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1807

  此时,吴争话锋突然一转,“但每人总计上限不得超过三亩。这是铁律!诸位,新城需要广纳天下人,能安个家,就不错了。本公也在此律所限之内,绝不超过三亩,违者将被拆除乃至没收,绝无变通的余地。”
  这下,官员顿时分成两个阵营,一些家中不甚富裕的持赞成态度,三亩,他们可能还真用不上。
  而家境富裕的官员,有些不高兴了,他们在杭州城中,宅子可是十亩八亩的,三亩,着实小家子气了。
  可他们不敢以此来反对,因为吴争说了,连他也在此律所限之内。
  大将军府辖下,谁敢与吴争比富?
  这些人的目光齐齐看向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等,希望他们能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相视,而笑。
  到了这时,吴争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
  这就是招空手套白狼。
  关键是这不是阴谋,也无所谓盘剥。
  实属愿者上钩,虽然有些霸道,但无可非议,这是个阳谋。
  吴争身为大将军,就算基本脱离了内政,但他有权决定大将军府的治所。
  官员可以建议和反对,但吴争一样可以否决,执意而为。
  这说得过去。
  那为什么要反对呢?
  
第673章
不建城墙行不行?
  这是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相视而笑的原因。
  这些人聚在一起,最终为得就是北伐。
  如今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既然能用这种不着痕迹的做法,来化解危险,为何不用?
  所以他们在笑,心中在感叹,这种无赖但不失高明的做法,也只有吴争能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我赞成。”熊汝霖起身道。
  “我赞成。”张国维起身道。
  “我赞成。”张煌言起身道。
  “下官赞成。”所有人起身道。
  吴争笑了,他知道里面其实有不少是心里不赞成的,但这还有重要吗?
  势之所向,挡者必被辗成粉末。
  ……
  这是吴争辖下,第一次召开如此规模的众议大会。
  虽然会中,吴争以非常强势的口吻,决定了一桩关系这个势力未来发展的大事。
  但不得不说,辖下所有县的主官都共同参与了。
  参与,很重要!吴争开了个好头。
  散会之后,张煌言笑着埋怨道:“好你个吴争,事都已经筹划好了,就等着最后宣布了,才召集我们商议,是不是有掩耳盗铃之嫌?”
  张国维也道:“大将军所谋,确实高明。可细想起来,规定三亩为上限,也确实少了些,倒不是张某想要多占地啊——,可对于官员而言,宅子代表着各人的身份,三亩的上限或许寻常商人都能达到。若是强硬执行这项规定,怕是会引起底下官员的不满。”
  熊汝霖道:“大将军以此策解决了财政的困难,下官佩服。下官认为,新城的城墙规制,至少与应天府稍逊或者持平,可这些卖地所得的银子,恐怕还不足建起新城如此规模的四面城墙吧?”
  只有莫执念一直微笑着不说话,而事实上,他也不清楚,吴争为何要定下三亩的上限,甚至连自己也囊括进去。
  吴争是这样向众人解释的。
  他先对张煌言道:“这事从开始到今日宣布,前前后后筹划仅三天时间,起因也只是为了财政司的窘迫,完全不是事先已经有预案,而瞒着诸公。”
  再对张国维道:“规定三亩为上限,确实少了些。我只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今日将此事公诸于众,势必会引起消息的骤然外泄,这样,家境富裕或者背后有实力的官员,就会由此而迅速对松江府土地进行购买、圈地,从而使得寻常百姓因消息不灵通落后许多而产生损失,我们虽然无法根绝不公平,但只要将上限规定下来,也可有效遏止官员、富豪肆无忌惮地占地。其二,与其让六府百姓觉得不公平,不如让官员觉得不公平。在这一点上,诸公都知道,我的想法和心愿,我希望相对的公平,并力所能及地去促成公平。当然,官员的权益我也考虑到了,每人可以得到一亩低价地的配给,就是在保证他们的基本利益。另外,等到真正迁至新城,局势稳定之后,这三亩的上限,也是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的,但现在,必须严格执行下去。”
  转过头,吴争严肃地对熊汝霖道:“关于城墙,我想问熊大人,新城不建城墙行不行?”
  新城不建城墙行不行?
  这话让几人瞬间石化了。
  恐怕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城池是没有城墙的。
  哪怕一个小县城,或者仅仅是个要隘,也都建城墙。
  不建城墙如何抵御外敌?
  如何给城中居民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如何向世人彰显势力的威严和实力?
  熊汝霖确实被吴争的提问雷到了。
  他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提到城墙,因为他从吴争的眼中看出,吴争虽然在问,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熊汝霖几乎是下意识地答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如此随意,既然建了新城,并且将做为大将军府的治所,城墙绝对不可或缺。”
  果然,吴争的声音响起,“不。城墙可以不建。诸公都知道,建造城墙的耗费巨大,至少在眼下,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池的城墙,所需要花费的银子,不是大将军府能承担得起的。反过来说,就算是承担得起,我觉得这笔巨资,花在城中道路、房屋、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和扩军备战上,更能取得应有的回报。”
  “从古至今已有明证,再坚固的城墙,都无法真正抵御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腐朽。坚固的城墙确实可以让墙内的人有安全感,可这一样令人滋生安逸和腐化。秦皇建了长城,秦二世而亡,多铎也曾因此嘲讽过大明朝,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清军的铁骑。把治所北移至最前线,这不仅仅是一种向世人展示的姿态,而是我希望,我们与危险相邻,心中时时记着北伐。诸公啊,人的天性是慵懒、贪图安逸,我们得时时记得忘战必危四个字。”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御敌于外,才是我决定迁汉所于吴淞口的真正目的。我们不安生,我们就无法安逸,治下百姓就无法安逸,只有上下都不安逸,才能时时保持着斗志,时时想着北伐,想着我们还有偌大的疆土尚未光复。”
  吴争的话让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莫执念肃然起敬。
  在这个时候,哪怕有瑕疵,也不重要了。
  四人齐齐躬身应道:“北伐之志,不敢一日或忘,我等必戮力同心,共襄盛举。”
  ……
  次日,大将军府通告六府,将吴淞港口周边二百里划出松江府,复置华亭县设衙建城,为大将军府直隶。
  一时间,民间出现迁移潮,这是第一波迁移潮,主要的人员不是寻常百姓,而是各地富商巨贾和士族世家。
  他们有实力先行一步,跑马圈地。
  但这股迁移潮的影响力有限,因为官府对地契严控三亩的上限。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有许多人以各种方法来回避这个铁律。
  譬如分家,就是规避这个铁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奇怪的是,大将军府对此并没有对规定进行释法和补充,而是不闻不问,没有任何反应。
  
第674章
大战将启
  迁移潮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华亭地价几乎一日一变,甚至每个时辰都在变。
  而大将军府对无主荒地的严控,使得华亭地价,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一个月后,当官府再推出二万亩荒地时,抢购者云集。
  骤然将地价哄抬至二百五十两一亩的天价。
  江南商会居然先发后至,竟只抢到其中五千余亩,余者皆被蜂涌而来的各地商人哄抢。
  这种情形,让熊汝霖等人震撼,特别是莫执念,对吴争的点石为金之术佩服得无以复加。
  这个翻手为云、空手套白狼的操作,让莫执念至少在一、二年内,不必再面对财政窘迫的困境,也使得军工坊、港口、军校等在建设施有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同时,也加快了华亭城道路、房屋及公用设施的建设进度,反过来影响、促进了各地各国商人的入驻。
  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这是后话了。
  ……
  在吴争抛出建新城治所这招棋的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