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1807

  钱翘恭急道:“吴争,带我回应天府,问问我叔和将士们可有生还者?”
  吴争默默地看着钱翘恭不语。
  原本以钱翘恭的聪明,自然是不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可当局者迷,再聪明的人,关心则乱。
  边上夏完淳叹气道:“翘恭,你怎么就不明白,仪真被清军合围日久,若非吴三桂久攻不下,围三撅一,无意拼个你死我活,怕是你也不可能突出来……以令叔的忠勇,他连撤退都不愿意,又怎会……哎。”
  夏完淳是不忍心说明白,但他言下之意,钱翘恭又怎会听不明白?
  叔叔不肯撤,决意为南岸多牵制清军一日,已经存在死志,怎会落入清军之手?而他不降,清军又怎肯轻易放过他?
  如果真是受伤被清军俘虏,那……那还不如殉国来得干净。
  是,交换俘虏古来有之,可这交换,得以多少将士的生命换来的战果去交换啊,叔叔又怎会舍得朝廷这样做呢?真如果这样,怕叔叔真活着,也会自尽以明志的。
  想到这,钱翘恭热泪盈眶。
  吴争突然开口道:“我带你去应天府。”
  不仅夏完淳不解,钱翘恭也愣了。
  “只要令叔还活着,就算拿我去换,我也绝不推辞!”吴争平静地说道。
  ……
  就在吴争向夏完淳交待好防务,要出发去应天府的时候。
  马士英亲自赶到丹徒,面见吴争。
  他的来意非常复杂。
  但仅一点,就让吴争万分惊愕。
  登基?!
  是,吴争与马士英私下早订有目标,终极目标就是登基为帝,可显然,现在是不恰当的。
  十府之地的皇帝?
  还不如一个巡抚更合适吧?
  而当马士英说出另一番话时,吴争立刻断然拒绝!
  当日陈子龙在殿上倡议拥立吴争,得到除钱肃乐之外,所有朝臣的一致拥护。
  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吴争必须为惠宗后裔,也就是说,吴争在登基之前须先认祖归宗。
  其实陈子龙不是无的放矢,不管吴争身份真假,只要吴争认祖归宗,姓了朱,那么就算吴争是假的,那又如何?
  史上皇帝没有子嗣,过继同宗室子弟继承大位,不是没有。
  所以,只要吴争姓了朱,那归入惠宗名下承嗣,也算是“正朔”了。
  这同样也是朝臣一致附议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形势紧迫,广州三个皇帝无论是谁成了气候,那就形成了南北相争的必然。
  庆泰朝想要占据大义,就得有皇帝,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如何抗衡南面?
  这是朝臣一致附议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譬如吴争现在权位已经赏无可赏,譬如吴争手中的实力足以掀翻内阁,另起炉灶等等。
  既然势不可挡,不如顺势而为。
  至少还能混个拥立之功不是?
  可群臣的一致意见,却被监国朱媺娖不置可否的态度,给暂时搁置了。
  这不是吴争一口拒绝的原因,而是朱媺娖提出了一个让吴争无法答应的荒诞条件。
  当日朱媺娖退朝之后,留下了马士英。
  君臣进行了一席开门见山的详谈。
  朱媺娖没有隐瞒,将吴争、吴小妹身份对调之事,一五一十地对马士英说了一遍。
  然后问道:“马相一直追随镇国公,说来也不是外人,本宫想问问,你以为,此事可行吗?”
  饶是马士英见惯了宫廷、朝堂诡异之事,也被朱媺娖的话惊得张大了嘴,久久无法合拢。
  朱媺娖的做法何等疯狂、荒谬!
  古有狸猫换太子的传说,可如今李代桃僵,绝不让古人。
  如此一来,就算大明复兴,怕也不是原来那个大明了,连皇帝都不是朱氏后人了,这天下还叫明吗?
  不过屁股决定立场,立场不同,看法就会南辕北辙。
  马士英现在的屁股坐在吴争这边,立场自然就不同了。
  
第474章
荒诞而令人唏嘘
  经过短暂的惊愕,马士英渐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管它呢,凡是与吴争有益的,那就是与他自己有益的。
  这一思路的确定,让马士英决定顺着朱媺娖的想法走,并对方案拾遗补缺。
  经过君臣二人仔细的斟酌和商议,马士英由另一个方向,对方案进行了修补。
  也正是这,让吴争断然拒绝。
  朱媺娖让马士英带话,让吴争在认祖归宗承继大统之后,册封吴小妹(朱辰妤为皇后),并在宗庙立誓,必须由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遴选太子。
  马士英生性贪婪,但他的大半生确实忠于明室,这也不难理解,魏忠贤一个阉宦,都对边军防务不敢懈怠,都知道大厦将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何况马士英也是正经科举出身。
  所以,只要不对吴争的切身利益造成威胁,马士英更希望明室的延续,或许这是他心中的一个执念。
  当然,他的最初谏言是,由吴争册封吴小妹为皇后,以此来善待宗室后人,也使得此事显得不那么荒谬,当然这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
  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马士英一言点醒的朱媺娖立马就想到了条件的后半部份。
  那就是日后的太子人选,必须从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选出。
  朱媺娖在朝堂之上,听闻群臣一致拥立吴争为帝时,喜忧参半。
  这事,她是始作俑者,可真正到了水到渠成之时,她又后悔了。
  她觉得愧对父皇、历祖历宗的在天之灵,明室竟在她的手中断送了。
  这个想法让她心如刀绞,不得一刻安宁。
  也不难理解,她只是一个不满二十的女子,有这患得患失的情绪,人之常情。
  所以,在被马士英一语点醒之后,朱媺娖立时就想到了这个补救的措施。
  在她看来,只要吴争为帝之后,册封朱辰妤为皇后,立朱辰妤所出为太子,那么血脉在一代之后,又重新会回到宗室。
  也就是说,吴争就是个过渡,只是在乱世之中,替明室复兴出力的权宜之举。
  朱媺娖知道,吴争一旦登基,此生自己与吴争之间无缘,那么吴小妹就是唯一的选择。
  而这一点,也得到了马士英的赞同。
  在马士英看来,这确实是个皆大欢喜、共同获益的妙计。
  于是,君臣一拍即合,朱媺娖谕令马士英来丹徒,明为犒军,实为试探吴争的意思。
  可不想,吴争断然当面厉声喝斥马士英道:“马士英,我收留你,让你居庙堂之高,不是让你来谋算我的。这天下我就算要取,也用不着费这么龌龊心思,大可以真刀真枪,从鞑子手里抢来就是,还需要你等君臣合谋,来算计老子吗?”
  马士英是一头雾水,他怎么也想不到吴争对此事的反应这么大。
  在他看来,这是桩千载难逢的好事啊,吴争得偿所愿,公主了了一个心结,明室后继有人,多好啊?
  可见吴争如此动怒,马士英不得不屈膝跪下请罪。
  一个阁臣向人下跪,这种咄咄怪事也就只有这种乱世才能见到了。
  吴争此时不避不让,冷冷地看着马士英,直看得马士英冷汗透背,他急忙解释道:“主公,这事马某真无一点私念,只是考虑主公与明室之间共存,仅此而已,望主公明察。”
  吴争总算是开口了,“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掩盖,而且此事所知之人已经不下十人,你以为瞒得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