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1807

  在广陵临江建都,故名江都。
  由于地处长江沿线,经济相对繁荣,拥有人口一万六千余户。
  得偿所愿的王一林,他其实根本就没有打算在江都城长待,他仅仅需要的是军功。
  而钱肃典,用意无非是想复仇,自然也不会对江都人太客气。
  于是,一场人为的“浩劫”就此发生了。
  纵兵劫掠!
  一夜之间,王一林收拢财货二十余船。
  幸亏钱肃典终究是读书人出身“良知未泯”,他劝阻了王一林,令士兵不得劫掠普通百姓。
  用钱肃典的话说,那就是贫民太多、钱又少,得罪少数人也就罢了,何必惹众怒?
  这话很耳熟,敢情钱肃典在吴争身边待了不少时间,耳闻目染,听进去了,然后依旧样画葫芦,说给了王一林听。
  原本王一林是不肯听的,纵兵劫掠“敌国土地”,这不犯军法。
  说难听点,依律还是有功的。
  可当知道,这话是吴争的意思,王一林就从了,说到底,吴争比钱肃典的腰杆子硬,再怎么着也得给镇国公一些面子不是?
  当然,王一林本身那也是亲近吴争的,二人总算是一起从梁湖千户所出来的,怎么说也有香火情不是?
  于是,王一林下令,只劫高门大户,这很简单,走在大街小巷,看哪家门楣高,房子气派,就一脚踹开,冲进去就是。
  这自然也会殃及池鱼,可总也算是比原本王一林的粗鲁,收敛了很多了。
  这一个晚上,江都城中鸡飞狗跳。
  江都百姓们由此恨煞了明军。
  可怜吴争这时是啥都不知道,“好好”的名声就被王一林给祸害了。
  这事被朝中御史联名弹劾,陈子龙更是声称要严惩肇事者,连监国朱媺娖都勒令内阁,限期拟出应对之策。
  王一林绝非外表那样粗糙,他的内心绝不少小九九。
  运回应天府的那二十多船财货,他将三成给了叔叔王之仁,三成送到了镇国公府,连钱肃典也得了一船,其余的自然是他自己笑纳了。
  吴争不在应天府,府中又知道王一林与主人交好,时常来“叨扰”,加上主人不在,不好打开密封的箱子,于是也就收下了,堆在东厢房,想等主人回府之后,再做处理。
  可王一林面对内阁追责,却一口咬定是奉了镇国公之命,声言不信可去问镇国公。
  原本这种谎言一拆就穿,哄骗不了内阁诸臣,吴争是个什么样的人,谁心里还没个底?
  从杭州府到应天府,可有发生过纵兵劫掠之事……呃,可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吧?
  此时钱肃典的证言,让内阁诸臣不得不信了。
  瞧瞧,才几天功夫,知书达礼的钱家九弟,就被王一林给带坏了,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事涉当朝镇国公吴争,顿时内阁之中大半人就没声音了。
  总共就五人,张国维心里是打死也不信吴争会干些这种事。
  张煌言更不信,他是深知吴争抱负的,这种坏名声的事,怕是要饿死也不会干(说实话,张煌言的想法,有待商榷)。
  钱肃乐却是保留态度沉默,他其实已经猜到九弟在撒谎,只是他不明白钱肃典为何撒谎,只有拽回家去,家法侍候,逼问之后再想应对之策。
  马士英心里直乐,哈哈,同道中人,得共谋一醉庆贺!
  兴国公王之仁是这几人中的唯一知情者,可事关亲侄的性命,马虎不得,再说了,三成财货入了他的口袋,要他再往外拿……呃,还不如杀了他容易。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朝廷说是朝廷,可有银子养兵吗?
