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1807

  夏完淳皱眉打断道:“如何摆脱?要知道,清军是骑兵!”
  吴争微笑道:“敌骑的目的在于收复丹阳,你部仅三千人一旦转东,敌骑最多分出一支偏师追击,主力依旧会南下进攻丹阳。所以,不管你在转东之后打场伏击,还是在被追上之后组织一场反击,你部以万人兵力应对一支绝不超过千人骑兵,想来应该是可以应对的。”
  夏完淳依旧蹩眉,问道:“你如何判断清军追击我部,最多不会超过千骑?”
  吴争答道:“南下增援福州,我是从海上运过战马的,你可知一条八百石大船能运多少战马?”
  夏完淳茫然摇摇头。
  “最多五、六十匹。”吴争伸开右手比了个数,“而运输战马过程非常繁琐,需要大量时间。对岸清军没有足够的船只运输战马,所以,从镇江府被占的时间来推算,镇江城中清军骑兵最多不会超过五千。这个数字的骑兵,进攻丹阳尚可,因为清军并不知道,我已经率部赶到丹阳,但如果分出重兵追击你部,那就会耽误进攻丹阳。”
  
第461章
作战方略
  夏完淳有些被说服,虽然心中不解,但他毅然选择相信吴争。
  他绝不怯战,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才追问吴争的。
  “既然如此,我没意见,愿意遵从镇国公帅令。只是……”
  “只是什么?”
  “如果就为了诱敌,为何不直接在丹阳以逸待劳,如此我部也可增强丹阳防御。”
  吴争点头道:“你问的正是关键之处,我的用意有两点,一是清军骑兵如果真有五千之数,我也没有把握去全歼他们,战场之上瞬间万变,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灭顶之灾,让你诱敌,就是想促使清军分兵,如此我就有更多的把握,将来犯之敌全歼。另外,丹阳城小,你部挤出城中,不仅起不到增强防御的作用,还会影响城中治安。”
  夏完淳脸色一红,他的建阳卫是各地义军混编而成,悍勇有余,军纪确实不咋样。
  吴争说得没有错,小小丹阳城中,容纳这万人,恐怕是另一场“灾难”。
  “你率三千人诱敌,余部今日连夜向东北方向行军,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埋伏,如此,就算你部被清军追击,也可有惊无险。”
  夏完淳闻言眼睛一亮,似乎有些领会吴争的意图了,但还是有些理不清楚。
  “其二,清军在抢时间,他们希望在明军援兵赶来之前,夺回丹阳。而我一样在抢时间,你我皆在丹阳等候清军到来,一则很被动,二则耽误收复镇江城。兵贵神速,你部转东摆脱或者击溃追击你部清军之后,迅速调头北上,目标在此。”
  吴争指着地图上手指一点,夏完淳凑上去一看,惊呼道:“丹徒?”
  “对。占领之后,固守!”
  “可如果我部全数尽出占领丹徒固守,距离镇江城至少百里以上。你数千骑兵,如何攻打镇江?”
  吴争微笑起来,“镇江府清军总计不过二万多人,丹阳五千清军今日已经被你我歼灭,如果来犯丹阳的清军骑兵覆没,镇江城中最多一万多人。虽说我部只有五千骑兵,但你应该看到,我部还有三千多步兵。”
  夏完淳讶然,他是看到了这支着装古怪的步兵,可他看不出有什么出奇的战力,说难听点,三千多步兵,对于一座守军足够的坚城而言,那就是一天攻城后的折损数,甚至半天。
  吴争看着夏完淳的神色,笑了起来,“我的意图,是赶在江北清军增援镇江之前,两日之内光复镇江城。你部压力其实比我还大,一万人在丹徒,或许将面临江北清军的拼死一击。”
  夏完淳这时真正明白吴争的意图了。
  吴争是想以自己这支建阳卫,连夜北上丹徒设伏,因为江心岛在清军的控制之中,他们随时可以登陆对镇江城进行增援,自己的任务是阻断江北清军对镇江清军的增援,而诱敌,只是北上途中的一个小插曲,顺手而为。
  可夏完淳是真的有些惊愕了,吴争有什么依仗,敢以五千骑兵、三千多步兵,大言在江北清军援兵到来之前,两天攻下镇江城呢?
  他觉得吴争太大胆了。
  夏完淳开口想劝,被吴争抬手阻止。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吴争道,“你的大作,我拜读了。可我觉得太悲凉了些,至少眼下应天府以南十府之地在我朝手中。大业虽然未成,可希望犹在,我希望下次能拜读你澎湃激昂的绝句,来庆贺这场光复镇江之战。”
  夏完淳有些激动,“既然你决意死战,完淳焉敢临阵胆怯?愿追随镇国公与鞑子死战到底,丹徒一隅之地,但凡完淳有一口气在,绝不让一个清军西进。”
  吴争拱手郑重长揖道:“拜托了!”
  夏完淳眼中含泪,单膝跪下,应道:“保重!”
  ……
  是,吴争有火枪兵。
  但仅仅是五百退役的外籍兵,三千新兵数日之内,仅仅学会了击发。
  而火炮带来的仅有十六门,太过沉重,运输不便。
  而此时的火炮,实心弹不具有爆炸性,也就是说射出之后,仅靠火药爆炸的动能,需要击中,才有杀伤力,而霰弹其实就是碎石块、碎铁块,然后以火药击发,杀伤力是大了,可射程仅五百步,虽说好过弓弩,但这个距离对于高速冲锋的骑兵,也仅仅只有一发的时间。
  当然开花弹是可以有效杀伤骑兵的,但开花弹制作相当麻烦,且成本昂贵,一发开花弹需要近二十两白银的成本。
  开花弹需要先制作一个圆形铁壳,基本上是两个半圆铁壳经手工并合,然后往里面填装火药和碎铁,夯实之后,再从铁壳上端引出引线,用来引爆。
  也就是说,在开花弹装填进炮口时,需要先行点燃。
  这引线的长度决定了爆炸的时间,这是个绝对的技术活。
  所以,十门火炮左右不了这场对清军骑兵的歼灭战。
  但这场战斗必须打,清军骑兵的存在,足以决定收复镇江城之战的成败。
  试想,在兵力不足以彻底压制镇江城的情况下,一旦这支骑兵从城中突出,足以击溃任何一个方向的围攻明军,这仗怎么打?
  吴争麾下是有五千骑兵,可吴争打心眼里,不想让这支骑兵与清骑硬撼,南方无马,折损一骑就少一骑,福州近千骑的阵亡,虽说是吴争因心中仇恨,为了引诱李成栋受殻,可依然是吴争心中的痛。
  吴争没有把握,这支组建两年的骑兵会是八旗骑兵的对手。
  所以,吴争希望借助火枪、火炮来打这一场歼灭战,可此时的火枪、火炮的威力、射程和准确度,与后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击发药、炸药的成份、原料都不同。
  吴争也有想尝试,看看初期的热兵器能不能真的遏制骑兵。
  没有把这些告诉夏完淳,是不想让夏完淳担忧,心中有忌惮、顾虑,对于一个将要孤军面对大批清军猛攻的将领来说,后果是很严重的。
  
