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1807

  “喏。”
  “我还有一事想求莫老?”
  “可不敢言求字,主公尽管吩咐,老朽必定从命。”
  “莫家在京城可有人手?”
  “人手是有,莫家及各钱庄、商铺、酒楼、店栈中皆布有数量不等的人手,只是不知道主公意欲何为?”
  “我想帮帮那些受白条所困的阵亡将士家人。”
  “不知道主公要如何帮?”
  “我在想,是否可以用莫家及各钱庄的名义,募集一笔钱款,然后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去帮助那些贫苦家庭摆脱困境?”
  莫执念想了想,问道:“主公是想避人耳目?”
  “对,没错。改编之事,必定会引起那娃儿的忌惮,若再以我的名义捐助,怕是会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强敌在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资助那些阵亡将士家人,必须去做,这是我……欠他们的。”
  “可主公是否想过,募集所得,助一次也就一次,日后再有困难,难道继续资助吗?”
  “那你的意思是?”
  “老朽昨日回去,也想了不少办法,以老朽之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理是这么个理。”吴争点点头问道,“你有什么具体办法?”
  “主公在松江府兴建军工坊、讲武堂、港口,皆需要大量人手,不如迁民南下,由老朽财政司免费提供安身之所、并安排活计,如此一来,两厢得利,也分解了这些家人的困境。”
  吴争微微摇头道:“不成,京城百姓在天子脚下待惯了,故土难离,怕是不会轻易肯舍弃京城繁华。”
  这话没错,首都百姓哪肯离开京城南下松江府的?
  莫执念道:“至少可以一试,老朽也想到这点,有自愿者当然最好,如果有不愿者,可由京城钱庄、酒楼等招为雇工,也可解燃眉之急。毕竟二万多家不都是贫苦人家,真正贫苦者,民就数千之数,就算一家一人,也就几千人的事,应该可以妥善安置。”
  
