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1807

  莫执念问道:“可如此频繁地加征,同样会引起番商的不满。”
  吴争笑了,“在欧洲,我军势力鞭长莫及,可在杭州,本候的眼鼻子底下,他们得懂道理,特别是懂我讲的道理。”
  莫执念和莫亦清闻听愕然,心想这哪是道理?
  整个就是不讲道理嘛。
  “有句话,你们一定没有听过。”吴争憋着笑道,“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
  莫执念有些懂了,莫亦清似乎也有些领悟。
  吴争道:“你们心中一定奇怪,我为何要花如此巨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去购买、雇佣,甚至派遣人去学习铸造火枪?”
  莫执念应和道:“是,正如主公所说,其实应对北方八旗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征募大军,建造坚固的城池,据坚而守。事实也证明,火枪对于敌军骑兵,效果并不是……太好。”
  吴争听了严肃起来,“莫老是没有见过西班牙对尼德兰的战争,和欧洲三十年战争,不同于大明的突火枪,西方从火绳枪演变成隧火枪,火枪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良。虽说射击速度还不足以与北方骑兵抗衡,但火枪成为战场主力之势,已经不可逆转。”
  莫执念瞪大了眼睛,他不明白,自己是不知道什么西班牙对尼德兰的战争和欧洲三十年战争,可你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人,又如何得知此事?
  吴争润了润喉咙,继续道:“南方不产战马,云贵的滇马也不能与北方马相抗衡,我朝又只有九府之地,无论从军事还是财力,都不足以渡江北伐。另辟蹊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莫老可知道,真要有了一支新式的火枪军队,和多达上千门的火炮,那么长江北岸,任何防御就如同一堆稻草墙,我军兵锋所至,摧枯拉朽一般。”
  莫执念祖孙,被此时吴争所表现的神色和气势所慑。
  “主公英明。”
  深吸了口气,吴争道:“不仅如此,莫老心中想要的,也可能因一支强大的水师而实现,试想,如果有一天,我朝强大的水师巡弋于几大洋之间,区区海盗岂能不闻风而遁?那时,莫老想要的直销通道,便可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而不仅仅限于古丝绸海路。”
  莫执念饶是已经花甲,也被吴争描绘出的恢宏所震惊,他躬身道:“老朽定鞠躬尽瘁,倾尽全力,助主公早日实现此愿。”
  莫亦清张着她的美目,脸上洋溢着一种异样的光晕,她以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吴争道:“夫君天纵之才,清儿也愿为夫君心中大业,尽绵薄之力。”
  吴争心中有些得意起来,他对莫执念道:“我就要北上南京,与卫匡国说好派往欧洲的二百人选,还须仰仗莫老遴选。”
  莫执念应道:“主公放心,这事老朽定亲历亲为,挑选聪明伶俐之人。”
  吴争摇摇头道:“还须人品上等。”
  “是。”
  “莫老心中可有总理这二百人事务的人选?”
  莫执念想了想道:“这……老朽一时还想不到合适人选来。”
  吴争突然往莫亦清方向看了一眼。
  莫执念一惊,急声道:“主公,虽然清儿聪慧,可终究是个女子,此去数万里,怕是不妥吧?”
  莫亦清倒是坦然与吴争对视,她道:“若夫君信任清儿,清儿倒可为夫君分忧。”
  莫执念是真急了,“清儿,休得胡言!”
  吴争右手一抬,阻止了二人,说道:“两位误会了,我并没有要派遣清儿去异国他乡的打算,就算清儿愿意,我还不愿意呢。我只是在想,这个人选,需要是自己人,方可安心。”
  莫执念听了吁出一口气,在他心里,孙女莫亦清的重要性,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重。
  如今的吴争,已经不是半年前的吴争,莫执念追随吴争的心意,前所未有地坚定。
  而莫亦清,就是自己与吴争之间最紧密、最顺畅的纽带。
  
第345章
他也难啊!
  这纽带,只有莫亦清在吴争身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万万不能派去数万里外异国的。
  所以,这一次莫执念惊得不轻,一时间揣测不出吴争既然不是想要清儿前去,为何看向莫亦清的原因。
  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吴争,听他说出些什么来。
  莫亦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她是个聪慧女子,聪慧的女子都会想出去看看,特别是被关在莫宅十几年的聪慧女子。
  可她心里也同样明白,以她的身份,确实不是前往异国的合适人选。
  所以,也就不说话了。
  吴争扫了一眼二人,突然说道:“莫老,清儿的父亲现在何处?”
  莫执念心中一动,赶紧道:“不瞒主公,之前老朽长子,也就是清儿的父亲,带着他的兄弟们出外地经商,此时他应该在处州府一带。”
  处州府,金华以南,与福建交界,路程倒是不远。
  吴争问道:“莫老对令郎如何评价?”
