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1807

  当然不可能!
  明着与福临诏令做对,这肯定不行。
  那么只有从洪承畴这班子降臣处打开突破口,可问题是洪承畴不日就要南下与庆泰朝再次和谈,想反制也来不及。
  可这难不倒多尔衮,他迅速决定,破坏这次和谈。
  其实这个时候,多尔衮倒真没有对和谈本身有什么意见,他其实也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与庆泰朝纠缠,他只是因为与多铎的一封信,而仓促发动了这场战争。
  事实上,他此时也想停战,集中兵力想平定福建、广州再说。
  可现在,被福临、洪承畴这么一搅合,多尔衮就必须做出反应了,正治就是这样,身居高位,不能吃一次哑巴亏,你得反击,否则,朝堂之上大臣和各地官员都会认为你多尔衮失势了,一旦形成这种舆论,那么离真的失势也就不远了,多尔衮不可能一个个地向官员们去解释自己只是顾及帝王的颜面、自己大度,大人不计小人过。
  所以,越是身居高位,越容不得别人对自己威严的冒犯。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多尔衮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了,与事情的正确与否,毫无关系。
  多尔衮的反制很简单,那就是趁着洪承畴等人还没动身南下,勒令江北清军,三日之内赶在洪承畴使团到长江前,收复仪真,全歼仪真明军。
  只有这样,朝廷才会对和谈的态度发生改变,试想,来犯明军被全歼了,那还谈个屁啊,继续进攻就是了嘛。
  然后让朝臣主动去反对和谈,这远比自己出马打前阵要合适得多。
  由此来否定洪承畴怀柔策略,同时给福临一记响亮的耳光。
  可这事不简单,虽说多尔衮身居高位,且被皇帝拜为大将军,名份上,相当于天下皇马大元帅,确实可以对清廷名下所有军队发号施令。
  可这仅仅是名义上的,真要具体到一支军队,那还得那支军队的主将,给不给多尔衮这面子,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嘛。
  而江北清军现任的主帅,是铁定不会给多尔衮面子的。
  因为这个主帅,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
  如果说清廷数以万计的官员中,要找出几个不卖多尔衮帐的,济尔哈朗绝对排第一个。
  济尔哈朗,就是被多尔衮以府第建筑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罚银二千,罢免了辅政权力的那个倒霉蛋。
  试想,任何人设身而处,都会对多尔衮恨得咬牙切齿。
  所以,多尔衮想令济尔哈朗听从他的命令,无疑橼木求鱼。
  但多尔衮依旧有办法,无法直接指挥江北清军,可他是摄政王,可以调任江北清军主将啊。
  济尔哈朗虽为江北清军主将,可并未在扬州,而是坐镇徐州。
  而此时,正好吴三桂被清廷由锦州调回关内,原本是打算安排他与八旗镶蓝旗汉军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大西军余部的。
  可现在,多尔衮想让二人出个临时差,去接替济尔哈朗的江北清军指挥权。
  于是,多尔衮以摄政王谕令,一面传召吴三桂、李国翰前来面授机宜,一面派八百里快马,令济尔哈朗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由此一场所有人都意识不到的激战,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暴发了。
  吴争率部赶到丹阳时,夏完淳的建阳卫正在与丹阳清军激战。
  丹阳是处重镇,进攻镇江,首先需要拿下丹阳,一则截断镇江府南北交通,二则可以打通与应天府的通道。
  而清军自然也清楚丹阳对庆泰朝的重要性,派驻重兵防御。
  夏完淳已经攻了整整一天,未有太大进展。
  吴争来得正是时候,形成东西夹击,对于清军士气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第460章
战略改变
  吴争之所以晚到了一天,是因为与他同来的,还有雇佣的欧洲火枪兵,加上火炮运输太慢,只晚到一天,已经是马不停蹄、日夜赶路了。
  卫匡国船队的到来,让吴争改变了在镇江打一场有限战役的想法。
  此时的吴争,已经决定打一场歼灭战了。
  开玩笑,百门火炮,攻区区一个镇江府,大有杀鸡用牛刀的奢侈。
