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1807

  这话是没错,一种度量衡的提出,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精准,重要的是实力的支撑。
  就算现在吴争把那竹竿再加长一倍,称之为一米,只要推行,就是无容置疑的一米。
  吴争知道,世界以米制的度量公约要在二百多年后在法国签订,那么,有这二百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东方先确立起这个标准来,这就是一种日后难以逾越的差距。
  当然,这个标准的推行很困难,特别是现在所辖土地、人口不足的情况下。
  吴争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在军工坊推行起来,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扩散开去。
  当然,吴争的目的不仅在此,另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让军工坊实现流水线作业。
  将火枪、火炮配件化,然后进行组装,这种速度的提升,将会演变成一场产业革命。
  而要实现这种改变,最重要的是度量衡的规范。
  只能严格的控制度量衡的标准,才能实现配件能装配在任何一杆火枪、任何一门火炮上。
  当然程本原二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听吴争这么回答,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
  “程某愿意为王爷效劳。”
  
第748章
这怎么能叫助敌呢,该叫敌助我才对。
  当天夜里,吴争如今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莫执念四人闭门商议。
  “我先说说京城所发生的事。一是钱谦益就罢去首辅一职,陛下允准了我的举荐,征辟前隆武朝首辅黄道周接任,二是陛下要组建火枪军,向我开口购买一万五千杆火枪,三是陛下令我率军西征,收复湖广,四是我欲设靖江卫镇守靖江……”
  “诸公,如今与清廷暂时打不起来了,这也符合我们的实情,北伐军需要修整、补充、训练,需要研发、改良武器。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商业需要发展……诸公有什么异议,或者想说的,不妨直言。”
  吴争召集的会议,向来都是简洁明了、直截了当,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
  张国维道:“幼玄先生几天前已经到了绍兴府,派人传信来,要见王爷……不过我以为王爷所考虑的,似乎有些欠妥啊,幼玄先生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人才,大将军府此时正需要象他这样的人,王爷为何还要举荐至朝廷呢?”
  吴争呵呵笑道:“我之前还真有这心思,不过人家眼高于顶,连崇祯帝都不放在眼里,哪会理会咱一个小小异姓郡王。”
  张国维也笑道:“那倒是,幼玄先生之前出使绍兴府求援时,确实对王爷有所不敬……不过当时王爷还只是候伯爵吧?”
  吴争皱着眉,甩甩手道:“过去的事,就不管了。有道是昨日他对咱爱搭不理,明日咱让他高攀不起。”
  吴争的孩子脾气让四人忍俊不禁。
  张国维道:“可今时不同往日,王爷已经贵为郡王,幼玄先生应该会另眼相看。”
  吴争正色道:“我也倒不是真记恨他不搭理我……其实我心里有两种考虑,一是黄道周的心性如同陈子龙等人,在他们这些人眼中,我无非是个权臣,甚至是个存有异心之人。与其两相厌烦,不如各干各的,等他真正发觉按着原来的老路走不通的时候,自然会发现,这边风景独好。”
  说到这吴争哈哈大笑起来,“所以啊,还得仰仗诸公啊。内政之事,我还真不如诸公,咱之前就说好了的,内政这块,我放手诸公尽情施为,我只管领兵打仗,一旦打下来交给诸公治理。”
  四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吴争说话还是算话的,大到各府主官任免,小到鸡毛蒜皮,内政之事,吴争说不沾手就不沾手,任由这四人说了算。
  吴争最多就是拎个总纲,轻易不会插手,这也让这四人可以尽情施展胸中所学和抱负。
  五人笑完之后,吴争接着道:“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如今的义兴朝堂,可不是我和诸公在的时候,诸公是不知道,钱谦益都窜掇着皇帝卖官鬻爵来敛财了。我是真不明白,皇帝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用错误的手段怎么可能达到正确的结果?虽说咱管不了,可毕竟同在一竿大明旗下,我这才举荐了黄道周去接任首辅,至少,以黄道周的正直,不至于让皇帝错得太远了。”
  张国维点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只是有件事我不明白,我们的火枪是高价通过卫匡国从海外购得的,库存总共才三万杆,如今陛下要从这购去一万五千杆,那我们自己难道不组建新军了吗?况且王爷刚才也说了,要在靖江新置一卫。”
  吴争问道:“如今军工坊的产出如何?”
  张国维道:“刚开始时,一天仅出十几、二十杆,不过从一个月前,匠人熟练之后,已经能每天产出四、五十杆了。但也已经难以继续提升,毕竟坊子就那么大。”
  吴争点点头,这是规模上的瓶颈,而匠人一旦熟练之后,再想提高一个层次,会非常难,也就是说,再想提升几乎不太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吴争道:“那就再建新工坊……再建它两个。”
  这话立马让张国维语气反转,“其实一万五千杆也是能凑得出来的,大不了将库存的先交付朝廷……”
  吴争呵呵笑着用手指指着张国维,对其余几人道:“瞧瞧,瞧瞧,咱们的张公如今也抠门起来了。”
  几人都笑了起来,张国维脸一红道:“王爷是不知道,我也是见过世面之人,在朝堂上敢情有十几年之久了,可真没见过象王爷这般使银子的……王爷算过这几年你花出去的银子吗?我是大致估算过,这么说吧,按今年六府之地赋税收成,需要至少五年才能有这数。王爷啊,我不是责怪你,只是这两年若不是莫老支撑着,咱们怕是连官员俸禄和军饷都付不起。”
  吴争歉然地冲莫执念一笑,道:“确实是辛苦莫老了。”
  莫执念忙起身道:“份内中事,不值一提。”
  吴争却正容道:“不过我方才说的可不是戏言,我们确实需要再扩建两个工坊。”
  这话顿时让四人脸色一变,张国维道:“两个工坊算上雇工、材料,至少又是四、五十万两银子,王爷刚才也说了,南北暂时没有大仗可打,这银子该使到刀刃上去。”
  连莫执念也道:“四、五十万两,挤挤还是有的,可生产出火枪,囤于库房,这确实不划算。”
  吴争笑道:“那就卖出去。这不,皇帝已经要一万五千杆了吗?过些日子,怕是北面鞑子也用大量购买火枪了。”
  这话更让四人吃惊。
  张煌言皱眉道:“我之利器,岂能于人?朝廷也就罢了,卖于敌,岂非助敌?”
