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807

  清军一到,李自成总算是明白自己被吴三桂下套了,于是率军猛攻。
  吴三桂打不过啊,事关生死,只能向多尔衮求援。
  好嘛,多尔衮正合心意,这就有了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之战。
  打了这战,正如黄泥巴掉进裤裆时,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多尔衮的逼迫下,吴三桂只能易旗改帜,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当然,清廷明面上也没亏待吴三桂,不久就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但吴三桂和其他降官不同,他还拥有一支自己独立统率的军队,在降清之初,仍与南明势力保持着联系。
  应天府福王登基,吴三桂甚至还派人私下传信“不忍一矢相加遗”。
  因此,清廷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
  除对其严加防范之外,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的仇恨,使其率兵攻击李自成。
  李自成主力被平定之后,清廷也就卸磨杀驴了。
  吴三桂随即被清廷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那时锦州需要吴三桂镇守个屁啊?
  不过就是将吴三桂部置于清军的腹心,严加看管起来罢了。
  对于清廷的这种安排,老谋深算的吴三桂自然了然于心。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了,而是安下心来当清廷顺臣了。
  所以,这次多尔衮让他去江北打酱油,吴三桂知道,这是多尔衮在考验他对朝廷的忠诚,否则区区南明残余,还须李国翰“辅佐”自己?
  虽说吴三桂对清廷一样心中怨恨,可他知道,这是自己获得清廷信任的良机,只有把握住这次机会,自己才有可能脱离清廷的监控,才有机会图谋将来。
  所以,吴三桂决定使出混身解数,也要全歼仪真明军。
  一到扬州,吴三桂立即调动各路清军,向仪真合围。
  ……
  吴争判断的没错,从镇江城南下准备收复丹阳的清军骑兵,确实是五千人左右。
  夏完淳按吴争交待,以三千人诱敌。
  可这时,吴争判断错了,清军根本没有理会夏完淳这支明军。
  仅仅派偏师一阵驱赶之后,直接南下了。
  夏完淳此时远离丹阳,虽有心向吴争传信,可知道清军骑兵行军速度极快,恐怕自己的信使到达丹阳时,吴争早已接敌了。
  于是,牙一咬,会合埋伏的军队,毅然向丹徒方向北上了。
  ……
  吴争自然早已派斥候四出。
  清骑居然全数南下,让吴争本就悬起的心,再提上了一寸。
  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打呗!
  但战术进行了一些修改。
  原本已经构筑工事,前出的火枪兵被迅速撤回丹阳城内。
  埋伏两翼的骑兵也相应后撤,部署于东西城门外藏匿。
  也就是说野战肯定是打不成了,那就打一场攻防战。
  但攻防战,铁定是全歼不了清军骑兵的。
  只有在城墙上顶住,然后派骑兵由两翼包抄合击,这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前提是,正面要顶得住,且给予敌骑以重创,否则,依旧回到野战的老路,需要骑兵与骑兵硬抗。
  还别说,重演之下、牛高马大的外籍火枪兵士气高涨。
  在他们看来,瘦弱、矮小的东方人,怎么可能挡得住炽热的弹丸呢?
  这些外籍兵与三千新兵被安置在城墙上,前后三行,这是吴争借鉴倭国的“三段击”火枪战术。
  
第463章
丹阳之战(二)
  这恐怕也是吴争对这个时代的火枪战术,唯一的掌握了。
  十六门火炮,自始至终,就部署在北城墙上。
  居高临下,这是增加射程的不二办法,无论是野战还是攻防战,部署在城墙都是正确的。
  万事俱备,只欠北风。
  在吴争心神不定之际,清军骑兵终究是来了。
  当清军横向黑压压的骑兵线出现在守军士兵眼中时,新兵开始紧张起来。
  他们的手在颤抖。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偷偷地瞄向吴争。
  吴争也紧张,这次前所未有地一次尝试,从而来坚定自己将三万新兵,编成三万火枪兵的决心。
  清军骑兵在离城墙三里地停止前进。
  派出一队数十人的斥候骑兵,冲向城门,然后在城门前飞速转向,同时以挽弓向城头上射箭。
  数十道箭影带着尖啸声掠过守军士兵的头顶。
  虽然没有伤着人,但对新兵心中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吴争没有动,脸色依旧平静,哪怕是装出来的。
  因为这时吴争的一举一动,那都对守军新兵是一种引导。
  沉稳,泰山崩而面不改色,是一个将军必须修练的入门涵养。
  吴争知道,这数十斥候只是清军的火力侦察。
  他们在试探城墙上的反击能力,从而决定从哪个相对薄弱的部位发起攻击。
  连续三轮骑射之后,清军斥候见城上没有一丝反应,就返回本阵了。
  吴争原本以为,敌军这下应该攻城了吧?
  可没有想到的是,远远的,为首的清军将领大手一挥。
  清军骑兵由中间慢慢向两侧散开。
  从中间居然出现八门马车装载的小炮来。
  吴争这下愣住了。
  没等吴争回过神,八门小炮开始向城头射击。
  幸好发射的是实心弹,如果是开花弹,吴争真不知道,这城墙上的新兵有多少人还有勇气安生待着。
  可就算是这样,也有许多新兵惊叫着跳起来。
  这让那些第一排的外籍火枪兵翻着白眼鄙视着。
  而事实上,这些实心弹最多是对城墙的建筑造成一些损坏,基本对人员没有杀伤力。
  这些新兵的惊慌,让隐秘已经没有了意义。
  可就在吴争要下令开炮轰击清军火炮位置的时候。
  奇怪的事发生了,清军骑兵开始向城门方向移动,并开始加速。
  吴争非常不解,清军明白试探出了城墙上有埋伏,为何反而要进攻了。
  其实不难理解,在清军看来,未知之事才可怕,而城头有守军埋伏抵抗,反而符合常理了。
  从入关以来,清军所向披靡,没有攻不下的城,更多的是明军闻风而溃。
  就不用说,五千清军骑兵,要攻下一个墙高不过一丈的小县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