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807

  “叔父说得对,侄儿也能想到这点,可就算是收买人心,真正肯去做的,数遍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了。”
  王之仁脸容抽搐着,最后终究化成一声叹息:“你叔也年轻过,曾几何时,也想过与将士同生共死……可惜啊,这世道容不得为叔这么做,真要这么做了,怕是离死就不远了。趋利避害,人性如此……他能这么做、敢这么做,老夫心里,终究是……佩服的。你说得对,这世道,士卒能摊上这样的主将,是种福气。”
  王一林躬身道:“末将告辞!”
  “去吧。”王之仁喟然一叹,转身挥手。
  一万大军分三批渡江,江面上,无数舰船巡弋,其中炮舰向对岸毫无目标的开炮。
  这是一种震慑,别无它用。
  万人渡江,根本瞒不过清军耳目,打这仗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清军主力已经调往丹徒方向,就算原路调回,恐怕没个一天半日到不了。
  这半天的时间,足够打一场突击了,目标只有一个,仪真!
  可究竟对岸清军有没有调动,王之仁不知道,只有老天知道。
  打这仗,王之仁起初是竭力反对的,可带兵百战之人,心底里总是有丝热血。
  这是王之仁被吴争说服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望着天空,王之仁暗暗祈祷,大明,好运!
  可天意最喜欢捉弄人。
  “禀公爷,镇国公府派人前来传讯。”
  “带上来。”
  “喏。”
  听着信使的传讯,王之仁顿时惊愕了。
  他心里直想骂娘,这叫什么事?
  身为一朝国公,竟以身犯险。
  你倒是死了也就死了,可这场仗怎么办?
  朝廷根本不知道这一役的布局,一旦渡江大军有任何不测,又如何给自己增援?
  
第509章
从未有过的狼狈
  王之仁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向岸边,望着已经渐渐成为黑点的舰船,王之仁欲哭无泪。
  撤兵,无疑是能撤的,至少将中军、后军撤回应该不难。
  可真要立即下令撤回吗?
  王之仁同样不甘心。
  正象他自己说的,他曾几何时,也想与士卒同命。
  将数百将士丢在江对面,不闻不问,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将领,心中无穷的煎熬。
  王之仁呆呆地痴了半晌,霍地站起身来,望着江对岸,自语道:“无论成败,仅此一次,就算是圆了你我心中一个梦……吴争,你若死了,老夫就算是把这支人马,给你陪葬,也不枉你我交往这一场。”
  ……
  吴争此时,那叫一个狼狈,从未有过的狼狈。
  被千人敌骑在身后追,没一个人会不狼狈。
  曹操当时不也被追得弃袍割须吗?
  好在发现得早,如果没有那具明军斥候的尸体,吴争一行数十人,就得一头栽进清军的口袋。
  可相距二、三里,对于骑兵,也就一眨眼的距离。
  吴争不得不狼狈而逃。
  可问题是,吴争一行,本就是急赶慢赶前往丹徒的,马力有限,奔逃一个多时辰之后,战马已经乏力。
  可清骑却丝毫不见疲惫。
  距离渐渐逼近之际,吴争身后传来亲卫大声道:“我等在此与主公诀别,主公保重!”
  吴争霍地回头,数十亲卫已经向左右两侧拨转马头,兜了一小圈之后,向中间汇聚成一股,加速向追来的清骑迎上。
  一股酸意直冲鼻尖,吴争的眼睛模糊起来。
  他没有丝毫犹豫,扬鞭策马,继续奔逃,此时他的身边仅有四人四骑。
  五十余骑,面对敌人千骑,发起了悍然自杀式冲锋。
  这就如同一石头扔进巨浪之中,只溅起一抹水花,瞬间化为乌有。
  但敌骑的速度确实被阻滞降低了,由此,双方的距离再次拉开了一些。
  可战马乏力的根本得不到解决,追上只是时间问题。
  当眼前出现一条河的时候,吴争眼睛一亮,下令冲入河中。
  或许是吴争命不该绝。
  河对岸正好驶来一条渡船,吴争五人策马冲入河中,可这河看起来不宽,水却很深。
  冲入河中没多远,水已经淹达马背,战马再也不肯往前。
  吴争五人只好跳入河中,向渡船游去。
  驾船老头吓得差点就要用槁撑开去,调头逃走。
  吴争见状大喊道:“前面老丈,我等是明军,被鞑子追,渡我过去,定有重谢。”
  驾船老头迟疑了一下,终究是没有撑开,他将船缓缓靠近吴争五人,而这时,清军骑兵已经到达岸边。
  眼见有河拦路,清军随即弯弓射箭。
  无数的箭矢如同飞蝗向渡船射来。
  这渡船不大,样子与绍兴乌蓬船有些相仿,船舱很矮,是竹篾纺织的遮拦,哪经得住铁箭头?
  一时间,船篷立即被洞穿,成了一面筛子。
  驾船老头猝不及防之下,被一箭射中肩膀,掉入河中。
  正好落在吴争身边。
  驾船老头拼命地挣扎着,“官爷救我……官爷救我。”
  吴争一把拽住老头胳膊,将他拖至船舷另一侧,同时指挥着河中亲卫,将渡船调过头来,慢慢推向河对岸。
  所幸清军不敢下水,而骑弓的射程不远,在吴争五人泅渡了没多久,箭矢就已经够不着。
  不甘心的清骑,开始顺河转向,这是要寻桥过河,继续追击的意思。
  吴争五人这才爬上了船,并将船老大也一并拖上船。
  由于奔逃,自然是不能走官道,吴争五人甚至不知道,此地是何处。
  “老丈,这是何处,与丹阳有多远?”
  老头感激地答道:“多谢官爷相救。此处名陈家埠,离丹阳倒不远,越过前面山头,走着也就一天的路。”
  吴争点点头,靠岸之后,给老头留了些银子,“老丈赶紧找地方躲起来,鞑子过河之后找不到我等,怕是会寻你泄愤。”
  老头感激地道:“官爷是好人,定有好报。从此处往南十里地就能见山,山不高,越过山岗,就能望进丹阳城,下山之后,也就三、四十里地了。”
  ……
  吴争五人拼命地往南跑,专挑小道,往战马不能行之处奔逃。
  好在如那老头所说,十里地,就见了山。
  吴争五人一头栽进山林,这才吁了口气。
  就算清军能从周边百姓口中逼问出地形,要想在这山中搜寻五个人,怕也是不易。
  稍做休息之后,吴争五人开始登山。
  即将登上山岗时,意外发生了。
  从山梁上出现了一队人影,直向吴争五人扑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