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1807

  “占领粮仓不难,粮仓守军不过二千人。占领焚烧就是,可要运出来……万一沥海清军回身阻击,怕是……镇国公应该知晓,曹娥江在道墟和沥海之间有了转弯,此处江面本就不宽,加上如今天寒北冻,处于枯水期,最窄处不过数丈宽,清军只要一柱香的时间,就能完成渡江,从江岸至道墟粮仓处,也就三、四十里地,这么算下来,清军一旦得知,半个时辰之内,就能赶到粮仓,可半个时辰,如何搬得完粮食?”
  吴争笑道:“能搬多少算多少。”
  王得仁也笑了,“这样末将就心安了,末将即刻就领己部兵马出发。”
  “不。”吴争制止道。
  “敢问镇国公,还有何吩咐?”
  “你率的不是你部人马。”
  “啊?那是……?”
  “本公此行带来的三千骑兵!”
  
第447章
阴谋变成阳谋
  吴争的话让王得仁惊愕了,好半晌他迟疑道:“这……这怕是不妥吧?”
  “有何不妥?”
  “这……这……末将只是个降将,率国公亲卫骑兵,怕是……怕是指挥不动他们,还请国公让末将率己部出击吧,末将用起来还顺手嘛。”
  吴争和张国维相视一眼,吴争笑道:“无须担心,本公会知会池二憨,令他与你随行,协助你尽量搬空粮仓粮食。”
  王得仁神色一黯,道:“还请国公允准,还是……末将协助池将军吧。”
  吴争正容道:“你以为本公是在防备你?”
  王得仁低头沉默不语。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本公不用你来教。池二憨性子执拗,如果以他为主将,他把不准就会不顾一切将粮食全搬回来,可这就会置将士于危境,平岗山一战,他的表现你也看在眼里,英猛有余,筹谋不足。可你却是沙场老将,懂得分寸……你不必担心,我会关照池二憨,此役以你为主将,一切听你命令行事。”
  王得仁这才放下心来,拱手道:“末将遵令。”
  看着王得仁离去,张国维道:“你真要冒险搬那些粮食?”
  吴争叹道:“张公是不知道啊,如今杭州府六万多张嘴,这还不算官府官吏。朝廷没钱你是知道的,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有这批粮食,我也可以少向杭州等府的商人打秋风。你知道吗?各府商人,现在给我取了个绰号,叫天高一尺。”
  张国维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这绰号取得好,正合你吴争一贯作为。刮地三尺……呃,不对,应该天高三尺才对啊?”
  吴争苦笑道:“那是在说我总算还良心未泯,没有冲普通百姓下手。”
  张国维再次哈哈大笑起来,点点吴争道:“瞧瞧,瞧瞧……公道自在人心啊,天可欺,人心不可欺!”
  吴争郁闷道:“你道我想做这等事?区区九府之地,就算全归了我,也没有多少赋税,根本不足以养兵,你说我是不是得想别的辙?”
  张国维收住笑意,颌首道:“确实难为你了。其实当时我与钱大人等在绍兴府时,也谈起过这事,当时你还只占了杭州府,你的难处众人心知肚明,只是……哎,人心嘛,总是如此,但求无愧于心便是。”
  “多谢张公体谅。”
  ……
  两天时间,绍兴府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说清军的损失不大,主力还在,可绍兴府被围,显示着清军的战略主动权丧失。
  如果金声桓连这一点都看不透,那就白瞎了数十年的征战经验了。
  关键在于,驿亭的退路被截断了。
  这等于让三万清军被整个包裹在了绍兴府,退退不得,攻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金声桓没有拒绝王得仁的说降,象他这样的人,有奶便是娘,没有忠诚可言。
  为自己留条后路,就这想法。
  提三个条件,一是拖延时间,期待沥海清军有超常的发挥,引来变局,二是不拒绝,明军就不会立即对绍兴城发起进攻。
  可王得仁派人回话,吴争决绝地拒绝三条件中的两条,反而让金声桓心中踌躇起来。
  他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如此决绝,难道明军有什么可自恃之处?
  这个猜测让金声桓一个晚上没睡,不停地思忖着。
  攻城?不可能,眼见大局落定,明军不可能在没有彻底死心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士兵伤亡和城中百姓伤亡,与自己决战,金声桓否定了这个猜想。
  明军还有援兵,在沥海决战,击败二万多清兵?这更不可能,军队是定数,情报早有显示,偶尔多出一、二千人来,不足为怪,可对一场双方聚集了七、八万人的战役而言,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真要是有援军,明军早已突出沥海清军包围圈,兵临绍兴府城下了。
  况且依形势,明军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伤亡,发动一场决战,打得两败俱伤,就算赢了又如何,只要福建清军回身一击,明军拿什么抵抗?绍兴府必然重新落入清军手里。
  所以,这一点也被金声桓否定了。
  可吴争究竟依仗什么,让他这么硬气呢?
  睁着腥松的睡眼,金声桓啊哦到了天色蒙蒙亮,也猜不透吴争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而这时,亲卫端着早餐进来,放在了金声桓面前。
  金声桓随手端起,就唇要喝。
  突然他醒悟到了,粮食!
  其实以金声桓的阅历,早该想到道墟粮仓。
  可绍兴城中有自己的粮仓,他不需要去道墟领粮,这就使得金声桓根本没有去在意或者说想到道墟粮仓。
  可现在,他想到了,如果道墟粮仓失守,那么沥海清军就会断粮。
  就算明军不攻,清军就会自己溃散。
  就个念头让金声桓冷汗湿透了后背,他急喝道:“来人,传诸将军议。”
  猜到是一回事,可如何应对却是另一回事。
  金声桓能应对这个已经变成阳谋的“阴谋”吗?
  不能,肯定不能!
  绍兴城已经被团团围住,虽说除了西门明军兵力雄厚之外,其余两门都显得单薄。
  可只要城中出兵一门,势必引来其余两门反噬。
  金声桓没有勇气孤注一掷,将绍兴城拱手相让,来换取向外突围。
  可既然想到了,就不得不做出应对,在与麾下诸将短暂商议之后,金声桓决定,向东“突围”。
  这突围可不是全军突围,而仅仅是金声桓麾下那六百骑兵,实际上,已经不到这个数了,在突击方国安部时,也有十几人伤亡。
  反正是守城,且还没与明军彻底撕破脸,这支骑兵暂时用不上。
  金声桓的用意有三,一是派这支骑兵去预警道墟粮仓,二是进行协防,三是知会沥海清军增援道墟,骑兵嘛,速度快。
  此时天色将亮未亮,选择从东门突围,那是金声桓观察三门之中,唯有东门军队是“杂牌”,战力最为薄弱,突围成功的概率自然要大得多。
  
第448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另外,金声桓还考虑到东门是王得仁部驻守,与王得仁多年上下级关系,金声桓自信只要自己不走脱,王得仁总得给自己一分薄面,不至于赶尽杀绝。
  所以,金声桓对此次突围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只要骑兵突围成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加上六百骑兵,道墟二千守军抵挡明军半个时辰,想来应该不难,而这半个时辰,足以让曹娥江对岸清军援兵到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六百骑兵出城门突围,几乎没有遭到明军的阻击。
  在听到东门守军回报,六百骑兵顺利出城门,往东北方突出之后,手指紧张地直发抖的金声桓终于心中大石落下。
  看来王得仁还是顾及到一些往日情分的。
  只要道墟粮仓不失,自己就有了与吴争讨价还价地余地。
  不急,慢慢来嘛。
  金声桓渐渐平静下来。
  ……
  都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金声桓真能如愿以偿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