第462章
丹阳之战(一)
  吴争也不是盲目尝试,他的作战方略是,先尝试热兵器,如果不成,那么只有狠下心,让五千骑兵进行补刀了。
  但这支清军骑兵必须歼灭,这是吴争今日铁下心要干成的事。
  让夏完淳顺路诱敌,也是吴争心中没底,希望把来犯清骑削弱一些,增加成算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时候,吴争的心是悬着的,他明白,镇江城今日如果不收复,那么未来很长时间,都没有今日这么好的机会了。
  一旦清廷调集重兵入驻,再想攻镇江城,那就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庆泰朝底子薄弱,消耗不起。
  而镇江城由此将成为清军深入庆泰朝腹心的一根刺,日日夜夜将折磨着明人的心。
  ……
  临阵易帅,本是兵家大忌。
  可对于多尔衮而言,他根本没有将庆泰朝视为同等的对,根本不在意。
  事实也确实如此,整个庆泰朝所有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六万,而长江沿岸,已经聚集了十万清军。
  军队与军队也不一样,清军那是从关外打到关内的老兵,而明军却是“乌合之众”。
  所以,在多尔衮看来,明军突破江防,占领仪真,那不过是偶发事件,不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
  吴三桂、李国翰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一支二万人的明军,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只要调集清军合围,仪真的明军要么撤回、要么被全歼。
  而“临危受命”的吴三桂,知道自己是打酱油的。
  事实上,吴三桂降清的经历,并不是传说中那般为了一个女人。
  吴三桂那时也是有野心的,在李自成占领顺天府登基之后,李自成几度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也动过心。
  但当时被李自成挟为人质的,可不只是陈圆圆,还有吴家亲人,所以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时有些偏颇了,象这样的枭雄,怎会在意一个女人呢,哪怕是再美丽的女人,也不至于让他以江山相换。
  事实上,吴三桂当时的处境非常不堪,兵力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
  这种情况下,想要两面作战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吴三桂必须要选择一方。
  可吴三桂有野心,他不甘心屈居别人这下,所以,他想了个驱虎吞狼之计,那就是利用多尔衮这只虎来吞李自成这头狼。
  可他的算盘没多尔衮精,所谓你想要人利钱,人要你本钱。
  多尔衮一面虚与委蛇,一面下令强行军,一夜之内抵达山海关。
  而这时,吴三桂还在与率军亲自前来的李自成三河县敷衍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