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1807

  心为后世人的吴争,明白皇帝是个高危职业,在吴争看来,做个皇帝,远不如做个大将军或者封疆大吏,来得爽快。
  吴争想做个青史留名的名臣。
  他只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他希望,汉人可以不做那三百年的奴隶。
  他希望,重现汉唐盛世繁华。
  所以,从一开始,吴争就没有想去谋国篡位,他只想让大明复兴,变得更好些。
  这才有了绍兴府张国维宅中,那“汉明”一说。
  吴争的所有筹谋,也都是按此目标去布局。
  他愿意为臣,做个护国佑民的名将。
  因为吴争很清楚,皇帝未必是人生唯一的巅峰,人生真正的巅峰在于为后人开创一个盛世,留下一座前人无法企及的宝山。
  而这,就算不做皇帝,也是能做到的。
  吴争也不想让自己圈禁在那座如同监牢的宫城之中,陷入无休无止的权争宫斗。
  所以,吴争拥立朱媺娖监国,因为朱媺娖不会象朱以海那样,成为自己做事的障碍。
  所以,吴争可以同意拥立朱慈烺为帝,因为与朱慈烺的一番奏对,让吴争感觉到朱慈烺有着与自己几乎相同的目标。
  吴争甚至是暗暗松了口气,因为心中的责任,有了人分担,甚至担去了一大半。
  所以,吴争可以容忍朱慈烺扣周思敏留在京城,既然享受权利就得承担义务,皇帝如此,臣,自然该如此。
  所以,吴争容忍了朱慈烺收回三府赋税,哪怕没办法了,自己用一些鸡鸣狗盗的下作手段来填补赋税上交之后的财政空缺。
  所以,吴争甚至还打算同意朱慈烺从商税中分一杯羹,以解朝廷财政之困。
  可这一切,随着这二万多阵亡将士家眷无法得到足额的抚恤金,开始崩塌。
  这事绝不是件小事,特别是秣马厉兵、意图光复之时,特别是面对北方强敌在江北虎视眈眈之时。
  这事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战死之后,家人连该得的抚恤都被朝廷拖欠,还让将士如何上阵与敌拼命?
  后背阴冷,谁还能鼓起勇气,浴血奋战?
  吴争不敢想象,当这种怨意从北往南漫延,自己三年来,重金养兵、从无克扣士兵一文钱的形象,为发生怎样的坍塌。
  最让吴争伤心的是,这二万多的将士,是因为他的谋划,而成为一支必须战至最后的孤军。
  打到这种程度的防御战,其实确实已经出乎吴争战前的预料了。
  明军正常编制,不,哪怕是清军,甚至是后世。
  一支军队是肯定有非战斗人员的。
  譬如后勤、参军(参谋、文职人员)、辅兵等等。
  简单地说,一支一万人的军队,正常得有三、四成左右的非战斗人员。
  这,也就是有种说法,说一支军队战损达到五成以上,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一样。
  因为,真战损到了五成以上,其实确实也找不出战斗力了。
  但这支京卫不一样。
  它的前身,是吴争从杭州府一路北伐之时,沿路收拢的义军和原降清明军,经过整编训练后的军队。
  可以说,没有任何非战斗人员的编成。
  甚至连记录军功的参军录事,都是战斗人员兼任。
  也正因为如此,这支军队才有着原明军无法企及的战斗力。
  也正因为他们对吴争的信任和崇拜,也正因为他们知道这战的目的是什么,才能一直战至几乎全军覆没而不退。
  
第588章
北伐军
  镇江府光复了,从两倍以上于明军的清军手中光复了,可他们却几乎死光了。
  如果不是之后吴争与王之仁合谋,在丹徒牵制清军主力,以水师登岸闪击仪真,怕是连钱肃典及那幸存的数百将士,也会灰飞烟灭。
  那时朝廷做了什么?
  什么都没做!
