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807

  洪承畴头一昂,表情淡漠地道:“那也未必。阳谋并非不可破解,至少在洪某看来,吴争的谋略还欠些火候。”
  “此话怎讲?”多尔衮的讥讽慢慢散去。
  “我朝已经占据大半河山,这是军势。吴争明知不敌,却想另辟蹊径,以凝聚人心形成人和来抗衡我朝军势,可惜他还嫰了些。此次停战,虽然被他占去了靖江,但明军依旧被限止在南岸,他的后续影响无法向江北渗透,而百姓愚昧,忘性又大,只要朝廷施以怀柔之策,慢慢地,民心思安,此战的影响力就会淡去,他的阳谋,也就不攻自破了。”
  洪承畴说得确实没错,这种以鲜血和人命形成的影响力,只要怀柔,用时间去化解,如果以杀人去压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谓压迫越重,反弹越强,星星之火必将化为燎原烈火。
  这个方法,确实是根治此症的良方。
  但问题是,清廷做得到吗?
  做不到,哪怕是装样子,也做不到。
  如果真能做到了,何必入关呢?
  这就是矛盾的症结所在,一家兄弟闹分家,吵架、打架,静下来,旁人劝劝,或许就想通了,又重归于好,这叫打断骨头连着筋。
  可如果是外来的强盗,占了这家家业,强盗会想着和这家人做兄弟?
  那还叫强盗吗?
  洪承畴显然是人格分裂,他在做了铁杆满清臣子之后,可心里依旧在用着他做明臣时的思路。
  这就是汉奸的心理。
  多尔衮显然是不买洪承畴帐的,他摇摇头道:“太慢了,用你的方法,怕是没个三、五年做不到。”
  洪承畴一愕,点头叹道:“王爷说得是,三、五年是短的,十年八年也不嫌长。”
  多尔衮厉声道:“本王等不了那么久。本王兄弟死于他手,这仇不可不报。义兴朝以绍兴一府之地死灰复燃,此恨不得不雪。”
  洪承畴长叹道:“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讲。”
  “以阳谋对阳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朝有着数倍于义兴朝的实力,无论他怎么做,我朝倍之相对,以势压人,胜之、迫之、压服之。”
  “好!”多尔衮击掌赞道,“此策甚合本王之心。洪大学士果然是天纵之才。”
  洪承畴一拱手道:“王爷谬赞了。”
  可多尔衮突然仰头呵呵一笑道:“两位大学士果然玲珑心思。一个挖坑,一个绕圈,为得无非就是皇上欲组建火枪新军之事吧?想让本王赞同……呵呵!”
  洪承畴与范文程相视一眼。
  然后转向多尔衮,苦笑道:“洪某一点小心思,自然是瞒不过王爷的。可太和殿中的演练和今日之战,王爷难道还不明白,吴争真要组建起一支五万人的火枪军,我朝除了骑兵,还有什么可与之抗衡?所沈致远讲,这新式火枪的射程可达二百步,王爷麾下怕是除了强弩兵之外,所有弓手都将成为火枪兵的靶子吧?步兵就更不用说了。”
  范文程适时帮腔道:“洪大人所说的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据沈致远讲,这火枪兵最多三个月,就可成军。王爷,今日之战,三十火枪兵就折损了王爷十名重骑,可一旦停战,吴争可短时间成军十倍、百倍火枪兵,王爷训练重骑怕是没三年,无法成军吧?”
  多尔衮的脸色凝重起来,他知道,范文程说得不差,训练重骑,三年确实需要,哪怕以满、蒙族青壮组建,也得两年时间。
  而且多尔衮也不可能将骑兵从北方调来江南,江南的地形多水域,不适合骑兵作战,就更不用说重骑了。
  吴争真要与自己打一场消耗战,这种兵员补充的差距,足以扭转长江沿岸战局的平衡。
  多尔衮慢慢缓下脸色,手指轻叩案几道:“多少人?谁来领军?”
  洪承畴、范文程闻言大喜。
  洪承畴答道:“我朝精通火枪战术的将领不多,虽明降军中有原三大营的将领,可早已不复早年神机卫的风采了。皇上打算以沈致远、钱翘恭二人为副都统,组建新军。”
  “荒唐。”多尔衮皱眉道,“这二人归降之心,尚未理清,就赋于如此重任,且新军驻囤京城,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后果难料?另则,副都统之职,也不能授于这二人,你们是打算让这新军入哪旗?”