  但吴争不在意,他想在实战中练兵。
  虽说有外援火枪兵,可人数太少,所以,吴争临时抽调了杭州府三万新兵中的三千机灵的少年,随那五百火枪兵同行,名为辅兵,实则就是“偷师”。
  这一路上,行军的队伍中,时常传出“啪啪”的火枪射击声。
  得到丰厚回报的火枪兵,本来就是来为吴争训练火枪兵的,倒也没有藏私。
  三天时间的赶路,竟也让这些少年学会了击发。
  此时的隧火枪已经经过改良,有了预制弹药,这是一种纸媒的预装射击药,火枪的火药与弹头用纸包在一起。
  为了防止火药被雨淋湿或者沾水受潮,所以就用涂了牛油或者猪油的纸来包装。
  装填的时候,因为涂了动物油的纸韧性会提高,而且没有边缘可供撕开。所以需要用嘴咬开,这是最快的装弹方法。
  咬开之后,将一部分倒入击发室做引燃的火药。
  剩下的全从枪口倒入作为发射药。
  最后再将圆形的铅制弹头放进去,用通条击打。
  通条是一种长的末端有凹口的铁条。
  用通条击打后,子弹发生微小变形,就能与枪膛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不会在枪膛里滚动或者掉出来。
  这些步骤并不复杂,新兵学得也很快,欠缺的也只是射击经验和准确度了,可这急不来,是人都知道,需要不断地射击,有句话说得好,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嘛。
  在丹阳之战中,吴争没有动用火枪手。
  这是一支战略预备队,吴争希望在最紧要的时候,给它一次华丽的登场机会,从而一举改变镇江府的战场态势。
  火枪兵攻城,毕竟是有所欠缺的,在吴争看来,它更适合野战。
  而丹阳,吴争仅以十二门火炮三轮齐射,就将丹阳东门轰开了,随即五千骑兵冲入城门。
  心慌失措的清军展入巷战,这本是可以迟滞骑兵的,奈何夏完淳部趁势攻入城中,在两面夹击之下,没有悬念,清军五千守军的覆亡已成定局。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扫荡,丹阳城已经稳稳掌握在了明军的手里。
  半年未见,曾经略带稚气的夏完淳已经成熟了,嘴上已经有了淡淡的黑色须影。
  看见吴争之时,夏完淳却是兴奋地急步冲上来拥抱吴争,这种自然流露的亲近,让吴争心中欣慰。
  一番述说之后,夏完淳建议连夜北上,进攻镇江城。
  他带来了一万建阳卫,如今与吴争会师之后,兵力已经与镇江府清兵持平,可以一战了。
  但吴争拒绝了,强攻镇江这座坚城,这个念头一直没有在吴争心里出现过。
  卫匡国没来之前,吴争只是想收复镇江府各县,重新包围镇江城,回复到战前状态。
  而如今,自然已经不需要强攻,因为吴争需要一场野战。
  吴争看着惊讶的夏完淳道:“存古,我有更好的办法,以最小的伤亡解决镇江清军,只是需要你的配合。”
  夏完淳想都不想地应道:“不管如何凶险,我绝不推托。你说就是了,是让我强攻,还是先登?”
  吴争笑了,摇摇头道:“无须强攻,也不必先登,我想与清军打场野战。”
  夏完淳古怪地看了一眼吴争,八旗骑兵骁勇,虽说你有五千骑,可真打场野战,恐怕伤亡巨大,那还不如强攻呢?”
  吴争没有解释,微笑但坚定地道:“听我的。镇江清军不久就会知道丹阳失守,必定会派重兵前来收复,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已率部抵达丹阳。所以,在清军眼中,你部兵力并不足以威胁到镇江城防,那么派来收复丹阳的清军,必定是清军骑兵主力,因为他们也想打个时间差,赶在我军援兵到来之前收复丹阳。”
  夏完淳点点头道:“可如果真如你所说,清军会派骑兵主力前来夺取丹阳,那你想怎么办?”
  “你率本部三千人马北上诱敌。”吴争平静地看着夏完淳道。
  夏完淳闻言一惊,这不是开玩笑吗?
  自己没有骑兵,前去诱敌岂不羊入虎口?
  那还不如直接北上进攻镇江府呢,当然,清军也可能派出骑兵来阻击,可只要多派斥候,乡间山野,足以躲避清军骑兵的追击。
  可诱敌不一样,那是要主动暴露在清骑兵眼中的,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
  由此夏完淳不得不怀疑吴争的用意。
  不过出于对吴争一直的亲近和敬重,夏完淳没有直接提出异议,只是问道:“还请镇国公说说接下去的应对之策。”
  吴争依旧平静地说道:“你部诱敌暴露在清军眼中之后,清军必定追击,你可迅速转东摆脱敌骑追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