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1807

  陈文奂道:“我倒是赞成的,先不说家仇国恨,就说真要清军南下了,到时北方商人挟清军之威压制我等,我等如何反抗?”
  程本原点头道:“其实程某也不反对,我和诸位一样,有大量的店铺在北方,京城也有好几家,受北商压制、欺凌日久,这还是清军没南下呢,要真到了那时,怕我等没好日子过了。”
  “我也不反对,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赢,要是输了……可如何是好?”
  “我也是这想法,若是让我捐些金银,我自然就答应了,可这终究关乎身家性命……还是谨慎些为好。”
  “席兄,你是主事,还是你做主吧。”
  席本桢沉吟了一会道:“既然王爷有两个条件,不妨听听另一个,再作计较?”
  “也好。”
  商人们回到原位上。
  吴争问道:“诸位商议好了?”
  席本桢道:“我等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听听王爷另一个条件再议不迟。”
  吴争道:“也好。本王第二个仰仗诸位之事,其实与第一个是紧密相关的。”
  顿了顿,吴争道:“诸位都是江南富商巨贾,自然知道人才二字的重要。偌大的家业,遍布天下的产业,对人才的渴求,可想而知。可本王要说的是,还有什么人才比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更适合心意呢?过往天下,有才能之士,皆以科举入仕为毕生追求,所以,对于经商只是浅涉,甚至一窍不通,这显然是与诸位所需人才是不贴切的。”
  “这就是本王第二件需要仰仗诸位之事,办学!”吴争郑重地说道,“所谓行行出状元,诸位的经商本事,当属天下翘楚,这行当中,江南怕是没有人能比得上诸位了。本王希望诸位能办学,抽调得力之人因材施教,甚至亲自传授,为我朝培养出一批可以驰骋商场的商业人才。”
  吴争说了一大堆,可问题是人家没听明白。
  在一片懵懂之中,席本桢试探地问道:“王爷是想……让我等捐款助学?”
  吴争有些惆怅,他耐着心解释道:“本王没有向诸位伸手要银子的意思……本王是要你们为自己培养人才。诸位家大业大,年纪都不小了,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业传承下去的困难?”
  席本桢见吴争面色不虞,也有些紧张起来,他小心翼翼地答道:“可我等……都有设私塾,且平日里也不忘培养自己子侄啊。”
  吴争道:“在十人中挑选培养人才,和在千万人中挑选培养人才,岂能同日而语?如此浅显的道理,诸位不明白?本王的意思是,创立江南商学院,集江南商会各家商帮菁英,合众家之长,因材施教,三五八年之间,为江南培养出一批经商人才来。诸位,这是一个良机,与北方商帮的战争,将是一场跨越五年、甚至十年的持久战,足以让这批学子成长起来。到时,这批学子将成为诸位手中,纵横商场的最大依仗。”
  这下,所有商人们都懂了,他们窃窃私语起来。
  席本桢想了想道:“王爷的意思我等听明白了,只是席某尚不明白的是……这批学子的最后归属及学子的任用,归于何方?”
  吴争道:“本王的设想是,在松江新城设立商学总院,隶属于江南商会名下,各府设立分院,每府每期三至五百人,两年招一期。学院所占土地由官府无偿提供,学院的教学、管理等庶务,皆由商会自治。学员学成之后,也皆归商会统一安排差事,本王绝不干涉。当然,如果诸位同意,每年财政司将为成绩前十的学员提供职位。”
  这话让所有商人心中都吁了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替他们人作嫁衣裳。
  按吴争所说,每府五百人,如今仅六府之地,也就三千人,官府提供学院土地,这笔银子其实并不多,但他们都听出来了,吴争要的是他们诸家的经商经验,这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看家本事。
  教,可以。
  一起教,也可以。
  但培养出来的人,必须他们掌控,这是他们最担心的事。
  如今吴争明确了学员的归属,这就扫清了他们最大的顾虑。
  席本桢再次开口问道:“王爷之前承诺,工商皆本。我等想问,经商学院培养出的学员,能否入仕?”
