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1807

  北方清廷已经得知了多铎被杀的消息,朝野震动。
  当朝豫亲王战死,这已经是清廷不可承受之重了,何况是在被俘之后遇杀害,更令清廷无法容忍的是,多铎的人头竟被悬挂城头示众三日。
  这是从未有过的耻辱,是整个满清王朝的耻辱,是努尔哈赤建立大金以来从未有过的巨耻。
  整个满清朝堂,有了“同仇敌忾”的激愤。
  小皇帝福临下旨,废弃大清与义兴朝的停战条约,撤回正与义兴朝谈判的使团,拜摄政王多尔衮为大将军,以举国之兵征伐义兴朝。
  多尔衮随即在顺天府及京畿周边承德府、锦州府、永平府、昌平府、天津府等二十四府之地开始征兵。
  对,征兵,没错。
  清廷此时确实外强中干,京师、山东、山西、河南,可调之兵几乎枯竭。
  不过此次征兵,还是比较温和的,清廷也考虑到人心不稳对统治不利,所以,征兵的地域仅限于济南府以北,太原府以东。
  多尔衮一面征兵,一面急令江北济尔哈朗返回江都,并调淮南、湖南两地清军,置入济尔哈朗麾下,号称十万大军,可其实淮南、湖南两地清军调往江都的,合计不到三万,也就是说济尔哈朗麾下,真正可用的也就六万多人,这其中八旗兵仅一万余人。
  但就算如此,清军的兵力也远远超过了义兴朝。
  多尔衮勒令济尔哈朗在五天之内,对应天府和镇江两地发起进攻。
  而十天之后,多尔衮将亲率大军南下。
  ……
  山雨欲来风满楼。
  停战条约的废弃,清廷使团的离开,大战将启,此时的应天府一片风声鹤唳,义兴朝似乎在风雨中已经摇摇欲坠。
  洪武门外的荣来酒楼,一直是京城中消息的聚集、分散之地。
  此时,酒楼里照样是宾客满座,没有因战争即将到来而空旷起来。
  只是,客人聊天的话题,集中在了对战争的猜测和揣摩中。
  “听说了吗?江北鞑子已经聚集起十万大军了,估计也就在这三两日就要进攻了。”
  “头报有赏,二报吃巴掌……你问问诸位,这事谁不知道?”
  “啊?那您说说,这次咱明军能打胜吗?”
  “啧……啧,难喽——!这要是换半年前还好说,那时,咱有兴国公、镇国公在啊,这二位国公一个在陆一个在水,合计起来,一样六、七万大军啊,是不是?可现在,兴国公麾下折损了一半,镇国公又在南边迟迟不肯北上,这仗啊……悬喽!”
  “说得也是啊,你说,好好一支水师,明明在杀鞑子,怎么就成了叛军了呢?要是他们能回来,鞑子哪敢渡江啊?”
  “就是,我朝能坐享南都,可不就是二位公爷的功劳,特别是镇国公,从绍兴府到应天府,七、八成的仗可都是他打的,却被……赶出了京城。”
  “嘘……噤声,别乱讲,也不看看这是在哪?”
  “怕什么,实话实说罢了。朝廷还能杀了我不成?”
  “这话也得反过来说,镇国公功劳是有,谁也不否认,咱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可他也确实太跋扈了些,所谓天地君亲师,听说过有哪个臣子把君上从奉天殿的宝座上拽下来的吗?将心比心哪,哪个君上能容忍这种臣子?”
  “这话我可不认同,如今可是乱世,你见过哪朝有君不在位数年之久的吗?虽说南边有皇帝,可咱们也没认哪,对不?”
  “这话在理,讲礼也得看时候,但凡有本事的人,脾气自然大些,况且镇国公不也是明室吗?都是一家人,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吗?”
  “胡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汉贼不两立……”
  “你省省吧,二两黄汤下肚就满嘴胡话,谁是汉,谁是贼?镇国公是贼?有替大明朝光复十府之地的贼吗?真要多有这样几个贼,我大明朝早就将鞑子赶回关外吹北风去了。”
  “这话在理。听说了吗……镇国公在绍兴打败了来犯的四万清军,不仅活捉了敌酋多铎,还一刀斩了多铎的脑袋挂在城头上示了三天众……听听都来劲、解气。”
  “得了吧,瞧把你乐的,要不是镇国公鲁莽,哪有今日大兵压境之祸?”
