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1807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沈致远的这个方案,改变了接上去的整个战局。
  沈致远是个自认为是“儒将”的武将,他熟读过兵书,脑子也很机灵。
  往往想出来的方法,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意外。
  以火药去炸阵地前的树,可不是那么简单。
  这个时代的火药,威力也不如后世的炸药。
  炸人还行,可问题是炸树有种憋足了劲打一团空气的无力感。
  如果漫山遍野地埋设火药引爆,那得多少火药啊,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沈致远又出了个主意。
  让士兵在山顶每一块巨大岩石下埋设火药,这样只要点燃引爆,岩石就会被炸反,从而向下滚动,沿路所遇树木就会被撞断,只要炸动数十个岩石,就可以在阵地前清理一片空地来,至少让敌人失去了遮挡明军箭矢的天然屏障。
  至于没有清理干净的树木,可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次次清除。
  这个时候,清军的第二波进攻开始了。
  两侧山体,数千清军士兵弯着腰爬山,从上看下,如同一只只黑乎乎的蚂蚁。
  明军士兵按沈致远的方案,在山顶选择了一些悬空、或者埋在土里不多的巨岩,然后粗糙地在石连挖坑,埋设炸药。
  当一柱香后,清军出现在半山腰的时候,明军山顶阵地前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
  虽然有近半的巨岩在爆炸之后纹丝不动,可至少有一半的巨石,被爆炸的力量推动起来,向下翻滚而去。
  由慢至快,到最后便是“轰隆隆”“呜呜”地呼啸着往下滚去。
  所遇之障碍,不用说是树了,就算是同样的巨石,也被撞击得粉碎,然后就是一起往下冲撞,这种声势,可谓山崩之势。
  可怜数千清军此时是进退不得,眼睁睁地看着灭顶之灾降落在自己头上,然后在自然灾难面前,成了一坨肉泥,甚至连肉泥都称不上。
  而这不是全部,被巨石所带动的沿路断木石块,到最后已经成了真正的山崩,整个半山腰以下已经被浓浓的烟尘笼罩。
  如暴雨般倾盆而下的土木石块,倾泄至山下,甚至连备战的清军一部分都被吞没。
  这种惨烈的景象甚至连沈致远都看得目瞪口呆,他原本只是想清除阵地前树木的,可不想引发了一场猛烈的天灾。
  所有明军将士都目瞪口呆,而后齐声欢呼起来,“天佑大明!”
  多铎退了,就算他不甘心,但天意如此,他只能撤退,一天时间,他损失了数千人,再打下去,就不是错误,而是罪过了。
  他率军退至老槐村,原本明军建造的要隘驻守,随后向清廷上书请示。
  平岗山一役,雷声大雨点小,一天时间,仓促开始,又仓促结束。
  但结果,让清军吃了个大闷亏。
  得到多铎上疏的多尔衮,不得不下令重启谈判。
  因为,多铎这支军队有大半是抽调进攻福建的孔、耿、尚三王兵力,如果真要大量折损在绍兴府,那么进攻福建的战略就会受阻。
  左右权衡之下,清廷决定做出一些让步,尽快促使与绍兴府停战谈判的达成。
  五月初十,绍兴府与清廷的第二轮谈判开启。
  以战促和,这次明军的声调显然高了很多。
  经过三日谈判,清廷做出让步,以实际控制区域为界,就地停战,并将停战时间降至三年。
  吴争与王之仁商议之后,认为可以接受。
  双方决定在五日之后,也就是五月十八之一天,在应天府签署停战条约。
  应天府为签约选址,是吴争特意强调的。
  绍兴府做为一个非法定朝廷势力,在天下人眼中,最多只是一方诸侯,而非王朝,那么由敌人来认定绍兴府朝廷的合法性,反而更能说服天下人,从而达到吴争以南都号令天下的目的。
  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军事和外交的胜利。
  以区区绍兴府一府之地,牢牢把握住清军兵力的空隙,毅然北伐,直至光复南都。
  以区区数万兵力,连克松江、苏州、常州至应天府数府,不可谓不是奇迹。
