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1807

  就算十万清军现在攻城,只要吴争愿意,也可先于清军入城之前,杀了想杀的人。
  吴争话音刚落,明军士兵便一涌而上,向那个倒霉的官员扑去。
  可毕竟洪承畴是带着清军来的,随行清军见状纷纷抽刀出鞘,与明军对峙起来。
  场面瞬间变得不可控制。
  王之仁脸都绿了,连忙上前劝道:“临安伯息怒,今日毕竟不是动手的日子。”
  洪承畴也脸色大变,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堂堂临安伯竟会做出这等不着调的举动来。
  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何况仅仅一句喝斥?
  洪承畴急忙道:“临安伯息怒,本官麾下之人失言了,本官替他向临安伯求个情。”
  吴争施施然道:“亨九先生远来是客,吴争忝为地主,这个面子总还得给的。”
  这话让场内紧张气氛为之一松。
  洪承畴也吁了一口气,只要还讲理就行。
  不想吴争话我一转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来人,将此獠杖三十,以敬效尤。”
  这下连洪承畴也生气了,他沉声道:“临安伯,说起来他毕竟是大清的官,就算要处置,恐怕也轮不到明朝的官吧?”
  吴争反而笑了,“亨九先生所言有理,大明的官自然是管不了清朝的官,可亨九先生应该知道,此獠明明是汉人,却做着清朝的官,帮着鞑子来加害同胞,本官身为明官,自然可以替他的祖宗十八代,可教训一下这个数典忘祖的畜生。”
  这话就算傻子也能听出来,吴争在指桑骂槐。
  台下听到的,无不大喊一声“好!”
  洪承畴接二连三地被吴争羞辱,再好的脾气也憋不住了,他脸色狰狞地道:“吴争,你这是要搅黄今日签约,与大清决战吗?”
  瞧瞧,这就是威胁了。
  好在吴争混不吝,不识吓。
  “亨九先生说错了,我只是替此獠祖宗教训不肖后人,与今日停战签约何干?”吴争平静地说道,“不过话说回来,要停战也不是吴争求着贵方,这是双方共同所愿,如果亨九先生想继续打,吴争绝不阻拦,亨九先生完全可以带人回去,向清廷说明此间情况,继续开战。吴争手下兵虽不多,可只要我一声令下,这些人还是敢死的。”
  说到此处,吴争转向台下值守明军将士,大声问道:“若再开战,你们敢战否?”
  明军将士齐声暴发出怒吼,“敢战!死战!”
  就连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也凑了热闹,
  “打!打过长江去。”
  “杀光建虏!”
  “复我大明!”
  ……场面一度失控。
  看着脸色忽青忽白的洪承畴,吴争微笑道:“吴争只是个庄户人家出身,一年之间爬到现在的地位,也算是祖上助力了。来得轻松,就会不珍惜,所以,我想赌一把,赌凭你亨九先生还无法左右清廷的政策。可你,敢与我赌上这一把吗?”
  洪承畴愣住了。
  就算他地位再高,可他也只是个臣子,哪里能象吴争这般张狂?
  可事实上,吴争说得没错,如今这应天府中,吴争几乎可以一言而决。
  哪怕有王之仁在一边掣肘,可问题是王之仁会因为这事,驳了吴争的面子吗?
  显然不会,因为这无关王之仁的利益,相反,吴争许给他的八百万两组建新军和三公之位,足以让王之仁坚定地站在吴争这边。
  可洪承畴做不到,他知道清廷已经调不珍来了,也就是说江北四、五万清军已经是短时期内,清廷能召集兵力的极限。
  敢攻过江来与明军决战?
  
第265章
指桑骂槐
  开玩笑了,胜还好,败的话那就是一马平川,直取京津了。
  这据江防守和进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据江而守,这四、五万人足以防御十万乃至十五万敌人的进攻,可反之,明军一样可以用四、五万人来防御清军十万、乃至十五万人的进攻。
  被吴争这么一怼,洪承畴顿时哑了。
  这个时候,洪承畴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眼前这少年人,是个完全不讲理的人。
  听说还是个秀才,怎么就没有一个读书人该识的礼呢?