  “胡说八道,镇国公不杀多铎,鞑子就不南下了?应天府还是人镇国公和兴国公光复的呢,要不是二位公爷,你我还是亡国奴,做人得讲点良心不是?”
  “得,你有理。可眼下大战就要来了,我们这等小民,还得想着保命才是,你们有辙吗?”
  “有个屁辙,要不在城里等死,要不往南逃呗,反正我不想做亡国奴了。”
  “对,我也是准备去杭州,至少那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你们说得容易,怎么逃?我家在城里,十几家店铺,城外二、三千亩地,这可是咱家几代攒下的家当,怎么带走?我不逃了,听天由命吧!”
  “我也是,心急也没用,这说起来都得怪那卧子先生,要不是他朝三暮四,一会儿拥立镇国公,一会又拥立当今圣上,害得君臣反目,事情也不会糟糕成如今这样。”
  
第675章
你的腔调倒越来越象他了
  “唉——你这话在理,这陈子龙啊,看起来是个正直君子,可实际上呢,做得都是腌臜事。听说啊,在朝廷归应天府之前,他就策划了淳安之变,幸亏当时镇国公到得及时……这就是个祸害。”
  “对,听说之前阵亡将士家人的大乱,就是他下令以白条抵银子的。”
  “没错。我还听说,镇国公被赶出京城,也是他的阴谋。”
  “估计将江北水师定为叛军,也是他在暗中捣鬼……”
  “……这就是个祸害啊。”
  “就是,老天怎么就不落道雷,把他劈死呢?”
  ……这就是闲聊,这也是民意。
  民意容易被蛊惑。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控性。
  开始还在议论即将发生的战事,聊着聊着,这楼就歪到不知哪去了。
  百姓爱一个人、恨一个人,都有极大的随意性。
  譬如象现在,他们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就直冲陈子龙而去了。
  所有不对的事和错误的事,一股脑地扣在了陈子龙的头上,直将陈子龙骂成了一坨狗屎。
  甚至希望陈子龙不得好死!
  好在,这次是真的闲聊,如果是有心人在边上一煽惑,怕又是一团乱。
  可说者无心,听者却是一窝子心。
  角落的屏风里,钱肃乐和陈子龙正在对饮说事。
  这不是指得和尚骂秃驴吗?
  你说无端听外面人将自己骂成这德性,还把根本与自己无关的锅扣在自己头上,这种憋屈怕是没几个人能受得了。
  陈子龙脸色铁青一跃而起,想冲出去训斥、理论,被钱肃乐一把拽住,“堂堂一朝少师,与些愚民较什么真?”
  陈子龙压抑着吼道:“你倒是心安理得,听听他们将陈某糟践成啥样了?”
  “公道自在人心,谁还没被骂过?你没听见,二位国公不也被埋怨、被骂了吗?”
  陈子龙慢慢平息了怒气,“你倒是没被骂。”
  钱肃乐呵呵道:“可我的结果和你一样,空顶着个太傅,手中无一丝实权,只能在一旁听、看,无能为力。”
  陈子龙一口饮尽面前的杯中酒,坐回了原处,看了钱肃乐好一会,才开口道:“听说这次是他上书要陛下释放陈某的?”
  钱肃乐摇摇头道:“你听岔了,他是要陛下将你递解杭州大将军府将你治罪。”
  陈子龙冷哼了一声音,“我可不领他的情。”
  陈子龙不傻,反而非常聪明,他自然能想清楚这其中的道道。
  如果吴争真要皇帝释放自己,那可就真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了。
  自己谋划政变已是死罪,如果再与吴争有了牵扯,皇帝怎么可能让自己活着?
  甚至牵累到家人。
  朱慈烺接到吴争的上书,他第一反应就是只要你想要的我就偏不给。
  你想要治陈子龙罪,朕就偏偏放了他,就让你难受。
  但他自然也想得到,会不会是吴争故意混淆视听,所以,放是放了,可不准陈子龙离京,监视居住。等于是将牢房从一间屋子扩大到了一座城。
  而对于吴争擅杀多铎,引起清廷报复,朱慈烺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认为这是吴争故意在为难他,为难朝廷,祸水南引,以清军来削弱朝廷的实力。
  所以,面对着朝堂上几乎一致谏言,请镇国公率军北上增援应天府,朱慈烺断然拒绝。
  而是严令回京的廖仲平,统帅二万多京卫部署北、东两个方向城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