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1807

  马士英闻听,霍地抬头道:“那就……杀。”
  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吴争被这话气笑了,“杀谁?你吗?”
  马士英是真怕了,他吓得簌簌发抖。
  “别装了!”吴争厉声道,“这一套,在我面前不好使。”
  立竿见影,马士英不抖了,尴尬地回道:“主公是宽仁之人,自然是不会行此阴毒之事。”
  吴争被这一句闷得气不打一处来,敢情这老贼是先防患于未然,拿话堵自己呢。
  “就算此事瞒得住,你可以知道,一旦认祖归宗之后,我将一生受制于人,朱氏宗亲百万之众,虽说经此乱世,被害者已有八、九成,可就算九成,在各地的朱氏宗亲,也将十万计,到时朱氏宗亲纷纷而至,要求朝廷封赏,占据高位,侵吞国帑,盘剥百姓,这天下还得重演眼下一幕,到时如何应对?”
  马士英连连应声道:“主公慧眼如炬、深谋远虑,属下谋事不周,还望主公见谅。”
  吴争没好气地喝道:“起来吧,随我回京。”
  ……
  回到应天府时,清廷使团已经到了。
  与上次和谈不同,吴争不在谈判之列。
  这次是首辅陈子龙亲自挂帅,副都御史王翊,给事中董志宁为辅与清廷谈判。
  让吴争欣慰的是,从洪承畴口中得知,钱肃典还活着,仪真尚有数百将士幸存。
  钱翘恭更是钱家、国公府两处来回跑,甚至拖着钱瑾萱一起,恳求吴争务必救回叔叔钱肃典。
  吴争应是应了下来,可一时也想不到好办法。
  其实包括钱翘恭,所有人都明白,洪承畴一到就明言钱肃典及数百明军都活着,那就是展示手中筹码,庆泰朝如果先提,要接下来,洪承畴就要锤子大开口了。
  可真要是以镇江城相挟,庆泰朝答应不答应?若不答应,那就寒了全军将士之心,若答应,那此役阵亡的数万将士在天之灵寒不寒心?
  这是举朝上下都非常为难之事。
  吴争特意为此事去见了陈子龙。
  “敢问首辅,清使团可有提出返还仪真明军之事?”
  陈子龙摇摇头道:“他们如何会提?眼下议的,还只是此役的过错方是谁。”
  说来也怪,双方之前是有停战协议的,可打了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牵涉三个方向,四处战场,十几万大军。
  而现在,双方坐在一起,却在相互争执,是谁先破坏了停战协议,这倒象是隔壁邻居发生争吵干了一架,然后相互争执是谁先挑衅一样。
  让人不禁莞尔失笑。
  
第475章
劫富济贫之说
  陈子龙发愁道:“据洪承畴讲,清廷已经调集八万精锐从顺天府南下,此时已经到达徐州。”
  吴争一惊,遂请陈子龙派人取来地图,看到一半,突然哑然失笑。
  陈子龙一怔,问道:“镇国公缘何发笑?”
  “首辅可曾证实过徐州有八万清军进驻?”
  “证实过,确有大队清军进驻徐州。”
  吴争点点头道:“那应该是真事了。”
  陈子龙更不解,“那镇国公为何笑?”
  看着这个名声在外的大鸿儒,这个文人一飞冲天,成了当朝首辅,可履历不够啊,才能是有可经验不足,被洪承畴摆布于方寸之间。
  吴争只能解释道:“徐州至长江一线,最多三日的行军路程,若急行军,两日必至。且通道不下三条,为何清军不南下,而要派使团与我朝谈判停战?”
  陈子龙皱眉道:“这不难理解,清廷三个战场同时开战,就算再强悍,兵力也捉襟见肘,与其三面僵持,不如先搁置一方,集中力量平定福建、广东和西北。”
  “不错。”吴争点点头道,“可如果易地而处,换作是我,八万清军已经兵至徐州,何不直击应天府,仗打到这份上,我朝军力已经力竭,想来对清廷不是秘密吧?”
  陈子龙似有所悟,可依旧摇头道:“这倒未必,本相之前已经在应天府征召三万新军,应天府兵力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镇国公麾下为收复镇江也多有折损,但杭州方向主力还存,清军想以八万援兵南下,恐怕不易吧?”
