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807

  三千人的清军攻城部队被明军两路迅速击溃,大半人被当场格杀,少部分人溃散于田间荒野。
  宜将余勇追穷寇!
  朱以海、钱肃乐等人站在城楼上意气风发,下达了将战斗进行到底的命令。
  此时脑子清醒的人也有,譬如张煌言,譬如廖仲平……可他们无法左右整支明军。
  于是,明军一路高歌对城外清军的大本营,发动了此次战争以来,第一次反击歼灭战。
  其实话得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是战术而言,钱肃乐等人发动这样的反击战无可厚非,而且适当、及时。
  折损了近半的清军,此时兵力最多不足六千人,而出城击敌的明军却有万人之众。
  明军已经占据了局部兵力、士气、补给等诸方面有利因素。
  这样的条件下,取得局部战的胜利,确实是可以指望的,也是几乎可以肯定的。
  可将与帅的区别在于,前一个的本份是思考战术,后一个的本份是筹谋战略。
  明军此时缺少的是帅才,以战略目光去审视整个局势。
  钱肃乐终究是个文人,哪怕再豪迈悲壮,也不足以胜任领导起这么大的一次野战,他甚至没有给明军留下一支可以救急的预备队,而朱以海,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此时除了意气风发,没有别的了。
  朱媺娖说到底只是个十七岁的女孩,空有一付舍身为天下的理想,又怎么可能精通军事呢?
  在她看来,能赢,就是好事。
  加上对于吴争的抗令(主要是抗她的令),她同样憋着一肚子的气,能在此克敌制胜,其实与她内心的渴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她不去阻止的真正原因。
  朝廷上下,由此步调一致。
  可他们却没有时间去想,或者说根本就没往那方向想过,如果真能取胜,又何必弃驿亭转进丰惠呢?
  只要调丰惠明军协防驿亭,不就完了吗?
  驿亭和丰惠距离太近了,近到没有供明军歼灭城外清军,转来迎战驿亭清军的时间。
  如果城外只有一千以内的清军,或许可以在歼灭之后,再从容撤回城内防御。
  可那是六千清军啊,追随多铎入关的八旗军。
  就算是六千头猪,任由你杀,得多久?
  正因如此,明军在与清军激烈交战之时,多铎亲率大军,不期而至。
  对于明军来说,是不期而至,对于清军,却是如愿以偿。
  而明军最大的噩梦不是因多铎率大军赶来,而是从吴庄撤退的博洛率骑兵穿插至明军与丰惠城之间,截断了明军回城的路。
  明军由此陷入了清军合围之中。
  不仅如此,博洛骑兵还对明军后部发动了突击。
  战场局势瞬间扭转,如同一个天,一个地。
  明军士兵并非不英勇,可任何一个人,在满身热血的时候,突然被一盆冰水从头淋下,这种酸爽,都会导致士气的急剧低落,反差太大了。
  明军的进攻势头迅速停止,开始往后退。
  城墙上的朱以海、钱肃乐此时却傻了。
  特别是朱以海,他从驿亭城外拎过“泥炸弹”之后,这满腔的热血正熊熊燃烧着。
  杀光建虏,复我大明!这口号犹在他的耳边回响。
  可怎么就突然成了这样呢?
  钱肃乐急了,可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迅速下令,要亲率城中仅有的三千守军出城增援。
  这下张煌言真按捺不住了,坚决抵制了钱肃乐的决定。
  而这次朱媺娖也站在了张煌言这一边。
  三千守军,那就是城中数千伤兵加上妇孺的命啊。
  如果再出战,丰惠就是不设防的城了。
  官员们满脸悲怆地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无不涕泪交流。
  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认识到一点,自己确实不是指挥大军作战的那块料。
  廖仲平的性格,介乎于陈胜和厉如海之间。
  只是稳重不如厉如海,血性不如陈胜,但他的军事阅历、经验确实胜过厉如海,果断胜过陈胜。
  他在多铎援军到达时,便迅速下令,令己部脱离明军进攻序列,从侧面迎击多铎大军。
  此时的廖仲平,虽然还是千户,但他麾下一营,已经升格为绍兴府近卫,加上当时方国安叛乱,其部被吴争收编,后朝廷和王之仁瓜分了这支明军,廖仲平部已经扩充至三千人。
  这也是廖仲平敢毅然挥师迎击多铎援军的底气。
  好在丰惠城的格局不大,周边已经容纳不下多铎上万人的军队,加上多铎大军中也已经没有了骑兵。
  廖仲平部虽然独木难支,却也真的挡住了多铎大军,给了明军一丝喘息的机会。
  可博洛的骑兵,确实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仓促之下,明军根本无从防御骑兵。
  短短一柱香的时间,明军后部已经被博洛骑兵犁了一遍,至少数百明军阵亡。
  
第251章
应天府之战
  这样任人屠宰的格局不破,明军崩溃是早晚的事。
  所有将领急在心里,可一时间拿不出办法。
  形势万分危急之时,救星终于到了。
  陈胜与池二憨率军赶到,拯救了明军于危亡之间。
  沈致远迅速率六百多骑兵,冲击博洛尾部。
  池二憨部一分为二,一路由池二憨率领增援廖仲平部,一路由陈胜率领由另一面侧击博洛部。
  这近六千生力军的到来,迅速缓解了摇摇欲坠的态势。
  战局开始平稳,双方的战力取得了平衡。
  这个时候,钱肃乐终于做对了一件事,他两次提议将城中三千守军派出,直击之前被明军打得狼狈不堪的前攻城清军。
  而这时,朱媺娖、张煌言都没有反对,张煌言毛遂自荐,要求亲率大军出击。
  于是,这支三千人的军队,成了压垮清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铎的大军被死死地挡在了西面入口,无法加入战场。
  而战场中,原攻城的清军仅有四、五千人,加上博洛三千多骑兵,加起来不过八千人。
  而明军扣除廖仲平部和之前伤亡,还有约七千人,加上沈致远的骑兵和陈胜所率二千人,如今再加上张煌言率军出城三千人,总计兵力已经达到一万二千人之众,而这其中近一半是生力军。
  博洛骑兵虽强,但经过几次冲杀,马速已经降低,与明军步兵形成胶着,很难再发动高速冲锋。
  也就是说,在这个局部之中,清军已经落在下风。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明军倾斜。
  如果真能将这一部分清军击溃,那说不定绍兴府的历史还真能改写。
  因为折损了这一部分清军,多铎麾下除了留守驿亭和派驻绍兴府的人马之外,就只有他亲率的一万人了。
  这种兵力只能与明军割据相持,而无法碾压消失。
  可这仅仅是愿望,博洛战场敏感度非常高,他在确认多铎大军无法迅速突破明军阻击时,就迅速接管了战场清军的指挥权,下令以一千骑兵为先锋开道,另二千多骑兵殿后阻击,全军向北撤退。
  这个命令,拯救了战场清军。
  张煌言率部正在向北的路上,最北面的原攻城清军此时还未与张煌言部接触,从容而退。
  面对虎视眈眈的清军骑兵,沈致远不傻,六百多骑自然不能追击。
  陈胜部接近到沈致远部后面,停下了脚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