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1807

  钱肃典道:“可监国殿下是女子,怎能让陈子龙一班鸿儒心服?”
  钱翘恭道:“是啊,要是吴争早于殿下等人到就好了。可偏偏他还滞留在杭州……哎,真要闹将起来,夏完淳肯定不能弃陈先生于不顾,陈先生可是他的授业恩师,又与他亡父是挚友,这关系定不能让他置身事外。更难办的是,父亲对此事的看法如何,还不清楚。”
  钱肃典想了想道:“事已迫在眉睫,如今之计,最好还是保持现状,如此至少不会让几言闹得不可收拾。”
  钱翘恭皱眉道:“叔的意思是,按压陈先生等人,不让他们劝进?”
  钱肃典点点头道:“这是最好的办法,殿下已经监国有日,只要维持原状不变动,想来出不了大事。”
  “可陈先生的脾气你也知道,仅凭劝说肯定不是,你我又不能强行阻拦,这样会引起我部与夏完淳部的对峙。况且,就算将陈先生等人看管起来,可监国殿下到来,总不能让他们不露面吧?毕竟他是大明重臣,鲁王监国时授他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漕,唐王登基时也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等职,虽说他没接受,可终究身份特殊。”
  钱肃典一咬牙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先看管住,等监国殿下入城之后,再听听你爹的意思。”
  “那……好吧!”说到这,钱翘恭突然道,“可如果兴国公参合进来,又该如何?”
  钱肃典略一迟疑,道:“兴国公至今未露心迹,看来是选择坐观了,想来也是正常,他与靖海候走得比较近,监国殿下是靖海候迎来的,兴国公自然也会听听靖海候的意思再作决定。如此两相制衡,想必兴国公不会突然参合进来。”
  “那我……先与夏完淳商议?”
  “行。你就告诉他,咱们两不相帮,只听殿下的命令行事。”
  ……
  当天下午,洪武门前。
  陈子龙、徐孚远、宋征舆等人聚众于此。
  他们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当众进行演说。
  号召南京城学子士人、前朝达官显贵共同倡议拥立新君,组建内阁、共襄大事。
  吃瓜看热闹的百姓越聚越多,从开始看热闹,慢慢被陈子龙激昂的话给吸引。
  一时间,满城人心沸腾,围观的百姓高达十万之众。
  形势渐渐变得不可控。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洪武门前。
  
第348章
逼宫
  钱家叔侄闻报,见局势有些失控,随即下令,派出了三千军队,原本二人之意,只是想维持秩序,“顺便”将陈子龙等人看管起来。
  因事先知会过夏完淳,答应不会伤及到陈子龙诸人,并优渥以待,等殿下入京再释放他们。
  所以,夏完淳如约按兵不动。
  可陈子龙等人见军队到来,已经被关了近一年的他们,下意识中能想到的是军队要镇压他们。
  于是,情急之下,开始煽惑百姓,声称如今朝廷奸臣、权臣当道,鲁王被软禁,正待忠义之士奋起救驾,而如今朝中奸臣、权臣欲为一己之私,戗害忠义之士。
  这样的煽动,对于十万以上的无知百姓而言,是效果显著的。
  原本已经是热血沸腾的百姓,在这些士子的大声鼓动下,开始冲击前来维持秩序的军队。
  可想而知,三千人的军队,哪是十万民众的对手?
  特别是无法刀兵相迎的情况下。
  一阵冲击下来,上百士兵无辜而亡,上千人受伤,余下的竟被百姓拘禁起来。
  民心愤愤不平,还直言要清君侧、诛奸倿、保忠臣、救大明!
  这就是一场人为灾难。
  钱家叔侄闻服之后,大惊失色,迅速作出决定——平乱。
  五万大军,包括训练才一个多月的新军,被调动出去,一时间,城中就象战火临头一般,城中没有参合到洪武门的百姓,纷纷闭门关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可钱家叔侄兵马的调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
  夏完淳出兵了,他麾下一万多军队,随即从正西定淮门入城,直奔洪武门。
  这二路大军的调动,促使了王之仁出手。
  王之仁之所以一直不表态、不动作,不是因为他不想参合。
  而是他顾忌吴争,南京城中,能让他顾忌的也只有吴争。
  吴争的一万多大军,正囤于正阳门外,与洪武门最近。
  同时,王之仁下意识中,也不愿意与吴争起争执,在他看来,追随吴争的脚步,是现在最稳妥的。
  可二路大军的异动,让他受不了了。
  火中取栗,投入与回报的比例过大,这种诱惑不是谁都能抗拒的。
  不过王之仁毕竟是久居高位,心中还有一丝理性未泯。
  他下令,只对峙不敌对,只驻囤不进攻。
  ……
  应天府与句容之间,有个淳化镇。
  因为地处南京周边,往来人流众多,发展得比寻常小镇要好。
  大明一直在淳化镇设有役所,而清军南下时,此所一直被闲置着。
  虽说不大,但让朱媺娖一行歇歇脚,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廖仲平是个实在人,他忠于职守,部署完临时警戒之后,亲自出门巡视。
  不过廖仲平也不是太警惕,毕竟这距离南京已经近了,小股毛贼流寇,自然不是他所率数百近卫的对手,若真有大股敌军,南京也近在咫尺。
  他挎刀刚出了门,就见到一群人聚众而来。
  不过廖仲平没有在意,甚至还侧身避让,“见过鲁王、钱大人,见过诸公。”
  廖仲平拱手、欠身打招呼,却并未引来众人的回礼。
  一众人等与他擦身而过,连回个头都没有。
  廖仲平郁闷地轻拍了自己一嘴巴子,“叫你欠。”
  他心也奇怪,都快到应天府了,有什么事,需要这么急促地进见监国殿下,就不能到了应天府再商议吗?
  可心中奇怪归奇怪,他也没有资格去阻拦这些人。
  这群人,哪个不是朝廷支柱,恐怕再低的官阶,也比他高三级。
  廖仲平自嘲地笑了笑,继续抬脚去巡视了。
  役所正堂之内。
  朱媺娖刚刚端起才沏好的龙井茶。
  郑叔小心地提醒到,“殿下……烫。”
  朱媺娖微微一笑,轻启朱唇,正欲浅尝。
  就听见堂外近卫大声道:“鲁王殿下、钱尚书……”
  朱媺娖没有收敛笑意,只是将杯子缓缓放下。
  这又是有什么急事了,让诸多重臣联袂而来。
  不得不说,朱媺娖现在的心情是愉悦的。
  哪怕之前与吴争的意见相左,哪怕朝中诸事繁杂,也哪怕朱媺娖心中清楚,朝廷中的敝端和对立无法调解。
  可对于复归南京,朱媺娖无疑是欣喜的。
  不为别的,只为那故去的父皇。
  “父皇啊,你可知道,我朝真有北返南京之日啊。”朱媺娖的心里除了欣喜,还有近乡情怯。
  “臣等参见监国长平公主殿下。”
  朱媺娖一愣,这不过是个小镇,不是朝堂之上,为何诸公如此郑重其事,难道是出了什么意外?
  朱媺娖不禁心中一沉,“鲁王、钱大人,是出了什么事吗?”
  朱以海没有回答,只是向前一步,然后转向,往右站在了诸臣首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