  停战的消息传出,五月十八这一天,应天府万人空巷。
  数以万计的百姓涌到了洪武门前,要亲眼目睹这一盛况。
  代表绍兴府与清廷签约的是王之仁。
  而清廷派来签约的却是洪承畴。
  这不可谓不戏谑,不可谓不讽刺。
  原大明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如今竟代表清廷,来应天府这个大明南都,替清廷签署与绍兴府的停战协议。
  这太富有恶趣味了。
  洪武门前,早就搭起了一丈多高的木台。
  这是吴争的主意,不仅仅是他想看看千古大汉奸的面目,想来全应天府的百姓也想一睹这个卖国贼的真面目。
  当锣鼓声起,数乘绿昵官轿在数百清兵的护送下,来到木台面前。
  当首那乘官轿有些与众不同,别的都是前后各二人抬的四人轿,它是前后四人抬的八人大轿。
  在满城百姓压抑的骂声中,轿帘子被掀开,一个面目清瘦的半老官员从里跨了出来。
  吴争望去,此人面目竟不可憎,真应了一句古话,大奸若忠啊。
  洪承畴在十来名清廷官员的左右陪伴下,走上木台。
  王之仁起身拱手道:“久仰久仰,洪大学士一路西来,辛苦了。”
  这是客套话,也是外交词令。
  可洪承畴一边拱手回礼,一边左右四顾,口中问道:“临安伯吴争何在?”
  王之仁没有为难洪承畴的意思,加上这两次谈判,都是由他做桥梁与清廷交涉,听洪承畴问起吴争,便也不作假虚指,指着依旧大马金刀地坐着的吴争,对洪承畴道:“这位便是大明临安伯吴争。”
  
第264章
洪承畴吃瘪
  王之仁一边说,一边责怪地看着吴争,眼中之意,自然是指责吴争,毕竟双方已经准备签约,多大的仇恨也不至于在场面上给对方难堪不是?
  打归打,面子还得过得去,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可吴争就这么坐着,甚至连脸都别了过去,就象没听见,没看见一般。
  这种不客气让清廷官员为之怨恨,在这说明一下,来的十几名清廷官员,没一个是鞑子,竟都是汉人。
  吴争的不识礼数,却让吃瓜观众,满城的百姓为之一乐,他们太想看到洪承畴吃瘪了。
  可洪承畴却脸色不变,听王之仁介绍完,向王之仁告了个罪。
  然后绕了两步,行到吴争面前,郑重一揖道:“临安伯辖军,如臂使指,洪某佩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这下吴争避不开了,只好起身拱手道:“早就听闻亨九先生长得一脸正气,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吴争原以为在苏州、常州、应天府三战中可与亨九先生一晤,不想天意作弄,竟没给吴争这个机会,还好今日总算是见着了,也不枉我苦苦相待。”
  就是个傻子也能听出吴争话中的讥讽和不善,可洪承畴愣是装作听不懂,不仅如此,还大笑着上前,伸手抓住吴争的手,故作亲情地大笑道:“如此,今日洪某就与临安伯多亲近亲近,一解相思之苦。”
  这种亲近,让吴争混身起了鸡皮疙瘩,说实在的,吴争也没想搅黄今日的签约仪式,毕竟这是他点了头的。
  可心中对洪承畴的憎恶,让吴争不适时宜地表现了出来。
  吴争一把甩开洪承畴的手,向后一步,一脸的嫌弃。
  人啊,等到了一定的地位,就会有人上赶着讨好,就象洪承畴这样的,身边就会有无数的人苦于没有机会奉承。
  这下可好,就在洪承畴愣神之时,他身边一个伴同官员厉声喝道:“放肆,敢对我朝大学士无礼?!”
  这话如果是洪承畴当场发作,吴争还真没有办法回击,最多也就是相互怼上几句,最后还是该干啥干啥,毕竟个人的荣辱在利益面前,须让步。
  可被这个看起来是个汉人的清廷官员这么一喝,吴争找到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吴争笑了,笑得非常和善。
  他一边笑,一边转头对王之仁道:“兴国公见谅,吴争失礼了。”
  然后冷声喝道:“来人,将此獠拿下。”
  开玩笑,如今的应天府中,除了兴国公王之仁,还真寻不出能制止吴争的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