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807

  吴争的目光显得有些阴冷。
  “都出去吧。”吴争随意地挥了挥手,“我要静静!”
  马士英起身,微躬要腰,没有离开。
  宋安起身,禀报道:“兴国公派人送来四十万两银子,少爷……收是不收?”
  吴争微微一愕,“收!”
  宋安激愤道:“兴国公凭四十万两,就买到了一个心安?”
  吴争一哂,“这哪是买心安的银子,他这是在还债。”
  宋安一愣,不解地问道:“少爷借过兴国公银子?”
  “三十八万两。”吴争悠悠道,“是新建水师第二营的筹备耗费,他这是,要与我划清关系啊……呵呵,还算上了二万两利息,兴国公果然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啊。”
  “少爷是说,兴国公这是要与少爷……分道扬镳?”
  “人性趋利,不能说他错。”吴争微微轻叹道,“太子二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连我……心中也是惶惶啊,不能怪任何人……去吧。等五日后,离京回杭州。”
  “喏。”宋安欲言又止,他是真不甘心,可他也知道,少爷,怕是真没辙了。
  等宋安退下,吴争顾自在桌案后坐了下来。
  马士英终究忍不住,讪笑着上前道:“马某办事不力……”
  “你该死!”吴争恨恨道,“外不能取信于洪承畴,内不能阻止这场变故,要你何用?”
  马士英急辩道:“主公,马某效忠主公之前,就有言在先,马某余生只想为自己搏取身后名,取信洪承畴不难,可这一步跨出,马某将无翻身之日。就算主公日后能替马某解说,可天下悠悠之口……无非欲盖尔彰罢了。”
  “至于说阻止这场变故,马某确实力有不逮,主公应该清楚,马某虽说忝为一朝阁臣,可那不过是块滥竽充数的牌位罢了,有权无权,要人没人,如何阻止?”
  吴争怒意没有丝毫减退,“狡辩之词!有权无权?你除了阁臣,还有户部尚书之职。要人没人?应天府中,今日洪武门前追随我的上万人怎么说?京城之中,谁人不知,你是镇国公的人……为何不求助于他们?”
  马士英苦笑道:“他们肯追随的是主公,而不是马某,这种性命尤关的事上,他们怎可能取信马某?况且,这事发生之前,太子和陈子龙就已经派一禁军围于我府上,马某一举一动皆在他们的眼中,如何串连?谋事不密反伤己身,主公啊,马某有苦难言啊。”
  吴争瞪着马士英许久,马士英正感觉浑身冷汗渗出之时。
  吴争突然起身,上前搀扶马士英往边上凳子上坐下,叹息道:“我只是在生自己的气,这就象是个泥坑,我明明可以避过,却一头栽了进去。其实我心里明白,错误不在你,也不在小安子,更不在任何人……皆在于我。”
  马士英怔怔地看着吴争,他发现,其实面前这快要及冠的少年,有着一颗敏锐无比且坚韧至极的心。
  “主公在春和殿和太子达成了什么样的交换?”马士英小心翼翼地问道。
  吴争倒没有什么隐讳,把大致情形说了一遍,“我无法想象,我若真带兵入京,今日追随我的上万人之中,会有多少人离我而去。更无法想象,与张公、钱相、玄著兄等人对立,会是怎样的一种悲剧?”
  马士英斟酌之后道:“这已经算是最好的办法了,至少庆泰朝尚存……主公不必怀疑张公、张玄著等人对主公的友善,更无须去怀疑今日追随主公将士的忠诚,只是……他们与主公一样,需要转变观念的时间。”
  吴争有些吃惊,“你是说,他们并不是因为忠于太子而来阻挡我?”
  “当局者迷,主公只看见了他们的阻挠,却没有看见他们为主公据理力争,也没有看见京城上万将士,在主公尚未进京时所做的一切。马某此次确实没有为主公做什么,这是因为,很多事都已经不需要马某主动去做了,做了,反而画蛇添足。”
  说到此处,马士英突然跪下道:“恭贺主公,假以时日,主公必定人心所向!”