  朝廷正在与清廷所派使团和谈。
  就是身为兄长、父亲的钱肃乐都认为,为这些幸存之人舍弃朝廷到手的利益,不值!
  这是值与不值的事吗?
  这关乎朝廷麾下七万多将士的士气和为国而战的信心。
  吴争,不能容忍。
  不能容忍,就得……改变!
  ……
  次日一早,大将军府颁布军令。
  大将军府所辖四卫,改编为“北伐军”。
  并以大将军令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北伐军将士的军饷数额、抚恤金标准、阵亡将士家人的安置方法及发放方式。
  “妙!大将军此应对之策,堪称绝妙!”一大早就前来大将军府的莫执念,听闻这道大将军令,便击掌叫好,“如此一来,主公麾下军队虽然同为明军,就可与朝廷军队有了明确的区分,京城之乱的影响,就会在主公军队中降到最小。北伐军三字,更是向天下展现了主公的抱负……妙哉!”
  一夜未眠的吴争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态,他淡淡道:“无奈之举而已。此策也有个欠妥之处,只是事态紧急,需要赶在京城之乱的消息传到杭州前,做出应对,也就只能如此了。”
  莫执念问道:“敢问主公,何处欠妥?”
  “此举,必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为弹劾我意图独立、谋反的罪状。”
  莫执念点点头道:“主公所虑极是,确实如此。不过好在他们没有证据,仅仅以三军改名,而定主公谋反罪,怕是莫须有了,宋有岳家军,嘉靖朝有戚家军,这不属违律。况且以主公现在的权势,又有何惧哉?”
  吴争微笑道:“莫老说得是。既然走出这一步,朝堂之上的风言风语,本公完全可以听不见。”
  莫执念笑道:“不想听便可听不见,好一个听不见。自此,我军将可与朝廷诸军完全分隔开……对了,老朽以为,何不改换我军军服,以示与朝廷诸军之别?”
  吴争眼睛一亮,道:“可三万多军队换装,怕不是一件易事吧?就算赶制新军服,所需时间怕没个半年也不够,还是……缓缓吧。”
  莫执念笑道:“主公过虑了,江南多织造,每户皆有织机,主公只管下令……老朽不夸口,几万套军服,最多三个月。”
  吴争大喜,道:“好,那就依莫老谏言,全军更换军服。”
  “还请主公定下颜色、样式,不过,主公若要在军服上刺绣,怕是会慢些。”
  吴争摇摇头道:“不。军服嘛,何须花梢,耐磨、保暖即可,至于将士官阶姓名等,可刻制铭牌挂于胸口便是。”
  莫执念微微蹩眉毛道:“主公的意思是官兵同颜色、样式?”
  “对。”
  “老朽明白了。”
  莫执念再次提及道:“那朝廷索要商税之事,敢问主公,有否改变应对之策?”
  吴争摇摇头道:“按昨天我说的,应下就是。”
  莫执念一愣道:“既然主公已经决定与朝廷疏离,何不趁势拒绝?老朽说句不中听的,此时就算主公答应了朝廷的要求,怕朝廷也不会领情。”
  吴争微笑道:“我知道。不过这个恶人我不做,自然也会有别人来做。我又何苦没吃到羊肉反惹一身骚?”
  莫执念不解道:“主公何意?”
  “商税又不是我独吞的。”吴争呵呵笑道,“朝廷占了三成,那剩下就只有七成了,自然会有人比我还急。”
  莫执念恍然道:“主公说得是兴国公?”
  吴争道:“没错。之前朝廷收回六府赋税,已经剜了兴国公的肉了,如今朝廷再分商税一杯羹……嘿嘿他兴国公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喽。”
  莫执念道:“妙,妙啊。兴国公可不比得主公,主公至少还多占了一个绍兴府,杭州、松江四府之地,人口、商贸也远超过兴国公所辖三府,兴国公自然比主公更急。”
  吴争颌首道:“这事就这么办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