  所有商人都摒住了呼吸,这确实是个问题,也关乎商人最大的利益,因为一旦可以象明经科举那样入仕,那么之后的科举场中,商人子弟就能占一席之地,这更影响到将来朝堂之上,商人的话语权。
  张煌言终于忍不住发声,“王爷,这……使不得。”
  是啊,商人是最底层的人种,就算腰缠万贯,也无法摆脱一股铜臭。
  自然是不可以与高高在上的士族,同立朝堂的。
  吴争抬手示意张煌言继续说。
  看向那些商人,吴争道:“本王设立江南学堂,学员入仕从政。本王设立江南军校,学员入伍从军。如今创立江南商学院,学员自然是经商了。本王刚刚是承诺了以后每年,有十名成绩优秀者可以入财政司,但,财政司虽有品级,却并非在正式官员之列。所以,在这一点上,诸位就不要想多了。本王最后告诉诸位两句话,一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二是想要的太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这话让商人们大失所望。
  席本桢拱手道:“请王爷再给我等一些时间商议。”
  吴争允了。
  商人们又去商议了。
  
第747章
度量衡
  张煌言急道:“王爷,这可不能轻率,商人逐利,欲壑难填……当以北方晋商里通外国为鉴啊。”
  张国维也道:“工商皆本,我没有意见,可若是让商人入仕,这行不通。”
  吴争笑道:“诸公太紧张了,我没有同意商人入仕啊。但无论农、工、商,都是治下百姓,只要不犯法,那就是良民,商人的地位必须提高,唯如此,才可真正与北方商帮一战。诸公心里都明白,北方商帮的强大,仅晋商八大皇商,掌控的财富就有数万万两之巨。非常之时,非常手段,军队的正面交战和商人的暗战,二者缺一不可。”
  张国维、张煌言听吴争说明立场,于是颌首认可。
  这时,那边商人争议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对于各家经商窍门、经验的公开,二是对于学员日后的分配。
  这很显然,已经与吴争的提议无关,也就是说,商人们对与北方发动商战和商学院的设立,已经几乎没有异议。
  商人们渴望着社会地位的上升,吴争满足了他们,虽然依旧没有入仕的可能性,但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官府认可的商学院成立,这代表着商人将在未来挤进读书人的圈子。
  这一点,非常重要,试想当两年一届,无数的商学院弟子充塞于民间,与士族争抢着生源,而财政司,这个对朝堂举足轻重的衙门,势必成为影响朝政不可忽略的存在。
  没有人反对,哪怕之前对是否同意商虹口区的人,都不再犹豫。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将使得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商人,从此可以与农工并肩。
  商人逐利,一倍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三倍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何况这是改变他们和孙子后代人生的机遇。
  席本桢上来施礼道:“我等愿意遵从王爷的令谕,只是北方商帮,特别是晋商,得到清廷的暗中支持,这恐怕不是以我等财力可以抗衡的。”
  吴争道:“晋商背后有清廷,江南商会背后,同样站着本王。本王会提供你们武力上的保障,但有一点要说清楚,鉴于如今双方停战,本王无法在明面上给你们支持。”
  这是一种变相的保证,商人们听了,长吁了口气。
  “敢问王爷,意欲何时发动商战?”
  “随时都可以,记住,打压对方,抢占市场,损人甚至可以不利己……”
  “我等明白了。”
  在他们告辞之时,吴争道:“席、程二位留下,本王还有事要嘱咐二位。”
  将二人引到书房。
  吴争说道:“以下所说的,是本王最大的机密,连大将军府诸公都不知详情,二位绝不可向外透露一星半点。”
  席本桢、程本原肃容道:“我等定会守口如瓶。”
  吴争斟酌了一下道:“想必二位已经听说了在外海,有海盗抢劫去往北方的商船?”
  “是。”
  “本王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伙海盗是本王所派,目的在于打击清廷和北方商帮贸易。”
  吴争这一句话,让二人的冷汗渗出,浸湿了后背。
  席本桢沙哑着喉咙问道:“不知王爷将此事告知我二人,是何用意?”
  吴争严肃地道:“江南商会海上贸易日益增长,如果仅抢劫去往北方的商船,势必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伙海盗是我朝所派,或者是我朝所指使。本王告诉你们的目的是,你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支商队被劫,而被劫的船上,所有人都必须是可信之人,同时要装有粮食和日常所需物资,当然,这一切的耗费,他们会给你们足够的金银做为补偿。另外还有一点,告诉你们,也是为了安定你们的心,商战一起,明里有水师保护你们的安全,晚里有海盗劫掠冯方商船,为你们扫清对方货物来源。”
  席本桢、程本源张口对视一眼,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吴争拿起之前折下的竹竿,递给程本原道:“还得劳烦程员外,按之前的方法,将这根竹竿细分成千份,力求一丝不差。”
  程本原惊讶地问道:“不知王爷何用?”
  “本王要统一度量,以此竿为基准,为米,十等份为分米,再十等份为厘米,再十等份为毫米。”吴争随口答道。
  这话却让程本原二人惊骇莫名,“王爷是要废除丈、尺、寸的度量吗?”
  这确实有些疯狂,在程本原二人看来,更是疯狂还没有必要。
  字同文、车同轨是壮举没错,可吴争麾下仅六府之地,整个义兴朝也才十三府之地,合起来不过就是明朝一个承宣布政司的疆域。
  仅以一省之地,废除已经使用成熟的度量标准,而义兴朝之外,有着数十倍的土地都无法去改变,这会引起六府之地的巨大震荡,不仅仅是商人,这还牵扯百姓,甚至所有人。
  试想,国内外商人在进出货物突然改变度量衡方式,这会引起多大的混乱啊?
  程本原二人惊骇是有理由的。
  看着他们四目圆睁的表情,吴争呵呵笑道,“二位多虑了,本王只是想在军工坊改变度量标准,为得是日后与北方清廷的度量标准区分开来……呃,这与你们无关,不必多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