  洪承畴忙解释道:“王爷怕是有所误会,新军虽归皇上直隶,但不在旗籍,且不驻于皇城内。皇上的意思是将新军安置在拱北城操练、以拱卫京畿。新军兵员以招募汉人为主,但副都统以下参领、佐领等主要军职,也由旗人出任。所以,沈致远、钱翘恭二人虽为副都统,其权力主要在于训练新军。另外,新军在我朝旗军团团包围之中,谅来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多尔衮听明白了,这支新军不在满汉八旗之列,这就只是小皇帝开始想涉足军权的一步试探。
  虽然心里不怎么同意,可多尔衮不想因此区区小事而与福临再次剑拔弩张。
  
第726章
智者千虑罢了
  多尔衮沉吟了很久,开口道:“本王又有何好处?”
  洪承畴与范文程双目一碰,正容起来。
  这就是谈利益分配了。
  洪承畴道:“皇上欲组建万人新军,不过洪某和范大人已经劝谏过了,新军控制在六千人更合适,皇上应允了。如此一来,按我朝旗兵编制,五个参领、十二个佐领……王爷可占三成。”
  多尔衮眼皮子一颤,道:“都统是谁?”
  洪承畴犹豫了一下道:“这……倒还未定?”
  “二位大学士当本王三岁小儿呢?”
  洪承畴赶紧道:“皇上倒是提过起一人。”
  “谁?”多尔衮眼一睁,道。
  “奉恩镇国公岳乐。”
  多尔衮闭上眼睛,深思起来。
  过了好一会,洪承畴轻声问道:“王爷可有异议?……岳乐毕竟是皇上钦点之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功绩,都非常合适。”
  多尔衮确实在犹豫,他可以不反对组建新军,但如果这支军队不在他的控制之内,那就必须反对。
  就算皇帝,也回避不过他摄政王、大将军的权力。
  但听到皇帝提名的是岳乐,这让多尔衮想起在今日高台上,岳乐向自己建议除掉吴争的情景。
  不得不说,多尔衮心里还是对岳乐高看一眼的。
  有了这个前提,多尔衮就在想如果将岳乐延揽到自己麾下的可能。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岳乐的亲叔,基本上,沟通想来不存在问题,今日之事就表明,岳乐有向自己靠拢的心意。
  再则,真要因这事,断然驳回皇帝的意思,闹大了,多尔衮也觉得不值得。
  于是多尔衮睁眼道:“本王可以不反对,但参领、佐领员额,本王得占五成,这是本王底线。”
  洪承畴长吁一口气,应道:“佐领分配就按王爷的意思,参领总共五人,王爷占两个……如何?”
  多尔衮哼了一声,不再反对。
  洪承畴此时欲言又止,一副憋屎般地模样。
  让多尔衮厌烦地轻喝道:“还有何事?”
  洪承畴回答道:“沈致远、钱翘恭二人,关系到新军对朝廷的忠诚和战力……”
  “有话直说。”
  “皇上打算给二人赐婚。”
  多尔衮“噢”了一声,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爹生了他们兄弟十六个,宗室女子多了去了,赐个婚,没什么大不了的。
  见多尔衮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洪承认畴道:“皇上是将王爷爱女和郑亲王孙女指给沈致远、钱翘恭二人。”
  多尔衮“噌”地起身,指着洪承畴、范文程大骂道:“尔等敢羞辱本王……可是以为本王的剑,不够锋利,斩不下尔等头颅吗?”
  洪承畴赶紧解释道:“王爷息怒,此事容下官慢慢道来。”
  多尔衮确实是真怒,虽说满汉联姻从他爹和他哥时,就已经是国策,但宗室女子也仅仅限于许配汉大臣,尚未普及到普通官员头上。
  副都统在旗,那官倒也不算小了,正四品,可问题是新军不入旗,也就是说降一阶很正常。
  从四品,对于常人来说,够高了,可对于多尔衮来说,平常恐怕连眼皮子都不会抬一下。
  虽说自己女儿也是庶出,可问题是多尔衮就一个女儿,平日里也是宠爱得紧。
  可现在,一听皇帝将给自己女儿指婚的对象是刚刚新附的汉人,多尔衮焉能不怒,这是故意在羞辱自己啊。
  多尔衮强忍着怒火,喝道:“讲。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本王绝不与你们善罢干休。”
  洪承畴此时只能实话实说,因为任何虚言在多尔衮面前不管用。
  “皇上一年年在长大,亲政是迟早的事。王爷应该能猜到,皇上组建六千火枪兵只是第一步,只要义兴朝不灭,就算西北、东南战事告捷,扩火枪军也是势在必行之事。今日的副都统,他日前程不可限量啊。王爷此时若真能收住沈致远的心,他日必为王爷得力臂膀……况且,皇上为钱翘恭指婚郑亲王庶出孙女,其意也在平衡,若王爷不同意,皇上指婚其它宗室女,怕是王爷为错失先机啊。”
  洪承畴的苦口婆心让多尔衮渐渐冷静下来。
  多尔衮确实有本事,也有权势。
  可问题是,他的权势震慑别人可以,震慑不了他的兄弟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