  虽说马上就要夏收,可这一年中,十府之地战事不断,加上杭州府征了三万兵,应天府也征了三万兵,这六万壮丁,相当于多了六万户的田地会欠收。
  就算夏赋征上来,从朝堂之上那群“饿狼”手中经过,分到自己名下还剩多少?要知道官员们已经半年多没发俸禄了。
  所以,王之仁一直默不作声,他心里暗道,取敌国之财,替朝廷供养水师,本公取得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第526章
钢铁化为绕指柔
  内阁五人之中,只有陈子龙声色俱厉,他坚称,“此事唐突、恶劣,有辱斯文,有辱朝廷颜面,伤了天下绅民之心,此风绝不可长,必须严厉惩治,方可给天下一个交待。”
  可也仅就他一人,连监国殿下朱媺娖此时都不出声了。
  为“敌国”一城富豪的财产,去严惩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当朝国公?
  想想都觉得可笑。
  人的名,树的影,庆泰朝中,没事或者小事敢找镇国公麻烦的,怕还真寻不出一个来。
  朝堂上官员心里腹诽,怎么严惩?人家可是手握重兵的镇国公,差点就被你拥立为帝了,如今又立下滔天之功,不赏也就罢了,还严惩?你倒是可以嘴皮子一碰,我们呢,拿鸡蛋碰石头吗?
  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可这事对于日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吴争本就有“恨天将军”的美称,此事之后,更是“美名远扬”。
  更严重的是,因此事引发了江南高门对吴争的一致抵制,给了有心人良机,制造了一系列的事件,差点酿成大乱。
  ……
  吴争是真不知道江对岸发生了什么事。
  他根本预料不到钱肃典会率残部与王一林一起发疯,居然去进攻江都。
  还真被他们攻下来了,虽说只待了十几天,可毕竟是攻下了。
  吴争也不知道,自己突然就成了“收脏”之人。
  也不知道,长江沿岸,高门巨户由此将他视为眼中钉。
  吴争此时正忙着布防。
  镇江城不能再易手了,带来的九门火炮,被明军安置于北城头,炮口直指江面。
  军队需要修整,城中的百姓需要安抚,时值春季,可吴争忙得头上直冒水气。
  被吴争骂成耳朵思了驴毛的宋安,顺利进入丹阳城。
  从夏完淳口中得知吴争已经率军攻打丹徒,并计划在事成之后进攻镇江时,宋安恍然明白,自己很可能与吴争擦肩而过。
  他暗道不妙,如果吴争真以为自己在攻镇江西门,于是全力攻东城,那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没来得及多说,将吴小妹留在城中,托夏完淳照顾,自己迅速率骑兵北返。
  吴小妹是指着宋安的背影直骂,“你让谁照顾谁呀?”
  夏完淳苦笑着摇头不止。
  要说这世间事,有时真还是注定的。
  清军南撤是迫不得已。
  宋安去丹阳,是为了与吴争会合。
  可结果,吴争在廖仲平的配合下取了镇江城,宋安眼见大错将铸,偏偏运气好,生生撞上了南撤的清军。
  于是,白捡了一个大功。
  一千多骑兵,迎头遭遇溃逃的数千清军,与清兵身后追来的廖仲平部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骑兵对着清军来回犁了几遍,直接消停了,世间安静了。
  ……
  一天之后,三路大军终于在镇江城会师。
  见到吴争的那一刹那,吴小妹哭喊着扑了上去,大呼道:“哥哥。”
  兄妹之情,一览无遗。
  原本心中愠怒,打算好生责备吴小妹的吴争,在这一刻,钢铁化为绕指柔,揽着吴小妹唏嘘不已。
  过了许久,吴争才慢慢推开吴小妹,“不许再如此任性,镇江府处处是战场,若有不测,你让我如何向爹交待?”
  吴小妹泣声撒娇道:“宫中倒是有不少可玩之处,可待久了,再好玩也腻烦了。哥哥,爹爹已经到了杭州府,你就让我去杭州吧?”
  被吴小妹抓着左手直荡起秋千的吴争,哪还有可能去拒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