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1807

  “井底之蛙!”王之仁随口喝斥道,“区区九府之地,周边各县尚未彻底掌控,连大明一行省都称不上,也敢谈争?北面鞑虏、南面隆武、西北义军,哪个是好相与的?真要是本公有非份之想,不出半年,便是死与葬身之地。”
  王一林毕竟不是傻子,他忙道:“侄儿愚钝,只是……你说这吴争看起来也是个聪明人,怎么就……把那些祸害引到南京来了呢?”
  
第346章
就凭他们?
  王一林可是说出了心中的怨言。
  吴争离开南京去平岗山,这南京城就是王之仁一人说了算。
  做为王之仁的亲侄儿,又与吴争有过同袍之义,这南京城中,他王一林那是可以横着走的。
  说他能一言九鼎,绝对不为过。
  这些天,虽说王之仁管得紧,王一林倒没有象当初方国安在光复杭州城时,纵兵哄抢了半个杭州城,可各路人马,特别是降过清的那些达官富商,无不哭着喊着往他口袋塞银子,他的宅邸前,哪天不是车水马龙?那都是给他送钱的。
  短短半个月,王一林就成了腰缠百万贯的土豪。
  可如今,监国殿下要归京了,朝廷文武百官也要回来了。
  他一个副指挥使,那算个蛋啊?
  所以,王一林听说吴争引朝廷北迁,心中的怨意如同守寡多年的妇女一般。
  说不清道不明,真想咬吴争一口。
  王之仁突然睁开眼,瞪了王一林一眼道:“刮得够多了,是该收收你的两只手了。”
  王一林嘿嘿笑道:“侄儿没偷没抢,都是那些混帐孝敬的。”
  王之仁道:“要识时务,懂得见好就收。否则,等朝廷归京,被人捅出去,到时本公也护不了你。”
  王一林连连应是,可一下又对吴争抱怨起来,“都是这小子惹的……”
  “闭嘴。”王之仁厉声喝斥道,“吴争已经是朝廷册封的靖海候,你道他还是当初你麾下的小百户?不知礼的蠢货。”
  王一林嘟哝道:“我也就是背后骂骂,见了面,还不得称声候爷。”
  王之仁瞪了他半晌,叹气道:“你啊,让你多读书,可偏偏就不听。”
  王一林吱唔道:“叔父知道的,侄儿生来不是读书的料。”
  王之仁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突然道:“你说,新编水师会不会归入朝廷辖制?”
  王一林一愣,回道:“这不可能吧,练兵的是叔父,出钱的是靖海候,朝廷凭啥想要?再说了,只要叔父和吴争不同意,朝廷难道还来抢军权不成?”
  王之仁怒瞪了王一林一眼,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你道吴争愿意引朝廷北迁?所谓时势不可逆,大明虽亡,但明室还在,明臣还在,明人还在。天下人心依旧思明,朝廷如果真执意收回水师军权,难道还真造反不成?”
  王一林嘟哝道:“造反就造反。”
  气得王之仁狠踹一脚,喝道“滚!”
  可王一林与叔父相处多年,早已习惯了王之仁的脾气。
  只要王之仁还在骂人,他就插诨打科,只有王之仁脸色如冰,眼睛迷起来,那就得避得远远的,否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王一林此时自然不会滚,他道:“叔父是担心新建水师被朝廷抢走?”
  果然王之仁就象忘记了刚刚喝出的“滚”字,缓缓点头道:“不仅如此,朝廷一旦接手了钱家叔侄所编练的新军,那么本公也不得不将水师拱手让人……哎,这吴争啊,连封书信都没有,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王一林道:“叔父也别太担心,这小子……呃,靖海候不是那些愚忠之人,他精明着呢,还够狠。当初刚去梁湖,他就敢带着他的兵闹事,将我麾下几个百户那一顿打……要不是我赶到,还不知道出什么乱子呢。这样的人,会轻易吃亏?我反正不信。”
  王之仁古怪地看向王一林。
  王一林一惊,赶紧道:“叔父息怒,侄儿乱说的。”
  王之仁“呼”地吁出一口长气来,居然微笑起来,“你说得对。还真是我执拗了!”
  王一林不解地问道:“叔父这话何意?”
  王之仁笑道:“我一直担心,朝廷会收走我新编练的水师,可你的话点醒了我,朝廷不会……也不敢收走我的水师。”
  王一林反而更不解了,“叔父,我没说……没点醒你啊?”
  王之仁斜了一眼道:“你说吴争是个精明、心狠,不肯吃亏之人。”
  “是啊。”
  “既然吴争如此心性,自然会有应对朝廷北迁之策,既然他已经有了对策,我又何必杞人忧天?”
  “可,不是吴争要收回叔父水师,而是朝廷要收回啊?”王一林脑子里已经是一头浆糊了。
  “啪。”王之仁抬手拍了王一林一记脖拐,笑骂道:“既然吴争有应对之策,那么朝廷那些老奸巨滑的文臣们,又怎会任由他独大?如今能与吴争抗衡的,除了本公,还有谁?既然如此,本公为何还要担心朝廷会收我兵权?”
  王一林大悟道:“原来朝廷是为寻求制衡……对了,叔父想必已经听到了风声,陈子龙等人这几天可是声势闹得很大,四下串连,说是有鲁王在朝,监国殿下身为女子,不宜就任监国之职,还说如今南京光复,理当请鲁王晋帝位,以正天下视听。”
  王之仁嘿嘿一声冷笑,没有搭理。
  王一林不甘心,带着怂恿的意思道:“叔父,南京城可是我们和吴争他们一起打下来的,这些个文人刚被咱们从牢中救出来,先不说感谢,就连这么大的事,都不来知会一下咱们,这太说不过去了吧?”
  王之仁脸色一凝,斥道:“你只管擦拭好自己的屁股。”
  “是。可叔父也不能这么任由他们胡来不是?”
  “什么叫胡来?”王之仁的声音大了起来,“南京光复,拥立新君,理所应当。面对北方强敌及南面隆武朝,我朝名不正、言不顺,拥立新君未尝不可,怎能说是胡来呢?”
  王一林嘀咕道:“可叔父是当朝堂堂兴国公,手上又掌控着数万大军,拥立新君,如此重大之事,总不能让他们一帮子刚从牢里放出来的文人一言而决吧?那……那也太不给叔父颜面了。”
  王之仁脸沉如水,细看能发现,这其中泛着一丝铁青色,他冷声道:“就凭他们?”
  王一林听了反而一喜,问道:“叔父是早有对策了?”
  王之仁指指门外,“出去,从今天起,收敛着点,别给我惹祸。”
  “是,是,侄儿听叔父的。”
  
