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1807

  吴争道:“今日来,一是探视国公身体,二是还想与国公商议一下日后的江防。”
  王之仁道:“你有何良策,不妨明说。”
  “如今和约已经签订,估计在不短的日子里,两岸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兴国公的水师或许不再是朝廷侧重的对象。”吴争将皇帝要组建共一万五千火枪兵的事与王之仁说了,“但事实上,在我看来水师的作用将更重要。长江是沿江数省商贸命脉,水师控制江面,就能将江上商人的税赋纳入我朝手中。当然这不仅仅是银子的事,更是间接影响北岸乃至清廷的大事。试想如果国公封锁江面三个月甚至半年,对岸会发生什么?势必大乱。”
  
第731章
此人心机甚深,不可不防
  王之仁点点头道:“这是自然。但不是已经停战了吗,恐怕我朝没有理由封锁江面吧?”
  吴争微微一笑,“当然不能封锁,但我们可以控制有些南来北往的物资数量,譬如粮食、茶叶、铜铁、煤矿等等。”
  王之仁一点就通,他明白了吴争的意思,点点头道:“老夫记下了。”
  吴争道:“今日之后,我兵力重点将会由北转南,北面诸事,还须仰仗国公水师了。”
  王之仁道:“这你放心,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清军占一点便宜去。”
  吴争回头看了一眼王一林,笑道:“朝廷没对一林兄如何吧?”
  “看在我叔的份上,没有追究,只是罢了我的军职。”王一林显然很不服气。
  王之仁道:“让他赋闲一段时间也好,等水师补充新兵时,老夫再想办法,让他复职。”
  吴争点点头道:“若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国公尽管派人传信就是。”
  “会的。”王之仁应道,“听说这次你大庭广众之下,将首辅钱谦益羁押了?”
  吴争苦笑道:“我也是没有办法,这厮太烦人了。”
  “明日你就会被陛下册封为郡王,势如中天,以钱谦益的心性,想来不会马上施以报复,但你要当心,此人心机甚深,不可不防。”
  吴争应道:“多谢国公提醒,我也觉得此人阴诡。”
  送吴争出门时,王一林向吴争开口讨要一千杆火枪,他是想在赋闲时,偷偷为水师组建一支火枪队。
  吴争答应了。
  ……
  晚上,吴争去见了钱肃乐。
  “听说你拒绝了陛下,与长公主的亲事?”钱肃乐难得的微笑着。
  吴争摇摇头道:“话倒不能这么说,陛下也没点明,只是……让我进宫看望一下长公主罢了。”
  钱肃乐道:“其实你没必要顾及老夫和钱家,对于此事,老夫还是赞同陛下意思的。对于义兴朝的利益而言,你能与陛下站在一起,是社稷、天下之福。”
  吴争摇摇头道:“短期之内,或许是有益的,但长此以往,却是弊大于益。执政理念的不同,最终还是会走向决裂,这不是靠一桩联姻可以掩盖得了的……与其走到最后是场悲剧,不如现在划清界线。”
  “可如果按你的设想做,割裂迟早也会到来。”钱肃乐虽然已经站在了吴争这边,但心里还是期盼,这一天不要出现,“难道你就不能想办法以怀柔来慢慢改变矛盾吗?”
  吴争断然摇头,道:“不可能。如果大明未亡,或许还能怀柔,慢慢来改变这一个阶层,哪怕不行,也可以生老病死来实现更替。可现在不可能,面对强敌,我没有时间,天下百姓也没有时间。贪图此时的太平,就会让朝政重新回到老一套。我举个例子,就之前朝廷以白条抚恤阵亡将士家人的事,在杭州府,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因为从我以下,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朝廷诸公能不明白?可他们心里明白,做得却是另一回事。这已经成了常例。”
  “朝廷这一年的赋税,多少也有三百万两吧,可入国库的,仅一百九十多万两,近三成的损耗啊。这在杭州府,不可想象,那会让许多人掉脑袋。”
  “听说朝廷也提高了士兵的饷银,可我听说,二两一月的饷银,到士兵手上,却只有一两二钱……可笑啊,这钱去了哪?岳父是太傅,能说出个一、二来么?”
  “我还听闻,户部下属钱庄的本金,已经动用了四成,连储户的银子也都已经有挪用。哼……明明是一条康庄大道,生生走成了一条死胡同。”
  “一边嘴里喊着改革、清明,一边变本加厉地往自己口袋私吞国帑,从上至下的腐烂,这一身的臭味,就算刮骨都清除不了。我不否认,当今皇帝确有振兴之心,可他实力不足,又无容人的肚量,他只能借助这个阶层,可一旦被这个阶层粘上,借力越多,皇权的公信度损失就越大,直至重演他父亲崇祯帝的悲剧。”
  “我当初在绍兴府,倡议拥立长公主监国,为得就是长公主不懂政治,却有一颗公正之心,如此可以慢慢还朝堂清明。可现在,义兴朝有了皇帝,而他显然与我理念不同。那么,我只有重建一个势力,让皇帝治下的臣民,看得二者之间的不同,然后自发地改变。这是我能想出的最有效的方式了,至少,在将来决裂之时,我族同胞可以少死人。”
  钱肃乐轻叹道:“你说的,其实老夫都明白,只是可惜了长公主……哎,造化弄人啊。”
  吴争抿了抿嘴,坚定地道:“与北伐大业相比,儿女情长可以放在一边。”
  钱肃乐适时岔开话题道:“对于陛下封你会稽郡王之事,你如何看?”
  “在这事上,陛下没有听听岳父的谏言?”
  钱肃乐摇摇头道:“老夫只比你早回来三天,一到就听说了这事。”
  “这么说来,应该也不是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提议?”
  “照理说,不是。”
  吴争苦笑着摇摇头道:“咱的皇帝,看来城府又深了许多。”
  于是,吴争将朱慈烺要组建总计一万五千火枪军的事,与钱肃乐说了。
  钱肃乐闻听,皱眉道:“一万五千人,那至少得近百万两现银,国库哪有这么多银子?那你是应下了?”
  吴争道:“我也得能拒绝啊。若是拒绝,我怕陛下能当场将我从辇舆上赶下来。不过我倒是赞成此事的,与其国库被蛀虫蛀空,不如将它化成军力,如此,至少义兴朝在将来的北伐中,有兵可用。”
  钱肃乐皱眉道:“老夫不解的是,所需的银子,会从哪来?”
  吴争古怪一笑道:“不管从哪来,只要是真银就行。”
  钱肃乐瞪了吴争一眼道:“你何时离京回杭州府?”
  吴争道:“明日大朝之后,我便回去。短时间内,北面不会有战事,我的精力得放在南面。”
  