  吴争哂然道:“这怎么能叫助敌呢?诸位现在想必都知道了,生产出一杆火枪,成本也就十来两,可我们买来多少两一杆?六十两啊,多少倍的利润?按我说,只要清廷想买,咱就可劲地卖,卖一杆得到的利润,咱能生产四杆还多,这怎么能叫助敌呢,该叫敌助我才对。”
  张煌言愣了一会道:“可一旦清军有了火枪兵,再加上骑兵,我们刚刚拥有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第749章
西征军议
  吴争道:“玄著兄这话不对,理念不对。试问,之前我从绍兴府梁湖卫所在三界阻击鞑子骑兵、在始宁街全歼灭清军骑兵时,有火枪吗?我军如果仅仅只能依靠武器的优势来打胜仗,那如何北伐?北面可大都是一马平川,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啊。我军与清军的战损一直居高不下,高的时候是三、四人换鞑子一人,就说这次泰州我三十火枪兵悉数阵亡,而清军才损失十人,能将清军拉到与我军使用相同的武器,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玄著兄以为呢?”
  张煌言细想之后,点点头,不再说话。
  吴争转向张国维道:“张公,这三十火枪兵之勇武事迹,当通告全军及六州府各衙门,并对其家人以优恤,不能让勇士在天英灵流泪。”
  张国维点头站定:“理当如此来激励军心,还可追授军职,来提高抚恤银子。”
  吴争想了想道:“不。追授军职不妥,还是追授称号吧。”
  张国维也想了想道:“这三十人生前只有军职,并无官职,那就授以勇士?”
  “烈士吧!”吴争沉声道,“但凡军功卓著殉国者,皆可授烈士以彰其功。但凡授此称号者,家中父母尚健在者、遗孀不改嫁者、子女未成年者,皆由官府赡养。”
  众人皆应是。
  张国维郑重点头道:“好,此是善政。就按王爷的意思办。”
  吴争转向莫执念道:“莫老啊,别担心投入的银子打水漂,历来贩卖武器都是暴利,只要库中有货,还可以向永历朝和西北的大西军出售。我估算着,未来我们的军工坊每年所产出的利润,足以抵过当年的商税,诸公若不信,咱们就打个赌。”
  莫执念领悟的最快,他本就是商人出身嘛,他笑着摇摇头道:“老朽可不敢与王爷赌这没影的事。”
  五人又齐声笑了起来。
  熊汝霖道:“按理说,下官不该提此事,只是确实有些难办,还请王爷示下。”
  吴争道:“熊大人尽管说,眼前都是自己人,不必藏着掖着。”
  “此战金山卫、杭州卫及王爷亲率火枪营,伤亡总计人数近六千人。如今再组建靖江卫,下官担心的是,六府之地,已经难募兵员,若强募,一会引起百姓不满,毕竟如今是停战了,二是会影响来年收成……还请王爷斟酌、思量。”
  吴争点点头道:“这事,我也想到了。这三年之间,在三府之地征集兵员超过五万之数,确实需要给百姓喘口气了。这也是我同意陛下,率军西征的原因之一,我是想啊,招安湖广的大顺军残部忠贞营,隆武朝亡了,他们失去了依靠的对象,孤军作战,且不被当地人所拥护,日子不会好过。所以,将他们招安,应该不会太难。”
  熊汝霖道:“陛下应该不会同意招安,大顺军毕竟是李自成的军队,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
  吴争笑道:“所以得我去,否则这仗就真打起来了。我是想将他们整编入北伐军。”
  这话让张国维蹩起眉来,“王爷这不妥。一是如果整编了他们,陛下肯定不依,为他们而引得王爷与陛下交恶,不值得啊。二是他们有数万人之众,按王爷所说,朝廷是要湖广土地、人口的,也就是说,真要整编入北伐军,我们六府之地,骤然要多供养数万大军,我们也负担不起啊。”
  吴争点头道:“张公所言在理。这事是得好好斟酌。我之前是想,从这数万人中整编出二至三万军队,老弱伤残者遣散,反正松江新城需要大量人力,也不会使他们无以温饱。可就算新增二、三万人,对我们也是一个大负担啊。”
  那边张煌言突然开口道:“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需要这支军队,若不需要,那就全部遣散为民,若需要,则按王爷说的,整编出二、三万军队来。至于如何供养,无非是土地和人口。”
  吴争微笑道:“看来玄著兄是想到办法了?”
  张煌言正色道:“王爷西征会带多少军队?”
  吴争想了想道:“皇帝的意思是,由我为帅,携一卫,然后由廖仲平率一万人、夏完淳率一万建阳卫,组成西征大军。”
  张煌言点点头道:“三万大军西征,依王爷判断,大顺军会如何应对?”
  吴争思忖了一会道:“我没有与他们打过交道,但按他们现在的实力而言,应该迎战。”
  张煌言摇摇头道:“不。他们应该撤退。”
  吴争一愣。
  张煌言继续道:“他们应该撤退,而且必须南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