第347章
酝酿剧变
  无独有偶,南京城西南面,聚宝门外,有个要隘城,名叫越城。
  原本是拱卫南京城之用,而此时已经驻囤了数万大军。
  其中,有三万多人,是刚由钱肃典叔侄编练的新军。
  而此时,这叔侄俩同样为监国及朝廷的到来纠结着。
  他们叔侄可谓忠义之士,从小受钱肃乐思想的耳闻目染,对于忠国忠君无须置疑。
  但叔侄俩却是年轻人,年轻人心中渴望改变,不仅是改变现状,还想改变未来。
  如果仅仅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武夫,那么也就听命行事就罢了。
  可他们叔侄,却是饱读诗书之人。
  读书识礼义,但读书一样会让人知道许多书上不曾提及之事、之物、之礼。
  这就象是地上一只蚂蚁,越来越强壮的同时,它渴望爬得更高,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它发现或许飞上天,才能看到得更多。
  如果二人不逢这乱世,或许能安分守己,进个举或者进士,做个县令或者更高一些。
  但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千户,经历了血与火拼杀的千户。
  投笔从戎,有思想的文化人成为了武将,这是非常有破坏力的,反之也非常有建设性。
  “九叔,你说靖海候是怎么想的?原以为他是个曹操,可如今看来,似乎是错怪了他。”
  钱肃典同样困惑,“我也无法理解,按理说,将监国拦在平岗山,对他而言易如反掌,随便一个理由,就能制止朝廷北迁,这样就能使得他在应天府,统揽全局。而你我心里都清楚,不管从私欲还是公义,由他来掌管应天府全局,更符合如今的形势所需。监国殿下他的心思,太难揣摩,殿下监国一年以来,虽然英明公正,可毕竟是女子,不懂军务,对北伐光复恐怕力有不逮……哎,他的心思,太难揣摩。”
  “是啊,不过这样也好,如果他真有异心,你我恐怕真难说服先生和爹爹,到头来,这事还不闹得家中鸡犬不宁?”
  钱肃典瞪了侄子一眼,“朝三暮四,取祸之道。你我既然有心改变这个天下,就应该执着己见,岂能朝令夕改?况且,朝堂之上,令出多门,居高位者庸庸碌碌,不思反攻北伐。如此下去,清军南下之日不远矣。”
  钱翘恭苦着脸道:“你当我不愿意啊,可如今先生等一众早已枕戈待旦,欲奉迎鲁王升阶登基称帝,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私下有过沟通,若父亲也赞成此事,那此事就已经成为定局。就凭你我二人,如何改变,况且靖海候若也赞同,你我又如何劝说,总不能按着牛头强饮水吧?”
  钱肃典皱眉道:“此事确实难解,监国殿下是女子,劝进登基难于服众,本来如果靖海候能滞留朝廷于平岗山,只要人不到,就算城中这些人想要劝进,恐怕也难以成事……哎,都怪这吴争。”
  钱翘恭道:“可眼下,夏完淳等人都还在等候你我答复,他可说了,奉信为主,他不参合,可若真要为此事引起内讧,他宁可卸职回松江府打渔去。”
  “是啊,强敌当前,这事确实棘手,如今城中三方鼎立,兴国公、夏完淳及你我三部,兴国公实力最强,你我次之,夏完淳部最弱。本来靖海候若在,此事可一言而决,可他却去了平岗山,他的麾下将领对此事的态度又非常推诿,一问三不知,只说全凭靖海候之意行事。这样下去,恐怕监国与鲁王对尊位之争,就不可避免了。”
  钱翘恭突然道:“若立鲁王,结果就是若在绍兴一般,依我之见,只要吴争不反对,还是拥立监国殿下升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