第732章
来自商人的强烈抗议
  钱肃乐问道:“可你眼下,也不能向福建用兵啊?”
  吴争呵呵一笑,“用不着我出兵,岳父难道忘了南面还有个永历皇帝吗?我听说,郑森已经向永历帝上书效忠了,加上多铎已死,清廷少了一个大将,这样一来,清军想轻易攻下广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的意思是……你要暗中支持永历帝?这如果要被陛下知道,怕是……”
  “没什么不可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陛下能想通的。就算想不通,能奈我何?”
  吴争逼人的气势,已经不知不觉地散发出来。
  ……
  此时的杭州府,也不平静。
  江南商会的构成,主体是以莫执念和当时粮价大战一败涂地之后被莫亦清提议,以债转股的杭州府商人。
  之后经吴争同意,商会又向江南各地扩散,汲取资本,如今江南商会除杭州商人之外,占股份较多的是,忂州龙游商帮、苏州洞庭商帮、宁波鄞县会馆。
  江南各大商帮与北方的晋商、山东商帮的争斗,由来以久。
  等清军入关后,北方资本的南下,让江南商帮面临着灭顶之灾。
  这也是历史上,江南能抗击清军数十年之久的一大主要原因。
  是人都知道,打仗打得是钱,没有资金,任何抵抗最多是昙花一现,持续不了多久。
  所以,吴争势力的横空出世,让江南商帮大松了一口气。
  因为江南守住了,这代表着晋商、山东商帮无法大举南下,否则,有着皇太极钦封的八大皇商,足以吞噬掉江南各地商帮。
  虽说吴争以强硬手段在江南征收了商税,但出于对自身生存的压迫面前,江南商人还是拥护和资助了吴争势力。
  当然,在吴争后续的政策下,江南商人的利益还是没有被削减,反而因为三府商贸比以前更繁荣而多赚了不少利润,相当于切合了“薄利多销”的概念。
  这是良性循环的结果。
  按理说,吴争势力地不断扩张,战争连续的胜利,江南各大商帮应该更加支持吴争才对。
  但今日,江南商会却发生了各大商帮齐聚江南商会会所,向莫执念提出强烈抗议之事。
  他们推举了洞庭商帮席本桢为首,强烈抗议大将军府对杭州粮价的管控。
  这事的起因,其实没有对错。
  吴争在两年前那次粮价大战之后,就下令在杭州、嘉兴、松江三府实行严厉地粮价管控,以一两银子一石五斗(一斗约二十斤,也就是十五斗)粳米做为市面粮价。
  可两年过去,其他不说,单就大将军府向三府百姓发放的士兵军饷、阵亡将士抚恤,就高达三百万两之巨。
  两年,三百万两的额外发放,这对于三府市面的冲击,显然是非常巨大了。
  原本钱庄以年息一成的利息吸引百姓手中的闲钱,市面上的银子还算可控。
  可随着钱庄开始完成初始积累资金,利息也渐渐下降到年息半成,对百姓的吸引力已经不高。
  由此,百姓对土地和房屋,还有日常的花费,渐渐上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