  莫执念想了想,如实道:“沉稳、干练,稍显固执,守业有余,创业不足。”
  “人品呢?”
  “主公若有意抬举犬子,老朽作保,他定能忠于主公。”
  吴争点了点头,道:“是不是抬举,目前还不知道,不过富贵险中求,令郎不惑之年,虽年大了些,但为莫家争份荣光,还不算晚。既然莫老愿意作保,那就赶紧传信让他回来吧。”
  莫执念大喜,他驱逐几个儿子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他欲追随吴争,可吴争当时不过是个千户,虽说因光复杭州城,收拢了三万降兵变得势大,但终究没有入得了清儿父亲等兄弟的眼。
  莫执念又因为莫亦清适时展露出她与众不同的才华,一气以下,打算更换继承人,这才将莫家几兄弟“流放”了出去,为莫亦清的上位铺路。
  可毕竟是亲生父子,莫执念夜里辗转反侧,心中也有不忍。
  如今吴争有意抬举,莫执念哪有不欣喜的道理?
  现在吴争已经是堂堂靖海候,说不定此次入南京,论功行赏之后,就是国公,甚至封个异姓王都说不定,这时恐怕自己那几个不长眼的儿子们,心里都在后悔着呢。
  肯定不会象当初那般嫌弃吴争年少,是个武人了。
  所以,莫执念丝毫不担心莫亦清父亲还会反对莫家追随吴争。
  “老朽这就派人传信。”说完,莫执念告了个罪,急冲冲地离去。
  莫亦清起身,盈盈下拜道:“多谢夫君。”
  吴争笑道:“有何可谢的,都是自己人,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只要令尊能胜任,也不枉我心中期望就是。”
  莫亦清轻声道:“父亲心性比较固执,可却是个忠义之人,夫君还请放心就是。”
  吴争轻“哦”了一声,没有接这话头,而是另起话头道:“清儿天资极高,又有急才,但终究是不谙时务,或许多出去走走,会更好些。”
  莫亦清眼睛一亮,几乎是冲口而出道:“夫君能否带清儿去南京?”
  吴争一愣,心中顿时呯呯直跳。
  这事不可行,如今周思敏、钱瑾萱已去南京,她们二女倒是相互知晓的,毕竟吴争与钱家联姻,在绍兴府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可问题是,与钱家的联姻并没有公之于众,吴争很难想象,这平空再冒出个侧室来,那二女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吴争立即道:“咳……清儿啊,如今杭州府百废待兴,正需要象你这般有能为的人,这样,官府之事你帮不上忙,可令祖如今筹办钱庄,你又深谙经营之道,去了必能如鱼得水,这样你也能通晓世事,有了用武之地。如何?”
  莫亦清刚开始有些失望,可听到吴争后面的话,眼睛再次亮了起来,“夫君的意思,清儿可去产钱庄理事?”
  “当然!”吴争不假思索地应道。
  “清儿能向祖父说,是夫君的意思吗?”
  “可以,这本就是我的意思。”吴争回答地很干脆。
  “谢夫君!”莫亦清几乎雀跃起来。
  ……
  南京城,通济门以北,靠近南唐宫,有一处偌大的园林。
  原本是投靠清廷商人的豪宅,此时已经成了兴国公王之仁的宅邸。
  此时内院书房内,王之仁闭目仰靠在椅上养神。
  身边侄子王一林正愤声道:“这靖海候怎么说变就变,之前不是与叔父说好,将朝廷滞留平岗山,不使其北迁吗?如今倒好,监国和朝廷文武全要来应天府,这不是平白给自己头上供了尊佛,没得自己找不自在。”
  王之仁丝毫没有反应,只是等王一林说完,才缓缓吐出几字来,“他也难啊!”
  王一林不明所以,继续发泄道:“这帮文臣,揽钱的本事远大于治国,那帮武臣,打起仗来,还不如文臣。这样的朝廷……照侄儿的意思,还不如叔父揭竿自立呢……”
  “放肆!”这下王之仁发怒了,“这也是你该说得话吗?这要是在平日里,就你这话,得牵连本公阖家。”
  王一林顿时陪笑道:“叔叔息怒,侄儿这不也只是在您面前发发牢骚吗?到了外面,就算借侄儿几个胆,那也不敢胡说不是?”
  见王一林认错,王之仁冷哼一声,重新闭上眼,然后道:“不学无术!你道这天下只靠军队就能窃取?如果真是这样,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武人多了,你见了过几个自立谋反之人,有好下场?”
  王一林讪笑道:“可叔叔不一样,再说叔父与吴争私交甚好,只要你们二人联手,这天下还有谁敢与你们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