那应天府就会被明军包围,成了江南一座孤城,那就无法向清廷交待了。
  于是,细思之下,洪承畴亲自率一万镶黄旗八旗军前来支援苏州。
  在洪承畴看来,这或许是大势之下的一朵小浪花,虽然夺目,但如流星一闪而逝。
  在他看来,大明已经亡了,再顽强地反抗,只仅仅是徒劳。
  既然如此,何不顺势而为呢?
  洪承畴决定,亲自来辗碎这只小蚂蚁,从而为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再钉下一根铁钉。
  ……
  第二日,战斗依旧惨烈。
  连夜修复的南门终究还是无法抵挡明军的炮火,瞬间破碎。
  可城墙上清军的炮火,一样在明军头上施虐。
  骑兵依旧在对南门进行冲击,步兵依旧在悍不畏死地先登。
  人命在这一刻,仅仅就是个数字。
  哪怕他生前是一家的支柱,亦或者是人子、人夫、人父。
  吴争已经丝毫不动容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让他的神经大条。
  他现在唯一的心思,就在东面为何还没有发起攻击,吴胜兆,你可千万别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
  又是一天过去。
  城墙依旧在清军手中。
  就算有火炮的支援,明军的战损依旧比清军大。
  两日进攻,明军的伤亡已经达三千人之众。
  这几乎是参战兵员总数的二成。
  这样的消耗战是很残酷的,比得就是谁抗不下去。
  可也就是这一天下午,吴争终于知道城中守军为何会如此悍不畏死地抵抗了。
  攻城时,时有守军士兵不断地掉下城墙。
  有几个运气好的,摔在城墙下的尸体堆里,侥幸不死,就成了明军的俘虏。
  从他们的嘴里,吴争终于知道,洪承畴到了苏州城。
  这天晚上,吴争没有召集众将,只是一个人待在帐中木坐着。
  “禀大人,找到吴胜兆部了,就在真义镇以西数十里处扎营。”
  “可有进军动向?”
  “没有。据当地村民讲,吴胜兆部已经驻留两日了。”
  吴争闻听后,虽然愤怒,但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
  此消彼涨,如果吴胜兆部投敌,那敌人的实力就会大涨,现在至少能确定吴胜兆部还没有投敌,这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吴争想了想道:“替本官传信于吴胜兆,告诉他,苏州城中有洪承畴。”
  “是。”
  吴争不知道这话能不能让吴胜兆攻城,但吴争想试试,同时也告诉吴胜兆,清廷中有洪承畴这样的人在,就没有他吴胜兆的出头之日。
  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自己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清军涌来。
  而且,绍兴府已经传来消息,台州府失守,清军已经向温州府进军,同时已经有前锋向绍兴靠近。
  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虽然绍兴府有一万五千军队,可面对多铎和勒克德浑会师的兵力,恐怕是抗不住的。
  必须尽快攻下苏州城,威慑应天府,攻敌必救,才能围魏救赵。
  吴争开始召集死士营。
  ……
  苏州城内,东城的府衙已经被洪承畴征用为行辕。
  面对数十个文武官员,五十有四、脸型瘦削的洪承畴沉声道:“防守二日,我军依仗城墙之坚,居然数次被敌军攻上墙头,今日更是差点失守,诸位是想让本官在苏州城与城共亡吗?”
  从归降清廷起,洪承畴从不认为大明会赢。
  与其让天下万万百姓在这兵火中煎熬,不如让清廷一统天下,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嘛。
  “属下不敢!”众官员低头应道。
  一个文官道:“禀大人,自大人亲自率军来援,城中军民士气高涨。以下官之见,当遣一支偏师出城,袭扰城外明军,如此可乱敌军阵脚。”
  一个武官出列道:“禀大学士,明军攻克杭州、嘉兴两府,继而逼降松江府,士气正旺,如果出城与之野战,恐怕结果未必如愿。”
  文官回头反诘道:“董将军这可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董将军认为,大学士亲临苏州城督战,城中军民士气不如城外敌军吗?”
  武官怒道:“末将乃就事论事,这与大学士亲临城中何干?”
  另一名武官附和道:“末将以为董将军所言极是,出城野战,须分时机,我等能想到的,城外敌军主帅也能想到,若是遭遇伏击,恐怕得不偿失,请大学士三思。”
  洪承畴板着脸冷冷道:“不必出城。本官想看看,明日敌军如何攻城。诸位,说说明日城防部署、如何应敌吧。”
  
第217章
攻入苏州城,但这就是个泥沼
  之前那个董姓武官道:“城外明军若无火炮相助,以这数万人马恐怕无法对苏州城造成威胁。所以,要胜这场战斗,只须一个字——拖。末将认为集中所有兵力于南门,与敌军打一场消耗战。”
  之前那文官带着讥讽道:“董将军信誓旦旦地说,在南门与敌军打一场消耗战,敢问如何消耗啊,是消耗董将军麾下人马呢,还是消耗大学士带来的八旗军呢?还有,万一敌军分兵,从东面攻城,如果按董将军所言,集中大军于南门,到时如何应对,束手就擒吗?”
  董姓武将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怎么回答?回答是,就是承认要消耗带来洪承畴的八旗军,那意欲何为?
  如果回答不是,好嘛,明日之后的消耗战,就你部去消耗吧,他敢应下吗?
  另一名武官助言道:“以末将看来,城外敌军所恃火炮之利,不会弃火炮而分兵,因为转移火炮实在太费劲,而仅仅凭普通士兵,要攻下东面两座城门,非常困难,至少明军无法分兵上万人去东面。所以,末将以为,可往东面二门各派驻三千人,足以应对明军分兵之忧。”
  洪承畴微微点头道:“此话有理,准!”
  董姓武将冲助言武将微微点头道谢,而冲了那文官狠狠地一瞪。
  这些都看在洪承畴眼里,但他不加理会。
  他要做的,只是化解城外明军的进攻,赶在多铎攻下绍兴府之前。
  这样,平定江南的功劳才不会被多铎、博洛汲取。
  而这关键之处在于,在苏州城消耗掉明军的有生力量。
  由此,自己才能挥师南下,收复松江、嘉兴、杭州,与多铎隔江平分秋色。
  至于这种麾下官员之间的龌龊,洪承畴不想参与、更不想管。
  ……
  但洪承畴没有料到,城外明军会在第三日攻城时,以如此强悍的方式向他展示明人的血气。
  从攻城一开始,在明军冒着矢石接近至城墙、竖起云梯。
  这战场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登上云梯的是吴争的死士营。
  他们为钱而战,但他们不仅仅是为钱而战。
  利益的趋同,让他们悍不畏死。
  这很重要。
  军心、士气,在于上下一统,利益相符。
  任何没有利益做支撑的理想、信仰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
  只是这个利益,有大有小,有公义,也有私利。
  城墙上的守军,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