  “临安伯,你究竟想怎样?”洪承畴问得色厉内荏。
  吴争笑得很得意,虽然这是装出来的,但面目之可憎足以让洪承畴气得肺炸。
  “没想怎样,就是想教训一下这个数典忘祖的畜生。”吴争依旧不依不饶地指桑骂槐,“亨九先生可以放心,我绝不打死他。”
  洪承畴厉声道:“临安伯此举之荒唐,纵观古今,也找不出这样的先例来。”
  吴争无所谓地耸耸肩膀道:“那就算是我开先例了。”
  洪承畴张大着嘴巴无语。
  吴争转头下令道:“都傻站着做什么?还不拿下此獠,以敬效尤?若有人敢阻拦反抗,就地格杀!”
  这就是口衔天宪了,在这个城里,如今就是吴争的天下。
  明军士兵闻令再次涌上,这下那百来名清军老实了,他们看向洪承畴,其实他们心中都明白,吴争说得是真的,在此时的应天府中,他想杀谁就杀谁,恐怕天王老子都管不了。
  洪承畴没有将眼神与清军士兵对碰,而是仰首向天,从他滚动的喉节可以看出,他在勉力咽下一口口水。
  这个态度直接让清军士兵泄了气,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将那个倒霉的官员拽走,然后按在台边,“啪……啪”地打着板子,凄厉的哀呼声越来越弱,直到那厮昏迷过去。
  三十杖毕,吴争上前,拿脚尖点了点鲜血已经染红的屁股,然后对洪承畴道:“看,没死吧?若亨九先生不信,吴争可派军医为他治疗。”
  洪承畴已经不再顾忌到风度,尖声道:“不必劳烦临安伯了。来人,将他抬下去诊治。”
  然后回过头来,对吴争道:“一切如你所愿,如此可签约了吧?”
  吴争哈哈大笑道:“当然。”
  转过头去,吴争向王之仁道:“有劳兴国公了。”
  王之仁苦笑着应道:“份内中事。”
  吴争这才施施然点了点头,连个招呼都没和洪承畴打,顾自走下台去。
  这个时候,台下军民人群中突然响起一片欢呼声。
  ……
  这场与清廷之间的妥协,给吴争的名声造成了毁誉参半的后果。
  虽说吴争窜起时间不长,前后也就一年时间,可他的骄纵狂妄、雷厉风行的权臣形象和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形象,一直在绍兴府周边流传,被百姓津津乐道。
  大明,不,残明百姓太需要一个英雄了,被建虏压着打,已经六七个年头,其间虽有过小胜,但百姓听到的,却是一路败迹。
  一直到国亡君陨,一直到弘光朝降清,然后便是绍兴府危如累卵。
  百姓们从未象现在这么扬眉吐气过。
  一个多月的时间,从绍兴府一直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地光复应天府。
  什么时候,明军变得如此骁勇善战了?
  就在这个几乎是万众激昂的时刻,被世人敬仰的英雄吴争,竟与清廷媾和谈判,签订停战条约,这无疑是给百姓,特别是应天府百姓,特别是正在踊跃响应明军征兵令的百姓,当头一盆冷水。
  吴争从身边亲卫的口中得知,坊间酒楼茶肆的传言,百姓已经将他与洪承畴划拨在了一起。
  这让吴争心里很受伤。
  他无法去向天下人解释他的困境和为难。
  刚极易折的道理,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懂的,更何况是很多人根本不想去懂,永远无法去叫醒装睡的人嘛。
  可吴争也不容刚刚激励起的民心,因此事而迅速衰弱下去,这就无法统治这座古都,去抗衡江北虎视眈眈的清军。
  吴争需要做秀。
  所以,哪怕今日没有这个倒霉的清朝官员送上门来,吴争也已经做好了寻洪承畴茬的准备。
  而这个倒霉蛋的识趣,让吴争做得更简单直接了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