  吴争苦笑,隔行如隔山,此言真不谬。
  战争如果真是比兵力多少,那就简单了。
  吴争只能解释道:“我在杭州、绍兴两府主力尚在,确实没错,可那是需要应对福建清军突然回击的,且江西、安徽清军对浙东虎视眈眈,不得不防,能抽调的最多不过一万人。而首辅所征新军,守城尚可,野战……说句不客气的,与身经百战的清军精锐交战,那就是枉顾人命。”
  陈子龙面色不虞,不过强忍下来,在他看来,毕竟吴争将来登基为帝,总得给他留点面子。
  吴争却不管不顾道:“清军之所以至徐州驻足,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他们打不动了,没力气打下去了。”
  陈子龙摇头道:“未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廷再怎么兵力捉襟见肘,那也比我朝有实力。”
  吴争真的是有些惊愕了,这些文人一边慷慨激昂地誓言北伐,一边却视清廷为庞然大物不可击败,这截然相反的两种心思、情绪合二为一,让吴争说不出话来。
  吴争是真的不明白,这种矛盾的心理,实际上很正常。
  吴争不再劝说,也不再绕圈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来意,“我想把仪真的明军换回来。”
  陈子龙慢慢收敛起脸上的情绪,默默地看着吴争。
  吴争也注视着他。
  好半晌,陈子龙开口道:“你可知道,换回仪真数百幸存者,那得用数万明军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战果去换?洪承畴正等着我开口呢!”
  “我知道。”吴争平静地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来与首辅商量此事。”
  陈子龙突然就暴发了,他激动道:“和我商量有什么用,你该去与洪承畴商量。”
  吴争依旧平静,“我和洪承畴商量不着,你是庆泰朝首辅,且主持此次谈判,我不找你,找谁?”
  陈子龙激愤道:“知道洪承畴想要什么吗?”
  “请首辅赐教。”
  “他给出了两条路,一是继续维持停战协议,恢复战前原状。”
  吴争嗤声道:“第二条呢?”
  “举朝……降。”
  吴争愣住了,这天下真有如此不要脸的,知道什么叫自知之明吗?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竟然想从谈判桌上得到。
  而吴争更惊讶的是,象陈子龙这般人物,竟会为了洪承畴不可理喻的要求而纠结。
  “首辅就没有想过,这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吗?”
  “本相怎会不知,就算应天府战至仅剩陈某一个人,我也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
  吴争更奇怪了,“既然首辅有如此决心,直接拒绝洪承畴不就成了,何须烦恼?”
  陈子龙怔怔地看着吴争,苦笑道:“你……你糊涂啊。”
  吴争是真的不解,自己糊涂啥了?
  陈子龙道:“从绍兴府失守,朝廷转进平岗山,再复归应天府,满朝文武百官已经有半年多没有领到俸禄,而应天府百姓重新南冠,正须安抚,之前新征三万新军,还是陈某腆着脸,求助于城中富商、巨贾才筹措了银子……镇国公啊,不要再打了,再打……不要清军,朝堂就乱了。”
  吴争沉默了一会,突然道:“首辅所虑之事,吴争不是没有想过,可正值国难当头,我朝官员自当同心协力,共渡时艰才对。将道理与他们说清楚,想来没有人会因此而心生怨怼。”
  陈子龙喟叹道:“陈某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以为世人皆与陈某一样,一心以光复宗庙、收复河山为己任。可真坐上了这个位置,才明白……哎,举步维艰哪。”
  吴争蹩眉道:“朝廷真窘迫至此了?”
  陈子龙苦笑道:“马士英执掌户部,他是镇国公的人,镇国公不妨问问就是。”
  吴争信了,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首辅何不效仿吴争在杭州、苏州之举,向城中富户筹措资金?清廷占了两年应天府,想来投靠清廷的富户绝不会少。”
  陈子龙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就象见了鬼似的,“这不是劫掠百姓吗?”
  “他们能算是百姓吗?……不过也是,毕竟是京城嘛,吃相不能太难看,这样,以户部名义出凭据,向富商、巨贾暂借银子,等国库有结余之时,再还给他们就是了。”
  陈子龙嘴巴张得怕是口水都快滴下来了,他突然发现,面前这个少年或许真不适合登基为帝。
  自己一时冲动,在朝堂之上的拥立,怕是有失斟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