第589章
江南商会
  吴争点头道:“好,这事就拜托莫老了。但我有个要求,不得勉强他们。另外,过于贫苦者,还得进行资助。”
  莫执念点头道:“那就按主公说的,一边募集善款,一边安置雇工,另一边引导百姓南下,如此三管齐下,定可解百姓困境。”
  吴争满意地点头道:“我身边多亏有莫老啊。”
  莫执念目光一闪,低头道:“主公之前让清儿转告老朽,筹办商会之事……如今老朽已经议定江南富商巨贾一百三十七家,有七十余家还在观望之中,另有……另有……”
  吴争有些诧异,无非极为难之事,莫执念很少在自己面前吞吞吐吐。
  “这里就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不能说?”吴争皱眉道,“莫老应该清楚,我不是个以言获罪之人。”
  莫执念偷偷看了一眼吴争,稍一犹豫,就咬牙道:“江北有些富商也想加入江南商会,请主公示下,收还是不收?”
  吴争一愕,想了想道:“鞑子?”
  “汉人、建州人皆有。”
  “人多吗?”
  “到昨日为止,有三十余户。”
  “经营些什么?”
  “米、盐、布、丝绸、茶叶、铁器等等皆有涉及。”
  吴争微微一笑道:“莫老当真是至交满天下啊,连江北敌区,竟也有如此多的友人……唔,这可不是单纯的友人,那可是一只只钱袋子啊!”
  莫执念额头汗水渐渐渗出,他太了解吴争了,只要想到,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小战斗数十次,吴争手下竟连一个鞑子俘虏都没有,莫执念心里就恶寒。
  虽然不知道吴争究竟是少年气盛,还是另有缘故,但莫执念知道,这在吴争那,是个禁区,是条底线。
  莫执念带着一丝颤音答道:“莫家世代行商,至今已有百多年了,生意上的往来,难免涉及各色人等,况且这些来往,也在建州人南下之前,皆已存在……还望主公见谅。”
  “唔,没事,做生意嘛,你情我愿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什么可指责的……咦,莫老很热吗?”
  “咳……这三伏天,确实……确实有些热。”莫执念取出一块锦帕,胡乱地往额头上抹了一把,“主公若是不同意,老朽这就回绝了他们。”
  “回绝?”吴争讶然道,“为何要回绝?人家可是真金白银地要入股,咱难道还要嫌钱太多烫手往外推不成?”
  莫执念有些惊愕,呆呆地看着吴争。
  “银子本身并无罪恶,就看在谁手里、用在什么事上,我没那么狭隘。不管江北汉商、胡商、清商,不管是汉人还是鞑子,送钱给我,多多益善,哈哈……况且,就算有一日,我军打过江去,也不可能杀尽所有鞑子,我虽然不留俘虏,但还不止于向妇孺挥刀。”
  “主公的意思是……同意让江北入股商会?”莫执念心中的震惊难以言表。
  “当然!日后的北伐,最缺的不是人,而是银子。与其让这些银子入了清廷的腰包,不如让它流入咱们的口袋……张大口袋,只要有银子,皆可收。”
  莫执念更加震惊,“主公,江南商会垄断各种官府禁榷物资,利润必定丰厚,勿容置疑,这才有了无数富商巨贾削尖了脑袋想入股商会,可利润终究是有限数的,分得人越多,分到每人手中,自然越稀薄……如今老朽手中二百多人,该够了。”
  吴争古怪地看了一眼莫执念,“莫家世代经商,经商二字自然领悟得比我透彻。可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能看到的景象自然也就不同了。”
  莫执念低头躬身道:“还请主公指教。”
  “指教算不上……该算是相互探讨吧。”吴争指了指椅子,示意莫执念坐下说话,“商会的利润为何是个定数?”
  “劳力、土地、人口皆有限数,所产生的利润自然是有数的,将这些有限的货物,售向各地及外邦,一旦售罄,就得等到来年……”
  “不,不。莫老误会了我的意思。”吴争摇摇手,打断了莫执念,“我说的是,买卖之所以叫买卖,是因为除了卖,还有买,江南货物卖空,那还有从外地、国外购入的物资吧?”
  “是。”莫执念道,“香料、宝石等奢侈之物,可毕竟买得起的豪富之家不多,且也有定数。”
  吴争诧异地问道:“难道就不从南洋购入粮食、木材、铜铁等等之物?”
  “主公说得这些,有。但数量不多,譬如香米、珍珠、紫檀等等,铜铁也有,可这些远不及我朝售出之物之十一。”
  吴争是真的震惊了,“莫老的意思是说,出口远大于进口,贸易顺差达到十比一?”
  莫执念没有立即回答,他在口味着吴争话中的几个用词,然后答道:“是。远在永历年间就已是如此,大明朝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几乎有六成以上皆是国外流入的。”
  吴争张大了嘴巴,啊……啊……啊。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曾几何时,大明朝是如此的辉煌。以至于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从宋朝一两兑八百至一千文,降到一两兑四百文,极限时仅三百六十文左右。
  为何?无非是市面上流通白银太多,银价贱了。
  为何白银多?无非是贸易顺差太大。
  这种贸易顺差,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所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品占领了国外的所有市场,而他们却没有可以引起华人兴趣的特产涌入中华大地。
  按这种比例,不用多,一百年,除中华之外的国度,将再无白银可流通。
  而事实上,历史中清朝受八国联军的侵略,不完全是因为清末的腐朽,而是那些国家确确实实在国内缺少了主要货币,白银流通。
  就象一只大象,在没有亲自去咬它一口之前,是永远不知道它的真正实力的,而清朝在那时,表面上的军力,也是足够强大的。
  八国就好比象输急了眼的赌徒,甩开膀子就是一个“干”,结果一干就干赢了。
  同理,牙片战争,其实它的本质,无非也是把牙片做为一种特产品,来达到白银回流的目的。
  
第590章
人生何处不冒险?
  吴争怔了好久,才摇摇头,甩开脑子里这种无谓的感慨,他问莫执念道:“为何不多从国外买入些粮食、木材以及铁、铜及矿石?”
  莫执念道:“这些我朝皆有出产,足够自给自足,无须向国外购买。”
  “足够?”吴争问道,“何为足够,一人一天一斤米可保不饿死算够,还是一人一天五斤米吃撑算够?我军将士一人一天两斤米的标准,尚未称得上够,多少百姓怕是一天一斤米还得不到,为何不多向南洋购买粮食?”
  莫执念苦笑,他轻轻叹息道:“主公要是下令购买,自然也是可以的。”
  吴争一愣,“莫老这是何意?”
  莫执念苦笑道:“江南本是产粮之地,但凡富商巨贾,谁不是出自地主之家?家中要没个千八百亩地,也敢称自己是富商巨贾?可南洋米贱,又不及本地米合百姓口味,这米卖给谁?当然,这不重要,卖得便宜自然百姓就会买了,可重要的是,这便宜米卖了,就会生生拉低当地米的价钱,试问,哪个商人肯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砸了自家的饭碗?”
  吴争懂了,真懂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吴争再次用力地甩甩脑袋,想了想之后,问道:“莫老可知杭州城市面上,一只鸡卖多少钱?”
  莫执念一愣,他摇摇头道:“这老朽还真不知道……只知道雨县大街,悦来酒楼中,一只招牌油焖鸡,大概要一两左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