  吴争确实是当局者迷。
  从入京开始,他的眼睛里,就是非黑即白,容不得一丝沙子,在他看来,凡不同道者皆为……敌对!
  可他似乎忘记了,就连他自己,那没有勇气胆对着天下大喝一声,“登大宝者,舍我其谁”?
  包括张国维、张煌言在内,他们在吴争出现之前,都是忠于大明之人,三年时间,太短了,而吴争终究不是神仙,天生可以让人顶礼膜拜。
  一切都需要时间,去改变、去证明!
  马士英说得对,如果不是因为友善,张国维、张煌言怎会冒着大逆之罪名,斥退禁军陪伴吴争入宫?
  如果不是因为忠诚,上万将士怎会不顾身家性命,聚集于洪武门前?
  人心所向,没有一个可以衡量多少的标准,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吴争心中的郁结,随着一口闷气功地吐出,而渐渐畅快,神志也渐渐回复清醒,变得冷静。
  “如果我说,其实从镇江府入京,我也没有想过取而代之,你信吗?”
  马士英明显一愕,继而道:“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
  “我只想阻挠太子登基。”吴争解释道,“公主监国,一直做得不错,我只是想维持原状。天下人为何不信?”
  “太子在,公主缘何监国?”马士英尖锐地反驳道,“况且太子是公主同胞亲兄妹,主公强立公主监国,置公主于何地?如果真让主公如愿以偿,世人皆会以为主公肆意废立之事,如司马昭之心……那还不如……取而代之。”
  吴争傻眼了,他终于是想明白了,自己这次的行为有多愚蠢!
  如此显而易见之事,自己却执意地反其道而行。
  马士英说得没错,与其偷偷摸摸谋朝篡位,不如堂堂正正取而代之,做一个真小人。
  好在,这也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
  吴争没有自信,一旦自己谋朝篡位,麾下大军会不会因此哗变、一哄而散。
  
第550章
应天府,一片详和!
  人心复杂、易变。
  统帅一百人、一千人乃至数千人,可以做到全部、或者大部分人忠诚于自己。
  可一旦人数上万、十万、百万,根本做不到所谓的控制和忠诚。
  许多士兵恐怕连吴争的脸都没见过,何谈忠诚?
  自古皇帝再昏馈、暴虐,但对天子脚下百姓,还是相对优渥的,为何?
  为得就是掌握京城人心。
  就连山贼、强盗都明白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
  吴争终于理清了一个思路——掌控人心。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自己这两年多的时间,一直领兵打仗,扮演着一个救火队长的角色。
  虽说手下有了一支不可轻侮辱的虎贲,但对于民心的掌控,是缺失的。
  以至于在面临前后两次政变时,都无法以一个势不可挡的姿态参与其中,甚至在象陈子龙、钱肃乐等人眼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地方武臣兵权再强,也很难参与京城政变,除非与京城重臣勾连合谋。
  自古以来皆如此,因为地方武臣,缺少对政局的把握和掌控。
  吴争想明白了。
  ……
  王之仁心中,对吴争确实有些内疚。
  但他不后悔。
  他认为,吴争确实有些能为,加上宗室身份,假以时日,定能有大作为。
  这也是王之仁能一次次配合吴争、甚至纵容吴争“胡作非为”的原因,包括这次水师上岸进攻仪真之战。
  但,这一切,在“太子”这二字面前,轰然崩塌。
  再近的宗亲,还能强过太子去?
  何况朝中重臣,民间大儒、学子,无不推崇太子,说他有明君之相。
  王之仁能为了吴争这座小庙,去放弃一尊大菩萨?
  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钱肃乐代表太子许诺,册封王之仁为异姓王,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既然有了这个决定,王之仁自然要与吴争划清界线。
  政治嘛,通俗的说,就是站队。
  做错事不可怕,站错队那就是灭顶之灾,从崇祯朝到弘光朝,再到鲁监国,最后是公主监国,无处没有党争。
  王之仁太清楚站队的重要性了。
  虽说谈成重兵权,可大义名份还是很要紧的,而且兵权,自己不是掌控着三营水师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